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直播电商的镜头对准口红、服饰、日用品时,80 后宝妈小玲的直播间里,却挂着一件件绣着龙凤、荷花的宽大连衣裙 —— 那是中国人传统观念里讳莫如深的寿衣。
当直播电商的镜头对准口红、服饰、日用品时,80 后宝妈小玲的直播间里,却挂着一件件绣着龙凤、荷花的宽大连衣裙 —— 那是中国人传统观念里讳莫如深的寿衣。
她站在镜头前,几乎不笑,也不推销,只是沉稳地展示衣服的纹路与面料,身后货架上的绸缎被面,映着这个小店面里独有的郑重。
开店初期,她因说错违禁词被封号,遭遇过 “活人穿寿衣晦气” 的质疑,甚至被恶作剧捉弄,但更多时候,她遇见的是年过花甲的老人为自己挑选寿衣时的期盼,是年轻人为长辈选衣时的细致与不舍。在这家被她称作 “有温度的寿衣店” 里,小玲用直播打破了殡葬业的禁忌,把寿衣从 “避之不及的商品” 变成了承载亲情与生命尊严的载体,也在千万家庭的故事里,收获了人间最朴素的善意。
以下是她的故事。
一个与众不同的直播间
小玲的视频中乍看起来也没什么太大的不同:一位女士身着艳丽的服装款款走来,这是一件红色的大斗篷,大翻领,没有腰身,没有袖子,长度一直盖到小腿。除了用蝴蝶结系绳固定领口以外,再无别的配件。绸缎面料光泽亮丽,上面用金线绣着大片的凤凰图案,旁边搭配着粉色的牡丹。
镜头一变,模特又换上一身淡黄底色的大袄,看起来也非常宽松,小翻领,黄色的复古盘扣依次向下,从胸前扣到腰间,宽大的袖子笼在小腹上,又长又大的袖口遮住了手掌。淡黄的绸缎上,深深浅浅的绿色丝线绣出一片片青草绿叶,点缀着粉色的小花。
小玲自信地展示着一件又一件衣服,颜色和图案有蓝色配白色荷花,浅粉点缀银色小碎花等等,共同的特点就是样式宽大、设计复古。
和普通售卖衣服的直播间最大的不同是,主播小玲表情严肃不苟言笑,只见她步态沉稳地走向前,再缓缓转身展示着衣服的细节。直播间的背景是一家明亮的店铺,货架上挂满了同样宽大的各色袍子,货架高处堆放着绸缎被面。小玲就行走在这些商品之间。
这些不太像日常穿搭的服装展示,让一部分人好奇地停留,也有人将它快速划走。
这是一家开在直播间里的寿服店。
寿服又称寿衣,是指亡者穿戴入殓的衣服。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传统文化当中,逝者走后,将其身体洗净,然后为其穿上干净的新衣服,寄托亲人的哀思,更为逝者留下最后的体面。按传统习俗,老年人生前就准备好寿衣,也有祈盼健康长寿之意,在许多地区,老人过了60岁以后,子孙们就开始为父母准备寿服,就是提前准备好的祝福与不舍。
中国传统寿衣设计多以古代服饰作为参考,款式宽松,布料多用丝绸、棉布,并将吉祥纹样刺绣印制于其上,有龙凤图案、寿字纹、五蝠捧寿等传统纹样。一般底色为蓝色、褐色,女性则会用粉色、紫色,除了衣衫以外,还可以搭配帽子、首饰、鞋子、被褥等配件。
在视频当中,小玲身上穿的就是一套套寿服,她是这家店的店主兼真人模特。据小玲介绍,一开始她没想着试穿,是直播时网友想更直观地看看衣服的版型,她才做起了模特。
画面以外的小玲,是个开朗的80后宝妈,她有两个孩子,大女儿已经上初中了。她和老公一起经营着一家寿服店,实体店在小玲的家乡湖南耒阳,线上则在小红书、微信视频号、抖音都开了店,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
收到的善意,比质疑多
和所有刚开始做直播的人一样,小玲也经过了一段摸索期。
最开始,还没来几个观众,直播间就因为主播说错了违禁词而被平台封禁。小玲渐渐摸清楚平台规则后,进入直播间的人多起来了,一些不友善的声音也随之而来。
有评论说,活人穿寿衣晦气,甚至还有人诅咒小玲会嫁不出去、说她“克夫”。面对那些口出恶言的人,小玲并不与之争论。无论是在短视频里还是在直播里,她最常说的一句就是:“寿衣不晦气,代表着亲人的寄托。”
后台私信有时候会收到留言,有网友留下电话号码,要求小玲回电提供选购,等小玲打回去询问对方是不是要买寿衣,才发现电话号码那一端根本不是同一个人。小玲明白双方都受了捉弄,赶紧给人道歉说打错了,饶是如此,有时候还会挨骂。
