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是不是经常觉得胃胀、没胃口,吃完饭总有些不舒服,却只当是“消化不良”随便应付了事?小心!这可能是你的胃在发出的早期警报!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个听起来就让人心里一咯噔的名字,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并非老年人的专利,正悄悄盯上许多有着不良习惯的年轻人。今天就来揭秘
你是不是经常觉得胃胀、没胃口,吃完饭总有些不舒服,却只当是“消化不良”随便应付了事?小心!这可能是你的胃在发出的早期警报!慢性萎缩性胃炎,这个听起来就让人心里一咯噔的名字,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并非老年人的专利,正悄悄盯上许多有着不良习惯的年轻人。今天就来揭秘最被萎缩性胃炎“偏爱”的5类人,快来对号入座,看看你是否也在“名单”之上!
图片来源于头条免费图库
第一类:“职场精英/内卷达人”
特征: 加班是常态,吃饭看心情。压力山大,咖啡续命,深夜还得来顿烧烤慰藉灵魂。 为什么被偏爱:长期精神紧张和焦虑,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缩、缺血缺氧,胃的防御屏障变得脆弱。再加上饮食极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胃酸分泌节奏全乱,久而久之,胃黏膜炎症反复发作,最终走向萎缩。你的“奋斗”,可能正成了胃的“负担”。
第二类:“无辣不欢/重口味爱好者”
特征: 火锅、烧烤、麻辣烫是“本命”,清淡饮食等于“吃草”。 为什么被偏爱:过辣、过烫、过于粗糙的食物,会直接对胃黏膜造成物理性损伤,如同一次次“刮擦”胃壁。偶尔一次,胃还能自我修复,但长期反复的刺激,会诱发慢性炎症,在不断的“损伤-修复-再损伤”循环中,胃黏膜腺体逐渐丧失功能,最终萎缩。你的“味蕾狂欢”,可能是胃的“无声灾难”。
图片来源于头条免费图库
第三类:“勤俭节约一家之主”
特征: 舍不得扔掉隔夜菜,爱吃香肠、腊肉等腌制食品。 为什么被偏爱:隔夜菜,特别是绿叶蔬菜,不仅营养价值下降,其亚硝酸盐含量也会增加。虽然单次摄入不一定致癌,但长期慢性摄入,会在胃内与蛋白质分解产物结合形成亚硝胺,这是一类强致癌物,对胃黏膜是持续性的化学刺激,是导致胃黏膜病变和萎缩的明确危险因素。您的“勤俭节约”,可能正在透支健康。
第四类:“佛系养生跟风族”
特征: 有点头疼脑热就自己找药吃,迷信各种“偏方”和保健品。 为什么被偏爱:滥用药物,特别是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会显著抑制对胃黏膜有保护作用的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破坏胃黏膜屏障,导致黏膜糜烂、出血,长期服用极易引发药物性胃炎,并加剧萎缩进程。您的“自行用药”,可能是最伤胃的“利器”。
图片来源于头条免费图库
第五类:“沉默的感染者”
特征: 家中有人曾患胃病或胃癌,共同就餐从不分餐,从未检测过幽门螺杆菌。 为什么被偏爱: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最主要的元凶,这一点已在全球医学界形成共识。它通过家庭共餐等途径传播,感染后通常没有症状,但却在胃里持续释放毒素,破坏胃黏膜,导致慢性炎症、萎缩,甚至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是胃癌演变的“启动器”。您的“毫无症状”,可能隐藏着最大的“风险”。
看到这里,你是否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别慌!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个可防、可控、可逆转的漫长过程。关键在于行动!
图片来源于头条免费图库
给你的行动指南:
1. 做个胃镜: 40岁以上或有上述风险因素者,定期胃镜检查是金标准,不要因为害怕而逃避。
2. 根除Hp: 如果检测出阳性,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规范根除治疗。
3. 清淡饮食: 多吃新鲜蔬果,减少腌制、辛辣、过烫食物。
4. 规律作息: 尽量按时吃饭,保证睡眠,学会管理压力。
5. 谨慎用药: 严格遵医嘱服药,切勿自行长期服用伤胃药物。
图片来源于头条免费图库
你的胃,是你身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保护它,就是投资你的未来。赶紧转发这篇文章,给你身边那个总喊胃不舒服的TA,一起来一场“保胃战”吧!
评论区聊聊: 你是以上哪一类人呢?或者你有什么独特的养胃小妙招?分享出来,帮助更多人!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相关文献已在文章结尾处标注,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无不良诱导;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2017年,上海)[J]. 胃肠病学, 2017, 22(11): 670-687.
[2]刘文忠, 谢勇, 成虹, 等. 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J]. 中华消化杂志, 2017, 37(6): 364-378.
[3]《内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来源:小分谈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