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因是他管理的大成兴远启航混合基金,自今年3月成立以来基本长时间处于空仓状态,目前净值尚不足1,成立半年依然在水下。
前一阵,大成基金经理徐彦被批了。
图源:东方财富大成兴远启航混合A吧
原因是他管理的大成兴远启航混合基金,自今年3月成立以来基本长时间处于空仓状态,目前净值尚不足1,成立半年依然在水下。
截至二季度末,该基金84%的资产是现金,只有0.72%的股票。这对于一只权益基金来说,显然不正常。权益基金的权益比重需要超过60%。
部分投资者已经撤退。比起初始募集份额7.57亿份,二季度末份额下滑到6.27亿份,净值规模从13.24亿元降至9.89亿元。
为什么不建仓?
徐彦在大成兴远启航A的2025年中报里是这么解释的:
“本基金没有操作的原因是:其它基金自成立以来已有一定浮盈,且净值基本在历史新高附近,本基金则是从零开始——坦白说,这里的问题并不只是有没有浮盈作为安全垫,而是我得有多大的突破才能接受一个完全不同的出发点。其它基金的最终业绩说明判断股价涨跌始终不是我的强项。”
“几年前牛市时仍有为数不少企业价值被低估的股票,现在环境则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和过去一样,我希望能继续寻找企业价值被低估的股票,同时继续维持偏低的股票仓位。”
总体看下来,应该是当前的市场环境下难以找到符合心意的低估值标的,所以没有下手。
既然觉得现在不好买,那为什么还要发新基金?
这很难说是基金经理本人能决定的事。
2024年5月,在新基大成卓远视野的发行直播中,徐彦在被问及“既保留现金,为何还要发新基金”时曾说:
“没有任何信号、意义,只是批文、发行档期等种种巧合。现在新发,不代表我今天想来抄股市的底。很显然,大家不要有这个想法。”
事实上,新基金的发行时点更多是管理层意志、批文、市场档期、渠道配合度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在风口期推行新基更能得到资金的热烈回应,但此时也往往是市场高点;反之,更容易捡到潜力股的低谷期众人则习惯持币观望,推新就成了难事。“好做不好卖。好卖不好做”的矛盾一直存在。
徐彦到底行不行?
从长期表现来看,徐彦在管/管理过的基金共计14只(每份额单独计算),除了大成兴远启航A,其余产品任职回报全部为正,其中5只基金回报率超100%。
代表作大成竞争优势A截至今年任职回报为122.57%,年化回报为15.10%,同类基金中排名前8%左右。(数据来源:Wind)
表:徐彦在管/管理过的基金表现
图源:Wind
投资者也在用脚投票。近五年,徐彦管理规模整体上升,2023年攀升态势明显。截至今年上半年,净值规模共计193.67亿元。
图二:管理规模近五年持续上升
图源:Wind
很多人最认可徐彦的地方,是他对抗熊市的功力。
从大成竞争优势A可以看出,2022-2024年回调期都明显跑赢了市场。该产品年化波动率在同类(偏股混合型)排名中位于前7%左右。
图三:大成竞争优势A各年度回报
图源:Wind
较强的控制回撤能力源于他的谨慎。从管理的基金就可以看到,他长期偏好低仓位运作,过去5年来,股票仓位大多维持在6-7成左右。布局行业也大多集中在能源、工业、消费等领域,对大热的AI、算力没有下太多功夫。
只不过,这种在熊市中被当做安全垫的谨慎,在牛市中却成了不可原谅的绊脚石。
为什么徐彦不能再主动点?
因为他并不擅长驾驭市场情绪。这一短板注定其无法在泡沫中游泳,带来爆发式的净值增长。正如人人都对眼下的市场赋予各种关于牛市的遐想,徐彦则来了句:
“这我不懂。”
他还坦言:“展望未来从不容易,展望股市的未来更难,在百年未见之变局下展望股市的未来更是难上加难。”、 “判断股价波动始终不是我的强项。”
山还是山,水不是水
寓言故事里,一群游客登上了山顶。有人叫开了:“这山真没意思,一览无余。”
这时起雾了。人在山中,山在雾中。游客们都惊叫了起来:这山真是太美了,时隐时现,果然名不虚传!”
从头到尾,山都不明白:“这是怎么了?我还是我呀!”
现实中,徐彦的风格也始终没变,变得是市场环境和投资者的心境。
熊市期间,大家可以和平地坐在一起吃冰冷的大锅饭,而当市场转好,端出一盘盘珍馐之后,收益和心态上的差距都会立马拉开。眼看旁人坐着火箭直冲云霄,没有多少人愿意为落在后面的牛车付同样的车费。
但市场的铁律不会随个人喜好而更改:熊市不跌,牛市大涨的产品几乎不存在。享受长期收益预期的同时,难免要承受空仓的机会成本与等期管理费的凭空消耗。
况且,做资管这门生意与个人做投资是两码事情。个人可以为信仰all in,而做资管最重要的是保障客户财产安全并创造收益。个人认知总有边界,有时在熟知的板块赚到钱了,为了提高资金效率,切到一个相对不熟悉的领域,常常比空仓的风险要大。
勿视他人之得为自己之失,这是摆脱“踏空”后拧巴心境的最好方法。
来源:股市动态分析周刊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