面对这种新型的“把你手机号刷电线杆”的恶作剧,小玲有点无奈也有点好笑,这种幼稚的做法,并不会影响她开店的决心。
因为在更多时候,她感受到的是人间美好的亲情,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善意。不管在线上还是线下,都是如此。
小红书是小玲的短视频橱窗,粉丝大多是些好奇的人,她同时还运营者微信视频号与抖音号。玩抖音的年轻人多,好奇心也更重,对她的直播接受度包容度也很高。微信视频号方便老人订阅和转发,所以老年用户多一些。
现在小玲的直播间里,大多是友好交流。
评论区并没有口出恶言的人,反而是一片友好交流。
大家谈论着自己对寿衣的理解,有人咨询提问,也有人说小玲的表情太僵,没被衣服吓到,反而被模特吓到了。
小玲回复说,展示寿服时不方便笑,网友又提出建议说表情可以更柔和一些,小玲从善如流,说下次注意表情管理。
这一行的规矩,是不能多问。
小玲粉丝数量虽然虽然没办法和大V们比,但也有了一定的积累,而且粉丝非常精准,毕竟会关注小玲的,都是有需求的人。
湖南耒阳是个小地方,线下门店本身顾客不多,但有很多人看了小玲的直播,从其他地方来到店里亲自选购,有人为此驱车上百公里。
到店的顾客,以女性居多,有人与家人亲友结伴而行,也有的会单独上门。
曾经有两位老姐妹各自带着老伴来到店里,两姐妹仔仔细细地选好了寿服,让老伴也选一件时,两位老先生却不约而同地生气了,一位拂袖而去走到店外,另一位把妻子递给自己的男款服装狠狠摔在地上,说:“我怎么会买这种东西。”
老太太赶紧把寿服捡起来,给小玲道歉,小玲还给俩人劝架,安抚道:“不要紧的阿姨。”
小玲发现,对待买寿服这件事,真是千人千面,就拿这两位老先生来说,他们可以陪同妻子前来,可以为提出选购意见,但如果是为自己选,就不愿意甚至发脾气了。
有女儿或儿媳陪同的老太太,再加上小玲,这样的组合常常会买得十分愉快,虽然愉快用在这里似乎有点不妥,但小玲认为那个状态就是快乐。
她们会反复考量衣服的颜色、花样,搭配鞋子帽子,细细挑选戒指、元宝、七星钱等小物件,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的审美和人生体会当中,对老人来说,有人陪着出主意,就是幸福的。
和普通商品不同,小玲不能推销,不能劝人购买,只能根据对方的需求提出自己的建议。
选购寿衣的顾客,有给自己买的老人,也有为给长辈挑选的年轻人,在交谈中,小玲会触摸到老人对后代的牵挂,年轻人对长辈的不舍。
选购好的商品客人可以带走,也可以寄放在小玲的店里,等用的时候来取。小玲还为200公里以内的客户提供送货上门服务。
当然,做这一行,总避不开泪水。
一位阿姨给小玲留下很深的印象,她走进店以后,小玲像往常一样上前询问使用者的年龄。
“20 岁。”
那位阿姨的回答出乎小玲的意料,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这一行的规矩,是不能多问。
阿姨接着介绍了一句,说儿子从12岁开始身体就不好,就无法再继续说下去。
小玲赶紧请阿姨坐下,给阿姨倒了杯水,不再多说话,就在旁边陪着阿姨。阿姨的眼泪止不住,她就递上纸巾。阿姨站起来看商品,她跟着介绍,阿姨撑不下去了,她就把阿姨扶回座位。
这是小玲销售生涯里最艰难的一次。最后,阿姨在店里度过了2个多小时,选好了给儿子的寿服。
除了“不能多问”以外,这一行也不能说“欢迎再来”,当客人离开时,甚至不能说“再见”,只能说“慢走”。
卖寿服也很少打折促销,一般不讲价,但是可以推荐一些主要的几大件以外的小搭配,在款式和颜色选择上,小玲也能给出自己专业的意见。
时间长了,小玲明白,在人生的特殊节点给人提供服务,虽然干的是售卖商品,但在这个过程里,客人的一部分人生因此和小玲的店铺连接了起来,她也从直播的小屏幕里,看到了千万家庭的亲情牵挂。
