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英国全境手机同时拉响刺耳警报!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5 15:00 1

摘要:有没有觉得似曾相识?在不少科幻大片里,灾难往往来得毫无预兆:天空骤然阴沉,警报声此起彼伏,街头瞬间乱作一团。镜头一转,本来围坐在餐桌前谈笑风生的一家人,还在热乎乎的晚饭间隙,手机和电视却异口同声地尖叫出一句让人心头一凉的提示——“马上撤离!”

叶火大英伦大叔

2025年09月05日 01:34英国

有没有觉得似曾相识?在不少科幻大片里,灾难往往来得毫无预兆:天空骤然阴沉,警报声此起彼伏,街头瞬间乱作一团。镜头一转,本来围坐在餐桌前谈笑风生的一家人,还在热乎乎的晚饭间隙,手机和电视却异口同声地尖叫出一句让人心头一凉的提示——“马上撤离!”

听起来像是虚构桥段吧?但别眨眼,这次可不是导演喊的“Action”,也不是临时演练,而是要在英国真实落地的场景。

英国媒体甚至将其称为“末日警报”。

1

周日,英国将响起末日警报?

本周日,英国民众的手机要集体“炸锅”了。9月7日下午3点左右,全国范围将进行一场紧急警报测试。

届时,大约8700万部手机会同时震动并发出刺耳的警报声,持续大概10秒钟,还会收到一条不超过100字的简短短信。而且,就算你把手机调成静音,依旧无法屏蔽这次“全国大喇叭”。

这场声势浩大的测试,源自英国于2023年正式上线的国家紧急警报系统。它的存在,主要是为了在极端天气、恐怖袭击或其他突发风险来临时,把关键信息尽快传递给公众,让人们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用内阁大臣帕特·麦克法登的话来说,这个系统就像家里的烟雾报警器,不是天天用,但关键时刻能救命,因此测试不可或缺。

政府表示:系统不会收集手机号,也不会追踪用户位置。凡是兼容设备,都会在测试时自动收到警报,用户无需提前登记注册。为了保持长期的敏锐度,这套系统今后大约每两年会来一次试用。与此同时,官方还会配合宣传活动,告诉公众如何应对,避免不必要的恐慌。

不过,也有人担心,测试可能会对特定群体造成困扰。比如,家庭暴力受害者可能会刻意隐藏手机以保证自身安全,而突如其来的高分贝警报声,很可能让他们陷入危险。因此,政府在推广宣传时也会特别提示这些潜在风险,呼吁大家提前做好准备。

虽然这是英国的首次全国性测试,但这套系统已经在现实场景里派上过用场。自上线以来,英国共五次启用警报工具,其中最典型的案例是2025年初“伊欧玟”风暴。当时,大约450万人在苏格兰和北爱尔兰收到了红色天气预警,得以提前做好应对措施。

德文郡和康沃尔郡的助理局长格伦·梅休直言:“紧急事件总是来得突然、范围广、威胁大。这个系统就是要在最紧要的关头提醒大家,帮人们多赢回几分钟的反应时间。”

当然,英国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国家。日本早在多年以前就推出了 J-ALERT 系统,能通过卫星和手机广播同步发布地震、海啸甚至导弹袭击的警告;韩国则依靠蜂窝广播体系推送天气预警、民防通知甚至失踪人口通报;美国的 WEA 系统也很有“辨识度”,独特的提示音和震动,让任何一条警报都很难被忽略。

从全球范围看,紧急警报系统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标配”,就像城市里的消防栓,平时看着不起眼,真正用到时却能发挥巨大作用。

2

关于紧急警报系统测试你需要知道的一切

正如前文所述,周日的警报不分国籍、不看手机号,只要你人落地英国,用的是兼容设备,就都会收到这份“特别推送”。哪怕刚下飞机,还没缓过时差,照样躲不过。

为了避免大家到时候一头雾水,这里就给你打一剂“防惊吓针”:

1、测试将在什么时候进行?

这次全国紧急警报系统测试将于 2025年9月7日(星期日)下午3点整(英国夏令时)进行。

2、谁会收到测试警报?

