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的营收2523亿,净利润260亿,增速16%和25%;小米空调一年左右卖了超千万台增速60%;格力营收下滑2.66%,股价两天跌了8%,老牌巨头和新兴颠覆者的博弈过程,清楚地反映出整个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变。
美的营收2523亿,净利润260亿,增速16%和25%;小米空调一年左右卖了超千万台增速60%;格力营收下滑2.66%,股价两天跌了8%,老牌巨头和新兴颠覆者的博弈过程,清楚地反映出整个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变。
美的去年股东会上,方洪波说了件让我有点意外的事:他们专门做了三份小米研究报告加起来十万字,这哪是普通的市场调研?分明是把对手拆开来仔细研究,你看华凌空调的动作多快,小米1.5匹空调卖2364元,华凌直接压到1199元就差把跟你拼了写在价签上,但美的一点没慌,线上线下的价格统一了,副总裁赵磊在直播间里指着空调讲参数跟卖零食的主播似的,我刷抖音时就刷到过,评论区有人说原来大牌子也这么接地气。
美的一边在中低端跟小米死磕,一边有着全产业链的底气,你知道他们自己能生产空调压缩机吗?能,电机呢?也能,这种我有的你没有,你有的我更便宜的底气让他们在行业里活得特别稳,方洪波说得实在:家电这行靠价格战拼杀是消耗战,所以你看,美的利润涨得比营收还快,25%的净利润增速比16%的营收增速还高,这说明他们没打烂仗,打的是聪明仗。
再来看下小米,去年我朋友租房还特意买了台小米空调,说2000块能联网调温度够用了,这就是小米的算盘,盯着25到35岁的租房族和科技爱好者,这些人要么工资不高,要么不想为多余功能多花钱,但又想要手机一点就能开空调的方便,小米抓住这点,用性价比+智能化杀了个措手不及,我查过数据,他们的空调一年左右就卖了超千万台,增速60%把传统厂商吓出一身冷汗。
小米的招术很轻,主攻抖音、拼多多,直播间里放短视频展示空调怎么连手机、怎么定时,但小米也有软肋,我朋友买的那个小米空调,安装时找的是第三方师傅,结果等了三天才上门,打电话投诉还被推来推去,线下网点太少是个大问题,小米计划今年建400家大店,可美的有10万家网点,这差距不是一天能补上的,还有核心技术,空调的压缩机、电机主要靠外购,自研刚起步,汽车业务去年亏了62亿,要是钱烧完了,家电这边能不能撑住?
最让人惋惜的是格力,上半年财报出来后看到很多人说格力肯定没问题,可数据不会撒谎,营收下滑2.66%,净利润就涨了2%,翻翻中报,满篇都是海归间谍论、怼小米首富、换门头、压根没提抖音、年轻用户、中低端市场,我刷抖音时,美的、小米天天发产品视频,格力账号像个哑巴,线下渠道还是老样子盯着中高端市场,现在的年轻人谁还去大商场买空调?
格力有10年整机包修的优势,按理说该是金字招牌,可年轻人并不买账,我问刚买空调的朋友他说格力好像是爸妈那辈用的,董明珠总说小米偷技术、代工没核心技术,现在用户要的不是谁抄谁,是能不能用手机控制、价格实不实在,格力像站在十字路口看着别人往新路上跑,自己还站在老路上跟人较劲。
这两年逛家电卖场,能明显感觉到变化,以前大家比谁的牌子响、谁的功能多,现在年轻人围着直播间看1999元智能空调,比谁的直播话术有意思,线上2200元以下的空调市场份额涨到35.2%,中端市场被挤得越来越小,这说明啥?用户的需求变了,不是不买贵的,是更知道自己要什么。
美的学会了低头,小米摸透了年轻人想要啥,格力还在想我以前多厉害,行业的玩法早就变了,不是谁技术牛就能躺赢也不是谁价格低就能赢,得懂用户、懂渠道、懂怎么把产品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格力确实比海尔、美的落后很多,但这个落后不是这个季度造成的,来自于长期以来战略布局的执行缓慢。
格力在储能和芯片上投入巨大,目前没有形成第二曲线,但按照董明珠的说法已经看到曙光,格力钛今年Q4会开始反转,芯片已经慢慢走向成功,这两个都是长坡厚雪的赛道,且和格力的主营业务形成很好的联动,出海战略也是长期主义的选择。
看得出来,家电行业能活得好的,从来不是最厉害的,而是最懂变化的。
以上思维逻辑仅供参考!
来源:股渣王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