殡葬业的直播不多,有真人模特的更不多。小玲身穿寿服展示,就是为了让顾客从各个角度看清商品,许多老人看直播看了许久,发现寿衣真的可以有这么多款式,而且也可以线上购买,有的自己学着下了单,有的就把直播间发给儿女,让儿女照着准备。
能真正的帮助到别人,小玲认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
继承和开拓传统殡葬业的80后
在开这家寿服店之前,小玲和老公共同创业卖家具。两人曾经经营了一家上千平米的家具店。曾家具店受挫以后,两人又投入到电商经营当中。为了开拓货源,小玲四处奔走学习,来到河北电商产业带,与朋友同行交流,在众人的聊天中,偶然聊到了人口老龄化、殡葬服务等话题,打开了小玲的思路。
80后小玲开始用自己的方式探索殡葬业,她在百度和抖音搜索关键词,发现相关从业者多在河南省,她就到河南洛阳实地走访,到当地的寿服店逛一逛,与店主聊聊天。
她了解到,北方地区在历史上多为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的深远影响,丧葬习俗也更为规范和统一,有较为完整的体系和理论。南方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多样,经济发展相对不均衡,导致丧葬习俗的差异较大。
她决定回家乡开寿服店,也是看中了行业的南北方发展差异。
不过,这家店要开好,要学的比开一家普通服装店多得多。寿服上各种各样的纹案和颜色,都有各自的寓意,这不仅要求小玲在传统文化方面有自己的积累,也要对丧葬习俗有足够的了解。天南海北的顾客,有层出不穷的问题,能不能准确回答,能不能体贴到不同的需求,这些都是小玲边开店边学到的。
小玲发现,在从事殡葬业的人群中,自己算比较年轻的,做这行的还是老年男性较多,带着些“老先生”的感觉。他们的知识储备有些是家传,有些是师徒相授,像小玲这样独自闯出一条路的年轻女性并不多。
但小玲也有自己的考量,现在,最大的“80后”已经40多岁了,他们将开始学习处理生活中新的难题,怎样为新一代的顾客服务,她有自己的对策。
根据自己对寿服行业的观察和理解,小玲想要与同行拉开差距,南方的殡葬行业不如北方丰富,在老家湖南,自己可以填补一些空白;在家乡起步创业,也相对容易一些。同时,她给自己的定位是走中高端路线,提高商品质量,增加商品种类、配件齐全,提供一对一服务;还要发挥自己的特长,用网络去吸引更多的顾客。
凭借开家具店和搞电商的经验,小玲的店铺从一开始就线上线下共同经营,招牌上写着“一家有温度的寿衣店”,直播和拍短视频的时候,店面成为既亮眼又有说服力的背景板。
做好了知识储备和开业规划,还要做好心理建设,这毕竟是一个特殊的行当,面对来自各方的质疑,小玲认为自己凭借劳动赚钱,不偷不抢,堂堂正正,就不需要害怕闲言闲语。
中研网数据显示,2025年,中国殡葬服务市场规模预计突破4500亿元,较2022年3102亿元的基数增长45%。如小玲所观察到的,更多年轻人进入这个行业的背后,是一场关于生命尊严、文化传承与生态文明的深刻革命。
寿服行业,开直播的不多,自己当模特的更不多,小玲在这条赛道上,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在每天直播中,她为大家解读传统习俗,打破一部分人对殡葬业的误解。她会为大家介绍,殡葬服务建立在亲情的纽带上,更蕴含着传统文化中对于长寿和幸福的向往。
在小玲的寿服店内,除了传统款式,80后的小玲还开始研发更受年轻人喜欢的风格,开始加入小香风、西装等款式。但步子不能迈太大,毕竟这还是一条很传统的路。
如今的直播间里,不仅小玲自己当模特,小玲的老公也会穿着男款服装出镜展示,直播间的暖光下,小玲与丈夫并肩而立,他们不仅是生活的伴侣,更是事业的同行者。一天的工作结束后,他们也会聊聊当天的顾客、新的想法,或是未来更多的可能。这个为许多人准备“人生毕业礼服”的小家庭,也散发着自己的温度,彼此照亮。
*题图来自《入殓师》剧照
来源:人间像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