摘要:“没有可持续发展,就没有持久和平;没有和平,就没有可持续发展。”在这一理念指引下,全球青年可持续发展联盟(GELA)携手世界可持续发展科学院、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协会(GSDA),于2025年9月2日举办 “共筑和平,迈向可持续未来——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国际青
【2025年9月2日,北京】“没有可持续发展,就没有持久和平;没有和平,就没有可持续发展。”在这一理念指引下,全球青年可持续发展联盟(GELA)携手世界可持续发展科学院、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协会(GSDA),于2025年9月2日举办 “共筑和平,迈向可持续未来——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国际青年论坛”。论坛聚焦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联系,多位国际嘉宾发表主旨演讲,七位青年代表分享真知灼见,为论坛注入了活力与创新。大会最终发布《和平与可持续发展青年倡议》,呼吁各国政府和社会组织赋予青年更多参与机会,推动跨国交流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本次论坛为青年搭建了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展现了青年一代在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中的担当与决心。
论坛伊始,全球青年可持续发展联盟董事会主席吴大中先生欢迎各位与会嘉宾的到来和对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国际青年论坛暨《和平与可持续发展青年倡议》全球首发的支持。他指出,青年是社会的未来,是国家的未来,更是人类文明的未来。全球青年可持续发展联盟愿为世界各地青年搭建一个了解、参与和融入国际事务的生态平台,助力年轻人实现理想,并为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本次论坛由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协会创始人、联席主席王雨曈女士主持。
一、主旨演讲:从战争记忆到和平未来——全球合作与多边主义的再出发
世界可持续发展科学院院长、世界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塞尔维亚国家科学院院士周晋峰博士发表主旨演讲,从战争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切入,呼吁全球青年共同关注生态危机、推动多边合作,迈向和平与可持续的未来。
周晋峰博士首先回顾了80年前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及其对全球秩序的重大意义,同时指出,战争本身对人类和地球带来深重灾难。他以罗马俱乐部就乌克兰战争发表声明的内部讨论为例,引出可持续发展机构是否应介入战争议题的思考,并强调战争对气候、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严重影响时常会被忽视。战争中使用的大量武器和弹药不仅造成人员伤亡,更带来巨大的碳排放和环境破坏,这与人类追求幸福、生产粮食和知识的活动背道而驰。
为进一步阐释全球生态系统的紧密联系,周晋峰博士以“北京雨燕”的迁徙故事为例,说明生态保护的全球性与人类命运的共同性,指出北京雨燕每年仅少数时间在北京繁殖,其余时间跨越蒙古、中东、地中海,最终抵达非洲。它们的生存状况直接影响到欧亚非多地的生态健康与生态系统。
周晋峰博士引用,地球已进入第六次生物大灭绝时期,丧失速度前所未有,而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国际协定的实施效果仍不乐观。他提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多数未能按期实现,甚至出现倒退;战争、资源匮乏、环境难民的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全球不稳定。这一不稳定性会造成战争与环境危机的恶性循环:资源紧张和生态崩溃可能引发冲突,而战争又进一步破坏环境,阻碍可持续发展。
在分享最后,周晋峰博士呼吁青年一代继承反法西斯战争所代表的合作与多边主义精神,携手推动可持续发展。他强调,减少战争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可持续发展是和平的基础。相信通过青年的共同努力,人类能够从纪念历史中汲取力量,共同探讨全球合作与多边主义的再出发,共建一个和平、稳定、生态可持续的美好未来。
世界新七大奇迹基金会中国首席代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生态文明指导委员会主任韩国伟先生参会并发表以“从战争记忆到和平未来:全球合作与多边主义的再出发”为题的主旨演讲,呼吁全球青年传承团结精神,以实际行动推动多边合作,共建和平与可持续的未来。
演讲伊始,韩国伟先生用动情的语言将时间拉回了80年前的烽火岁月:“当侵略的硝烟弥漫大地,压迫的阴影吞噬生命,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信仰的人们打破隔阂,用鲜血与勇气筑起反抗暴力的长城。”这份跨越国界的团结,让人类赢得了这场关乎命运的伟大胜利。他强调,这段历史绝非陈列于博物馆的静态档案,而是深植于人类基因的警示——“和平从不是历史的常态,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守护的成果”。
战后80年,世界在废墟上重建秩序,联合国应运而生,多边主义成为维护和平与文明的核心框架。但在回顾历史与战后秩序的同时,韩国伟先生也清醒地指出了当下全球面临的多重挑战:“冲突余烬仍在局部蔓延,地缘政治裂痕不断加深,资源竞争、气候危机等全球性难题接踵而至。”他呼吁众人回望胜利本质:“这从不是某一个国家的独胜,而是全人类团结合作的共赢;它奠定的从来不是霸权秩序,而是以多边主义守护共同安全的底层逻辑。”
作为长期推动青年合作的实践者,韩国伟先生着重指出青年在连接历史与未来中的核心作用。他提到,全球青年可持续发展联盟始终致力于为全球青年搭建对话合作平台,此次论坛正是联盟联合多方力量打造的“凝聚共识、共商行动”舞台。“唯有让青年的声音被听见、青年的力量被汇聚,和平的根基才能更牢固,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才能更贴近现实。”他引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的核心观点——“没有可持续发展,就没有持久和平;没有和平,就没有可持续发展”,并强调这应当是当代青年的行动指南。
