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人们,咱这孢子粉,可是长白山脚下、桦甸木段仿野生种植,纯正原产地,喝了绝对好!”
“家人们,咱这孢子粉,可是长白山脚下、桦甸木段仿野生种植,纯正原产地,喝了绝对好!”
镜头前,“东北兄弟”说得诚恳,背景是成片的灵芝大棚,横幅上“基地直发”四个大字格外醒目。
谁曾想,这一番“真情实感”的带货,竟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表演。
近日,吉林省桦甸市十余户灵芝种植户联名举报网红“东北兄弟”虚假宣传、冒充产地、借地摆拍、承诺收粉却不兑现,甚至被指“卖的根本不是本地粉”。目前,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已立案调查。
一边是农户积压滞销、口碑崩塌的无奈,一边是主播轻描淡写“吹牛惹事了,交罚款就完了”的回应。这场打着“助农”旗号的直播大戏,终于演砸了。
01、
事情要从8月中旬那场直播说起。
“东北兄弟”团队在桦甸市天平村田间架起设备,身后拉着“新粉上市 基地直发”的横幅,口中滔滔不绝:“我们三年前种了两个棚,去年60个,今年200个!”
他们声称卖的是“桦甸木段仿野生孢子粉”,还自信满满地说:“咱家亲戚全喝这个!”
听起来很动人,是不是?
但农户王霞(化名)站出来说:他们在我的大棚里摆拍,拍完就走人,说好收购我家的孢子粉,结果一斤没要。
更让她愤怒的是,不少消费者收到产品后反馈“没效果”“不舒服”,甚至有人顺着直播信息找到她家质问:“你们桦甸的粉是不是质量不行了?”
王霞有苦说不出。她家从2012年就开始种灵芝,是本地最早一批种植户,有52个大棚,如今却因为一场虚假直播,口碑崩坏、产品滞销。
和她有同样遭遇的,还有桦甸十余户种植户。他们联名举报,指出“东北兄弟”实际只有6个大棚,一场直播却能卖出近2000斤孢子粉——而正宗桦甸粉产能根本跟不上。
“他们卖的根本不是我们的粉。”举报人江海强直言,“卖外地菌包粉,利润高一倍以上。”
02、
面对指控,“东北兄弟”先是承认“200个大棚是吹牛”,自称实际只有6个,200是“合作商的总量”。
后又辩称:“我们没加工资质,所以得运到外地代工厂包装发货,但粉绝对是桦甸的。”
为证明自己“没骗人”,他们甚至在直播中拿出两张“收条”,声称是从农户那儿收的粉。
结果被举报人火速打脸:那是在被联名举报之后,他们才紧急找了两户临时收了160斤粉“补戏”用的。
一句“吹牛”,真的就能把虚假宣传、产地造假、消费欺诈轻轻带过吗?
03、
这并不是直播助农第一次“人设崩塌”。
从前有“凉山孟阳”把外地货贴牌成“大凉山特产”最终获刑,后有辛巴卖假燕窝被罚百万,再到三只羊卖“贴牌月饼”被罚近七千万……一次次翻车,一次次道歉,却仍有后来者前赴后继地“演戏式带货”。
他们打着“助农”的旗号,消费的是大众的善心和信任;他们喊着“家人们”,却把家人当韭菜;他们表演着“农村情怀”,最终却只怀了自己的利润。
真正受伤的,不仅是被骗的消费者,更是那些辛辛苦苦种地、实实在在供货的农户。他们一年到头的收成,可能就因为一场虚假直播,烂在了地里、压在了仓库。
04、
直播带货的本质,是信任经济。
观众因为喜欢你、信任你,才愿意下单;因为相信原产地、认同助农价值,才愿意支持。
但当“表演”代替了真实,当“吹牛”变成了套路,当“助农”成了贴牌营销的遮羞布——信任一旦破产,再真的货也没人敢信。
我们不禁要问:直播助农,到底助的是农,还是演?
05、
目前,监管部门已对“东北兄弟”立案调查。
我们期待一个公正的结果,也呼吁更多平台和部门介入规范:直播不能变成“演播”,带货不能变成“带骗”。
真正的助农,不需要演技,需要的是诚意和诚信。
别让那些真心想做好产品的人寒了心,也别让那些真心想支持助农的人凉了意。
信任一旦碎了,再真的灵芝,也补不回来。
图片及信息来源:大河报
来源:直播最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