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合理用药“落到处方落到人”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5 10:27 1

摘要:药事管理的质量与公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能否“用得上药、用得好药”。近年来,四川省压实三方责任、聚焦三大重点、健全三项机制,把药事管理做到百姓身边,不断提升合理用药水平,让合理用药“落到处方落到人”,切实减轻了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负担。近日,记者深入该省一些医疗卫

药事管理的质量与公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能否“用得上药、用得好药”。近年来,四川省压实三方责任、聚焦三大重点、健全三项机制,把药事管理做到百姓身边,不断提升合理用药水平,让合理用药“落到处方落到人”,切实减轻了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负担。近日,记者深入该省一些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了采访。

压实三方责任

织密从省到村的管理网

巴中市南江县下两镇中心卫生院的药师李岱,清晰记得2023年7月陈巧玲第一次来卫生院时的情景。陈巧玲是南江县人民医院选派到基层的药师。针对卫生院药房存在的诸多问题,她带头梳理药事管理相关制度。为提升卫生院合理用药水平,她逐条对照《四川省药事管理质控中心(华西片区)药事质控现场指导方案》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

李岱介绍,下两镇中心卫生院药剂科在2023年之前共有4名工作人员,科室成员对药学专业的认知仅停留在药品供应保障层面,缺乏对药学关键指标的掌握,对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的系统维护方法不熟悉,对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中涉及药学工作的具体要求理解不足。这些因素共同制约了科室药学服务水平的提升。

“自2023年起,南江县人民医院的临床药师每月15日到卫生院驻点,通过在审核处方时标注药物配伍禁忌、在查房时开展用药宣教等方式进行常态化指导。”李岱说,除此之外,自2024年5月起,四川省药事管理质控中心(华西片区)组织开展“药学查房带教”与“县域医疗机构药师赋能培训”专项活动。在此背景下,下两镇中心卫生院合理用药管理能力得到提升。目前,卫生院药剂科有6名员工,卫生院药事管理已走上正轨,且具备独立开展处方点评能力。

这一系列成效的取得,得益于四川省药事管理“三级责任网”的发力。“行政部门牵头抓总,质控中心专业指导,医疗机构落实主体责任,三方合力才能把好用药关。”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冰介绍,2023年,四川省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成立,下设临床医学、临床药学、药事管理、静脉用药调配管理、麻精药品管理5个工作组。“就是要从省级层面明确方向,把合理用药纳入卫生健康工作重点。”李冰说。

针对群众反映的过度输液问题,四川省连续两年将“提高住院患者静脉输液规范使用率”纳入“质量强省”市(州)政府质量工作考核指标。“我们每月调度进展、通报问题,倒逼各地持续改进。”李冰介绍,目前该省三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使用率已降至88%,平均每床日使用3袋499毫升,从源头减少了无指征输液问题。

药事质控中心的“专业网”织到了最基层。李冰介绍,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为省级药事质控中心,四川省在21个市(州)的183个县(市、区)实现质控中心全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都有专业指导。省级质控中心每年通过数据分析、专项评估等方式对市(州)开展监管,并编撰印发《四川省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实施细则(2023年版)》,参与编写《国家重点监控药品(第二批)处方(医嘱)审核点评规则》,为基层提供“操作手册”。

“我们就是要让每个医疗机构都清楚合理用药的标准。”李冰介绍,2023年,四川省4000余家医疗机构参与合理用药评估,二、三级医院评估率达100%,基层的评估率提升至63%。

医疗机构的主体责任也落到了实处。李冰介绍,四川省二级以上医院全部设立药事管理委员会,规范处方审核流程,将点评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对不规范行为依法限制处方权。据统计,2023年,该省三级医院门诊处方审核率为53.76%、急诊处方审核率为50.50%、住院用药医嘱审核率为50.64%,较2021年分别提高21%、19%、10%;门诊处方点评率为19.54%,较2021年提高6.89%。

“在紧密型医联体内,我们推进药品‘六统一’。”李冰说,“如今,巴中市通江县的村民在村卫生室就能开到和市级医院同质的药,真正实现就近放心用药。”

聚焦三大重点

打好药事管理“组合拳”

近日,成都市居民周婆婆到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就诊取药。周婆婆需要服用多种慢性病药物,经过医生调整,现在不仅每天吃的药少了不少,各项指标还都控制得很好。老人的获益,反映了四川省药事管理“组合拳”的着力点——规范管理、盯住重点药品、便民惠民。