同时,韩国伟先生分享了各地青年为让多边主义从“政治词汇”变为“实践行动”的鲜活案例:在非洲,青年志愿者投身清洁能源项目,用光伏板替代冲突地区的武器;在欧洲,青年组织搭建跨文化对话平台,消解历史遗留的隔阂;在中国,无数青年通过技术交流、民生合作,将“共商共建共享”理念落到实处。他感慨道:“多边主义不是遥远的政治词汇,它可以是一次技术共享、一场文化交流项目。每一份微小的跨国协作,都是为和平与可持续发展铺路。”
远在刚果(金)的非洲援助联盟(AAA)主席Adelard Lilimo从非洲视角分享了他的观点与期望。
Ade先生在致辞中首先向中国人民在抗战中的巨大牺牲与贡献表示崇高敬意,强调中国人民的坚韧与勇敢不仅守护了民族独立,也为世界反法西斯胜利作出了决定性贡献。八十年前,中国人民在亚洲的土地上站在反法西斯斗争的最前线。八十年后,我们遵循着反法西斯战争中各国人民团结合作的精神,以联合国为平台进行多边主义合作,小国因此有机会平等参与到国际合作与平等国际关系的构建中。Ade先生表示,团结合作的精神至今仍然体现在中非合作中,两大洲在卫生、教育、基础设施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携手努力,共建繁荣与和平。
Ade先生强调,在八十年后的今天,贫困与不平等依然存在,气候变化威胁人类生存,而可持续发展目标提醒人们:没有公正、包容和环境保护,就没有真正的和平。这个世界仍然有新的挑战,我们青年一代要将抗击法西斯战争时期的团结、勇气与决心带入未来,共同并肩前行。他呼吁加强对话与合作,抵制分裂与压迫,将科学技术用于人类的发展,真正为后代建立一个可持续、包容的未来。
最后,Ade先生表示:“让我们共同建设和平,以公正、和谐与可持续的未来告慰先辈的牺牲。”
合立咨询创始人兼行政总裁、宾夕法尼亚大学讲师、国际经贸专家邹一帆博士发表演讲,强调了青年一代在深刻变革的全球格局中扮演的关键角色,并呼吁青年以跨学科视野与创业精神,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与本地化实践。
邹一帆博士首先指出,在世界从合作走向对抗、地缘冲突加剧的当下,80年前反法西斯战争所展现的团结合作精神显得尤为珍贵。他引用数据指出,尽管世界财富持续增长,但保护主义和全球产业链割裂正在终结持续数十年的“和平红利”。
邹博士进一步强调,面对人工智能加速产业化、财富代际转移等趋势,青年不应成为旁观者。他指出,下一轮全球化将是“高度本地化”的,因此,青年必须在三个层面主动践行责任:参与本地规则制定、关切社区发展、倾听弱势与跨文化群体的声音。
在演讲中,邹博士提出了两点思考:一是青年应努力成为融汇历史、经济、法律与科技的“通才”,以应对变革中的复杂挑战;二是青年应以创业创新精神来定义个人成功,将其视作一种突破框架、解决问题的态度。
二、青年发声:青年与可持续未来——跨世代共建和平与发展新路径
在青年发言环节,七位来自不同高校、有着不同背景的青年代表纷纷登台,分享他们对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愿景。
斯坦福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25届主席、联合国日内瓦环境规划署UNEP研究员肖怀森表示,身处当下充满挑战的时代,青年一代作为历史的承接者和未来的创造者,要凭借跨学科创新思维、跨文化沟通能力和跨地域实际行动,应对气候变化、不平等、公共卫生等全球难题。他着重指出,青年应勇于创新,积极将新兴技术运用到全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连接能力,推动多议题协同解决;更要有行动担当,把理想转化为实际成果,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Ephyrus合伙人、全球创投校友领袖网络GVALN主席、AstairoPets联合创始人、沃顿房地产俱乐部执行成员、亚太青年企业家理事会执委冯裕成从专业、职业生涯、生活应用等多个角度,分享了自己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实践经验。他提到,在专业上,运用可持续材料进行产品集成设计和区域规划;在职业生涯中,创建机器人公司并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同时搭建全球创投校友领袖网络平台,推动全球可持续跨境合作。他还强调,面对地缘政治冲突,青年应加强文化交流、倡导和平对话、参与社会公益,通过实际行动推动和平与可持续发展。
哥伦比亚大学全球青年可持续发展联盟主席、全球青年可持续发展联盟协会(香港)轮值董事、深圳龙岗海归人才联络中心海外招才引智大使付雪宜指出,80年前各国人民团结催生了和平与多边合作机制,但当今世界仍面临诸多挑战。青年群体凭借自身优势,不仅要做和平的推动者,通过跨文化交流增进互信;还要成为创新的引领者,运用新科技服务于和平与发展;更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让青年声音融入全球议程,为探索和平与发展新道路贡献力量。
纽约大学全球青年可持续发展联盟执行主席袁天舒提到,80年前人类战胜法西斯彰显了国际主义精神,但如今全球两极分化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青年,要传承国际主义精神,构建国际团结新模式,捍卫人权,推动可持续发展,在追求正义的过程中融入“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全人类福祉而奋斗。
宾夕法尼亚大学全球青年可持续发展联盟主席王路易认为,和平与发展紧密相连,多边主义是实现可持续未来的关键。她结合自身在清洁能源行业的实习经历,强调能源结构转型对缓解资源竞争、减少地缘冲突的重要性。她和团队通过搭建交流平台,让青年声音在公共空间发挥作用,以长期主义为原则,为和平与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悉尼大学全球青年可持续发展联盟主席、全球青年学者联合会创始人周源皓提出,负责任的商业行为是实现持久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他分享了通过商业模式解决社会问题的实践经验,指出商业可通过创造经济机会、推动供应链平等透明、促进跨文化理解等方式推动和平。他表示青年一代正在重新定义商业成功,未来将推动更具温度的商业发展。
