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校地协同合作,充分发挥高校科研资源优势与自然保护区平台作用,推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走向深入。9月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宁夏云雾山管理局联合组织开展主题科普研学活动。本次活动组织林学院师生代表赴宁夏云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校地协同合作,充分发挥高校科研资源优势与自然保护区平台作用,推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走向深入。9月4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与宁夏云雾山管理局联合组织开展主题科普研学活动。本次活动组织林学院师生代表赴宁夏云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实践教学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内容充实、形式多样的研学交流,实现了科普教育、思政育人和基层党建的多维联动,取得显著成效。管理局相关科室(站)党员干部及学校师生共计100余人参加活动。
一、参观生态科普中心,夯实理论知识基础
活动首站,师生集体参观了云雾山管理局草原生态科普中心。在讲解员的专业引导下,师生系统观摩了包括动植物标本、生态景观模型、图文展板及多媒体影像在内的多种展示内容,全面了解了保护区的地理环境、生态结构、生物多样性保护措施与生态修复重大成果。该环节不仅帮助同学们建立起对草原生态系统的整体认知,也进一步深化了对黄土高原丘陵区草地生态系统特殊性、脆弱性及重要性的理解,为后续野外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开展实地辨草识草教学,提升野外实践能力
在初步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研学队伍进入保护区典型草原样区,开展“认草辨草”实地教学活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院草学专家与保护区技术人员联合授课,系统讲解常见草本植物的形态特征、分类系统、生态功能及资源价值。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叶形、花序、茎干等特征,亲手辨识了本氏针茅、百里香、冷蒿等代表性物种。该活动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野外观察与物种鉴别能力,也增强了团队协作与主动探究的意识,实现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有效衔接。
三、组织实施鼠害调查实践,掌握生态监测技术
本次活动注重科研与研学深度融合,专门设置鼠害监测与调查实践教学环节。在保护区专业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下,师生共同学习鼠类活动痕迹识别、标准样地设置、捕鼠工具的安全使用与数据记录等方法。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深刻认识到鼠类作为草地生态系统中关键组分和潜在害兽的双重角色,初步掌握了鼠害监测的主要技术流程。这一实践不仅强化了草地有害生物防控的科技意识,也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及生态责任意识,进一步理解了生态平衡维护的科学内涵与实践意义。
本次联合科普研学活动以“大思政课”理念为统领,有效拓展了校地协同育人平台的内容与形式,显著增强了学生的科研素养、实践能力和生态文明意识,在深入理解国家生态战略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活动充分体现了自然保护区在自然教育、生态科普和思政融合方面的平台功能,为探索思政育人创新模式提供了重要经验。今后,双方将进一步深化合作内容、拓展合作领域,共同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教育资源共享,持续为高素质农林人才培养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本文来自【绿色宁夏】,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