只要你使用的是4G或5G网络,不论手机品牌、运营商、是否使用英国手机号,只要人在英国境内,大多数智能手机和平板设备都会收到警报。

但如果你的设备处于以下情况之,将不会收到警报:

手机关闭;只连了 Wi-Fi,没有SIM卡;使用的是2G或3G网络;设备不兼容紧急警报系统。

3、警报发出时会是什么样?

到时候,手机将会震动并发出刺耳的警报声,持续约10秒,即使静音也会响。此外,屏幕会显示一条说明文字,明确指出“这只是一次测试”。

4、测试信息会说什么?

官方将在接近测试日时发布具体内容,但一定会标明这是测试,并不代表发生了真实的紧急事件。

5、我的个人数据安全吗?

完全安全!紧急警报系统不会收集或存储你的任何个人信息,包括电话号码、位置或设备数据。你无需注册,也不会被追踪。

6、司机应该怎么做?

开车时看到警报,不要拿起手机查看!请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停车,再阅读信息。英国法律禁止驾驶时手持设备。

7、听障或视障人士怎么办?

系统同样考虑了残障用户的需求。如果你的设备开启了辅助功能(如屏幕朗读或震动提示),在收到警报时会通过声音或触觉通知你,确保不会错过任何重要信息。

了解了这些,相信大家到时候就不会过分慌张了。

3

超十万名留学生收到短信警告

说到短信提醒,最近英国政府还盯紧了留学生群体。根据英媒报道,前几天英国政府首次主动给签证即将到期的国际学生群发短信和邮件。

超过十万名留学生都收到了官方提示:签证到期后如果还赖在英国、没有合法身份,将面临遣返。未来几个月,还会有更多人陆续收到这种“官方催促”。

这一举动背后,有着现实的考量。英国内政部坦言,近年来出现了一种越来越普遍的现象:一些国际学生在签证到期后,会选择递交庇护申请,以此来延长在英的停留时间。看似“合法”,实则钻空子。

《天空新闻》就追踪了一位印度来的学生家庭,他们的故事堪称“教材级”的案例。

这名化名“萨米”的男子,带着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孩子,以学生签证和受养人签证身份入境。他坦言,签证材料都是通过印度的代理人“伪造”出来的:假银行流水、假存款证明,甚至连贷款额度都能随意编造。账面上,他们一家看似有近4万英镑可供生活使用,但实际上,这些数字只是犯罪团伙制造出来的“幻象”。

为了这份虚假的通行证,萨米几乎倾家荡产。他卖掉了房子、摩托车,甚至让妻子变卖所有金饰,凑了超过两万英镑交给中介,换来了一张前往英国的机票和一纸签证。

他们于2023年初抵达英国,本应让妻子入读硕士课程,但这并不是他们的计划,所以妻子根本没去上学。没有按时就学,内政部随即发信,宣布签证作废,并要求他们在当年10月前离境。

更令人咋舌的是,中介在操作过程中,还会提前“辅导”申请人应付英国移民局的盘问。他们给萨米的妻子安排了数次线上、线下的“台词训练”:面对“为什么选择英国”的提问,要回答“英国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谈及兴趣爱好,就要顺口背出“园艺、阅读、烘焙”等万能模板。甚至还有一张手写小抄,上面写着“过关不要慌”的小技巧。

尽管如此,萨米依旧心存侥幸。他坚信英国政府不会轻易遣返他们一家,尤其是考虑到孩子的医疗需求。“只要孩子在,我们就有机会留下。”

可现实并不温柔。第一次见面时,他们一家四口蜗居在一栋房子的单间里,与另外12名陌生人挤在同一屋檐下。他睡地板,孩子挤在一张小床上,妻子只能在狭小的柜台上生火做饭。后来,社会服务机构认定他们因身份问题而陷入贫困,才将他们转移到一处条件稍好的住所。

在日常生活上,萨米一家不得不依赖慈善组织的食物银行。救济项目负责人阿斯玛·哈克说:“很多人觉得自己没做错事,直到钱花光、代理消失,才真正意识到困境。”

萨米的遭遇只是冰山一角,却揭示出一个敏感现实:留学签证在某些灰色地带被滥用,甚至演变成非法中介和犯罪团伙的牟利工具。

来源:安徽乡村振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