昆山杜克大学世界历史专业研究员、昆山杜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社的创始人杨凯歌回顾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强调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的巨大贡献。他指出,反法西斯不仅要消灭法西斯势力,更要铲除其滋生土壤,解决现代社会结构性矛盾。他呼吁大家铭记历史,捍卫历史真相,弘扬合作精神,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创和平未来。
三、发布《和平与可持续发展青年倡议》
论坛最后,全球青年可持续发展联盟秘书长徐若芸女士郑重发布了全球青年可持续发展联盟《和平与可持续发展青年倡议》(简称“倡议”)。倡议呼吁全球青年坚持“青年担当、科技创新、多元互鉴、教育共享、可持续选择、公益服务、行动承诺”七个倡议,促进世界各国及人类文明的和平、可持续发展。
本次论坛为青年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凝聚共识的重要平台,充分展现了青年一代在推动世界和平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担当与决心。相信在青年们的共同努力下,世界将朝着更加和平、公正、繁荣的方向不断迈进。
推文作者 | 徐若芸、崔秀雄、胡海智、骆祎萌、石子慧、王钤
排版 | GELA公共关系部
初审 | GELA秘书部
终审 | GELA执行委员会
附:全球青年可持续发展联盟《和平与可持续发展青年倡议》
《和平与可持续发展青年倡议》
Youth Declaration on Pea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 青年担当 Youth Engagement
我们呼吁各国政府与社会组织加强青年在推动和平中的参与度,推动各国青年群体进行深入和广泛的交流,赋予青年更多责任与机会。
We call on governments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to strengthen youth participation in promoting peace, to foster deeper and broader exchanges among young people across nations, and to provide them with greater responsibilities and opportunities.
2. 科技创新 Innovation for Sustainability
我们主张青年利用科技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呼吁加强国际规则建设,确保科技创新服务于人类文明和平发展。
We advocate harness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o advan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we call for strengthening international regulations to ensure tha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erves the cause of peace and development.
3. 多元互鉴 Respect for Diversity
我们倡导尊重多元文化与价值观,推动不同国家和地区青年之间的理解与互信。
We advocate respect for diverse cultures and values, and we seek to promote mutual understanding and trust among young peopl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regions.
4. 教育共享 Education and Knowledge Sharing
我们重视教育和知识共享,倡议加强青少年和平教育,推动各国青年在和平与可持续发展议题上加强学习与交流。
We value education and knowledge sharing, and we advocate strengthening peace education for young people, promoting learning and exchange among youth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on issues of peac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5. 可持续选择 Sustainable Choices
我们倡导青年选择可持续的消费与生产方式,推动企业与个人履行社会与环境责任。
We advocate sustainable patterns of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urging enterprises and individuals to fulfill their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ies.
6. 公益服务 Social Responsibility
我们鼓励青年投身社会公益与志愿服务,关心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公平与共同繁荣。
We encourage youth to engage in social welfare and volunteer services, to care for vulnerable groups, and to promote social equity and shared prosperity.
7. 行动承诺 Commitment to Action
我们承诺以实际行动影响身边人,从点滴做起,共同建设一个和平、绿色、繁荣的未来。
We pledge to take concrete actions to influence those around us, starting from small efforts, to jointly build a peaceful, green, and prosperous future.
来源:文化十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