李冰介绍,四川省指导医疗卫生机构严格遵循诊疗指南和技术规范,加快临床路径管理提质扩面。2024年上半年,该省二级、三级公立医院临床路径管理率分别达到55.62%和56.67%,较2021年明显增长。更关键的是,四川省建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行为“三位一体”信息化监管系统,对全省6000余家医疗机构、20余万名医务人员的临床用药行为进行动态、精准监管,2023年共认定不合理药品使用问题700余例次,让处方安全有了“电子哨兵”。

盯住重点药品,在抗菌药物管理方面,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先后3次修订分级管理目录,纳入167个品种,满足临床需求。该省475家医院接入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降至22.56%。在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中,四川省连续3年获国家癌症中心通报表扬。对麻精药品,四川省卫生健康委每年会同公安、药监部门开展专项检查,2023年组织6500余家医疗机构自查自纠;今年又围绕存储、领用、发放、处方开具、残液处理等重点环节在全省调研抽查,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限期整改。

为增强群众获得感,四川省卫生健康委会同医保、中医药等部门印发《四川省长期处方管理规范实施细则(试行)》,明确9个系统96个病种的长期处方用药范围,规范院外调配处方管理,推动电子处方流转。“我们明确长期处方的适用人群、调剂流程、医保支付等,重点是把慢性病患者的日常用药保障好。”李冰说。

“组合拳”的发力,离不开价格和可及性的保障。据介绍,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发文,明确医疗机构药品数量不再受旧版医院评审标准限制,将合理使用的国家谈判药品单列,不受药占比、次均费用等考核影响;要求医保目录公布后3个月内必须召开专题药事会,确保集采药品和国谈药品应配尽配。2023年,四川省集采药品使用比例达到93.18%,同比增长5.23%;国谈药品和单行支付药品报销达87亿元。

健全三项机制

用好药师管理“指挥棒”

患有高血压的王女士在服用某种降压药后,出现咽痒、持续性干咳等症状。近日,王女士到四川省人民医院药物咨询门诊就诊。该院临床药师杨勇评估后认为,持续性咳嗽很可能是降压药物导致的不良反应,建议换一种降压药。更换药物后,王女士的咳嗽症状逐渐消失,血压控制良好。

王女士的这段经历,凸显了临床药师在精准解决药物不良反应、保障合理用药中的重要价值。在李冰看来,专业药学服务在临床场景中有效落地,离不开药事管理的3根“指挥棒”。

第一根“指挥棒”是“三医”协同。李冰介绍,四川省卫生健康委会同医保、药监等部门印发《四川省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推进合理用药工作方案》,从药事管理、药物配备与使用、服务能力建设、药学队伍建设、行业监管等7个方面明确任务;联合10个部门印发《遏制微生物耐药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围绕降低感染发生率、推进公众健康教育、提升专业人员能力、加强监管与监测评价、稳定供应保障等8个方面协同发力,并与医保药品“双通道”、集采与谈判药品进院、飞行检查、药学服务收费等政策形成闭环。“部门协同,才能真正把合理用药‘落地到处方、落实到人’。”李冰说。

第二根“指挥棒”是行风治理。李冰表示,自2020年起,四川省卫生健康委聚焦“大处方、泛耗材、不合理检查”等问题开展系统治理;2023年以来,统筹推进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持续纠治抗菌药物、辅助用药等重点监控药品的过度、无指征、定向使用。四川省卫生健康委还细化《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80条(其中涉药事管理的有21条),并印发《关于规范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接待医药代表的通知》,建立企业与医药代表诚信档案。

第三根“指挥棒”是人才培养保障。四川省已建成国家级临床药师培训基地13家、国家临床药师紧缺人才培训基地6家,累计培训学员1100余名;2023年通过线上线下开展药学专业技术培训50余场,培训10万余人次。该省药学人员总量超3.3万人,二级、三级医院配有专职临床药师1660多名,三级医院每百张病床药师数提升至6名。

“我们指导省市级医院开设药学门诊,开展药学查房,建立临床药师参与疑难复杂疾病多学科诊疗(MDT)制度,并在儿科、呼吸、感染、肿瘤等重点科室优先配备专职临床药师。”李冰说,四川省还在3家医院探索“驻科药师”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同步推进,让药师从“配药员”走向“治疗合伙人”。

当“先手棋”与“组合拳”形成合力,“指挥棒”就有了定力和穿透力。立于更大的坐标系来看,四川省有人口8364万、医疗卫生机构7万余家、卫生技术人员76万人、床位71万张,年门急诊服务量达5.57亿人次、出院2300多万人次——体量巨大、不平衡问题突出。“正因为体量大、难度大,我们更要让每一粒药都得到合理使用,让群众的钱花得明白、药用得安心。”李冰说。

文:本报记者 吴刚 特约记者 喻文苏

审核:孔令敏 杨金伟

制作:中小卫1号

本文来自【中国卫生杂志】,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