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疆协作再突破!广西智能施肥技术助新疆花生亩产干果超700公斤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5 17:05 1

摘要:当广西的智慧遇上新疆的沃土,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8月25日,在新疆可克达拉市举办的“全国花生单产大面积提升技术集成示范现场测产观摩会”上,广西农科院研发的“花生结荚区智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功应用于新疆伊犁河谷,助力高油酸花生新品种“豫花93”亩产干果达723

当广西的智慧遇上新疆的沃土,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8月25日,在新疆可克达拉市举办的“全国花生单产大面积提升技术集成示范现场测产观摩会”上,广西农科院研发的“花生结荚区智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成功应用于新疆伊犁河谷,助力高油酸花生新品种“豫花93”亩产干果达723.3公斤,创当地单产新高,成为桂疆农业科技协作的又一亮眼成果,为区域农业升级和农民增收注入新动力。

当天下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六十四团16连的花生试验基地里,农技专家现场采用农业测产公认的“三点随机取样法”科学取样,经规范采收、脱粒与称重,鲜荚果平均亩产1315公斤,折合干重723.3公斤/亩。

使用“花生结荚区智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种出来的花生荚果饱满 谢青夏 摄

浙江省农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浙江援疆科技特派员李付振博士在现场表示,测产结果远超预期,表明即使在六十四团这类以沙地为主、土壤条件相对贫瘠的盐碱地,只要良种良法配套,花生仍能实现高产,对新疆条件类似的生态区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新疆普遍存在土壤盐碱化及灌溉水含碱等问题,常制约花生种植。此项智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首先利用广西农科院唐荣华团队开发的《花生结荚区平衡集中精准施肥软件》,根据新疆土壤的养分特征和花生品种的养分需求特性计算出水溶肥精准施肥配方,结合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调节土壤pH值和精准施肥,促进盐碱土中的钙镁离子转化为可被吸收的形态,显著增强花生耐盐碱能力。该技术还实现了减肥增效,每亩肥料施用量仅约65公斤,在减少肥料投入的同时保证了良好的结荚性状。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新友(左一)高度认可此次成果 谢青夏摄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新友对测产成果高度认可。他表示,新疆光热条件优越,花生产业极具发展潜力。本次高产示范采用河南省农科院高油酸品种“豫花93”配套广西农科院的智能施肥等高产栽培技术协同完成,充分证明因地制宜的“良种+良法”是盐碱地花生高产的有效途径。他指出,“豫花93”适于北疆大部分地区及南疆春播,夏播适宜性仍需进一步验证,今后将持续集成全国优良品种与优良技术资源,扩大示范推广适合新疆的良种良法。

李付振博士特别指出关键施肥策略:“开花前以氮磷钾为主,下针和膨大期则补充钙镁肥料并同步调酸,以激活养分最大吸收效率。”该项技术因土施策、因品种定制,实现了靶向供肥,显著提升荚果饱满度和单产水平。

今年,六十四团引进“豫花93”“桂花376”等高油酸花生品种种植5000余亩,积极构建“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链,推动花生由传统作物向高附加值产业迈进。按当前高油酸花生市场价5.5元/公斤计,亩收益可达约3500元,有效带动职工增收,实现沙地增效、“生金吐银”。

专家高兴地看到盐碱地花生丰收 谢青夏摄

这一高产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创新技术的强力支撑。

广西农科院唐荣华研究员团队长年致力于破解花生低产瓶颈,早在2012年就发现土壤严重缺钙、缺硼是导致空果和低产的主因,并由此创建了“花生结荚区平衡集中施肥技术”。团队自主研发的智能施肥软件,实现了科学施肥的数字化与精准化,形成了智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体系。

该项技术已从广西走向全国多地,如今又在新疆大田应用中成效显著, 不仅极大提升了花生产业效益,更为盐碱地农业增产探索出崭新路径。

唐荣华表示,团队将继续深化人工智能与农业技术融合,拓展测土配方施肥应用作物种类,推进该项“中国方案”的国际输出,助力农业现代化进程。

来源:广西农业农村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