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年8月31日,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正式揭牌,拉开了济南市迈向自贸试验区新时代的序幕。六年来,济南片区以时间作笔、汗水为墨,在这37.9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以“探路者”的姿态勇闯制度创新“深水区”,以“挑战者”的勇气攀登产业升级“新高峰”,
2019年8月31日,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济南片区正式揭牌,拉开了济南市迈向自贸试验区新时代的序幕。六年来,济南片区以时间作笔、汗水为墨,在这37.9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以“探路者”的姿态勇闯制度创新“深水区”,以“挑战者”的勇气攀登产业升级“新高峰”,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交出了亮眼答卷。
六年来,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470余项,其中,“网络货运平台涉税服务管理‘票e真’模式”入选商务部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黄河流域内陆港群数字化创新发展模式”等4项在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联盟内复制推广,“不动产带封过户自行处置新模式”等74项在全省范围内复制推广,形成多层级、多领域、矩阵式推广模式,切实肩负起了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的重大使命。
六年来,累计新设企业9.1万余家,每月平均新增企业1000家以上。累计实际使用外资53.6亿美元,完成进出口额4267亿元,以不到全市千分之四的土地,贡献了全市近38%的利用外资额和进出口额。
六年来,放大自贸试验区溢出效应,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数字文化、科创金融等重点产业领域,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数字经济创新示范区和黄河流域重要对外开放门户。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 为开放发展凝聚磅礴力量
前不久,济南片区联合济南市市场监管局、市大数据局、市审批局开展向平台企业开放信用监管数据试点,建设全国首个信用监管数据开放专区,通过简化商户收款码开通流程、深化试点数据应用,提升平台企业信用管理水平和境外来华人员消费便利度,助力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
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管委会综合协调部制度创新办公室副主任杨金浩表示,依托济南数据开放平台建设全国首个信用监管数据开放专区,实现了信用监管数据一站式开放,确保数据开放的及时性和真实性。“接口上线以来,参与试点企业已调取核验数据220万次,开通收款码2000余家,实现商户收款码‘即时申请,即时开通’,有效解决了个体工商户使用个人收款码不支持信用卡支付问题,境外来华人员可使用外币信用卡通过商户收款码实现移动支付。”
在贸易便利化方面,药食同源商品进口通关便利化改革试点、整车出口“一票多车”便利化改革新模式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易鲁通”国贸产业综合服务平台、跨境数字服务2.0平台等开放载体加速建设,实施“两步申报”“两段准入”等海关监管新模式,推行电子单证传输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覆盖,通关效率得到显著优化,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
在投资便利化方面,推出境外投资“一窗通办”模式,实现境外投资项目备案和企业备案“一窗受理”。建立济南都市圈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注册环节“同事同标、结果互认”机制,简化外商投资企业登记提交的外国投资者主体资格证明等相关材料,实现主体资格“圈内互认、即时办理”。
“创”出了一批新经验、新制度的济南片区,正在从一块“试验田”成长为一片“高产地”。依托制度创新红利,济南片区开放发展乘风而行,今年上半年,片区新设企业9000余家,完成进出口总额558亿元,已成为市场主体聚集、经济贡献度高、辐射带动力强的重要窗口。
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 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枢纽
自挂牌运行以来,济南片区对外开放建设的步伐从未停歇。去年12月,济南中央商务区国际贸易产业园正式落地,今年4月开始运营,高速物流、大众云学、双翌物联网、北京当代金融、银燕科技等多家知名企业入驻,为外贸、跨境电商企业制定优厚的专属政策,提供一站式、全链条出海解决方案。
“园区通过打造国商·数贸展览馆,提供海外重点热门展会预订、对接海外资源、跨境物流等10余项贸易服务,覆盖贸易全链条,从前期参展推广到物流运输落地,全方位助力企业打通贸易壁垒,搭建起了连接供需双方的高效贸易桥梁。”济南国商园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运营招商部部长丁国甄表示。
为进一步在更大范围推广试点经验、在更广维度拓展合作空间、在更深层次培育发展动能,济南片区积极开展跨域联动创新。畅通济南-博鳌乐城“自贸医疗直通车”,实现鲁琼两地医疗政策互通、资源共享和产业共融。深化黄河流域协同联动,在沿黄各省(区)推出74项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主题套餐式服务,实现“自贸通办”“跨省通办”“沿黄通办”。联合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霍尔果斯片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伊犁)建立文化展示中心,促进鲁疆文化产业和对外文化贸易发展。
济南片区不断完善的开放体系,拓展了服务和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载体和枢纽节点功能,“朋友圈”延展升级,对外开放步履不停。
以高质量发展为引擎 推动济南优势产业提质增效
平台创新: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发展
从上空俯瞰,位于济南片区的丽山国际细胞医学产业园高楼林立。生物医药实验、细胞运营中心、CGT CDMO中试基地……生物医药产业在这里方兴未艾,描绘着产业发展新蓝图。
据介绍,丽山国际细胞医学产业园作为长岭高科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三大园区之一,也是济南市首个生物医药产业“建链、补链”项目。如今,中源协和、华测检测、山东欣博等60余家领军企业已强势入驻,从细胞制备到检测验证,从药物研发到成果转化,形成互为支撑的产业生态。
科技赋能:人工智能步入快车道
济南的人工智能产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布局,有数据统计,2024年,济南市人工智能企业达到430家,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482亿元。
济南片区齐鲁软件园作为全国最早“四大软件园”之一,获评首批“山东省软件名园”,园区聚集高新技术企业近两千家,产业磁场强劲,行业应用特色产品近1600款,入选山东省首版次高端软件产品575款,形成了完整的软件产业链和生态圈。如今,已发展成为济南“中国软件名城”的产业策源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前沿技术高地,国内外知名的软件和信息技术产业集聚区。
文化出海:打造文化贸易新高地
去年11月,济南出版有限责任公司承接了济南片区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运营工作。通过搭建AI数智出海服务平台、创新文化出口业态、拓展海外推广渠道、建立文化企业联盟,用好自贸制度创新先行先试政策优势,打造文化企业“出海”全链条服务模式,构建黄河流域中小文化企业“出海”创新生态。
济南出版有限公司总审计师燕君表示,济南出版将整合优势资源,聚集专业团队,利用数字人、AR、VR、元宇宙等先进技术,提升文化出口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为文化贸易开辟新途径。依托济南片区政策优势和自身的丰富文化资源优势,将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成为全国文化出口示范‘样板’。”
金融服务:擦亮科创金融特色品牌
济南片区抢抓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先行先试优势,创新落地全市首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等业务,推动“科创+金融+产业”向纵深发展。
中国银行济南自贸区支行行长李康介绍,中行济南自贸区支行作为济南片区首批揭牌、首家开业的银行机构,是推进金融高水平开放的积极响应者。支行依托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先行先试优势,采取多种举措助力科创企业发展。目前服务的企业中,专精特新企业授信户数占比56%,授信金额占比38%,瞪羚企业授信户数占比33%,授信金额占比25%,支持小巨人企业5户,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户。支行科创企业贷款投放占全部企业贷款比重超过40%,有效解决科创企业融资难题。
下一步,济南片区将大力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坚持以高水平开放为引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积极开展首创性、集成式探索,紧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特色产业,推动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放大自贸试验区溢出效应,与重点区域形成创新合力,为现代化强省会建设贡献自贸力量。(济南国际传播中心记者:梁瑞馨)
本文来自【济南国际传播中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