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们盼着见证国威军威的高光时刻,盼着那些凝聚无数科研人心血的尖端武器亮相。
九三阅兵前夕,京城的空气里满是期待。
人们盼着见证国威军威的高光时刻,盼着那些凝聚无数科研人心血的尖端武器亮相。
然而,这份庄重背后,正潜伏着看不见的危险。
军事基地上空,可疑无人机深夜盘旋,涉密单位里,有人偷偷拷贝核心文件,甚至想带着上千份机密叛逃。
短短数日,国家安全部门连续抓获6名间谍,他们中既有国家培养的高级人才,也有普通打工者、大学生。
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案例,正揭开间谍活动的隐蔽面纱。
国家安全部
九三阅兵前一周,北京某军事训练基地附近的居民老王(化名),连续三晚在阳台看到奇怪的光点。
深更半夜,那光点在基地边缘上空盘旋,时而靠近、时而停留,不像是普通风筝,倒更像无人机。
老王心里犯嘀咕,平时无人机飞过这儿都会自动绕开,怎么这关键时候反而来了?
他没敢大意,立刻拨通了12339国家安全举报热线,把光点出现的时间、位置一五一十地反馈。
报道
国安部门接到举报后,顺着无人机的飞行轨迹追查,很快锁定了两个嫌疑人。
审讯时两人坦言,他们破解了无人机的禁区设定,这款无人机的4K高清摄像头,能把战机的型号、涂装细节拍得一清二楚。
他们妄图拍摄“独家军机画面”,欲在军迷圈中崭露头角、博人眼球。
然而,他们却浑然未觉,此举已然触碰国家安全的红线,实在是糊涂至极。
万幸的是,这些含有机密信息的视频还没来得及传播就被查获,两人因过失违反国家安全罪受到行政处罚。
无人机
这起无人机案虽已破获,但它像一个信号。
阅兵这样的关键节点,正是间谍活动的“活跃期”。
如果说,无人机案的嫌疑人还只是想“出风头”,可接下来这些人的背叛,却直戳国家国防的“要害”。
报道
2006年,周某拿到高精尖通信技术领域的博士学位时,身边人都以为他会成为国家的技术栋梁。
可他申请去国外读博士后时,竟把博士论文复印件附在签证材料里。
这一举动,让境外间谍机构盯上了他。
到了国外,间谍机构的人频繁约周某见面,起初聊学术,后来直白抛出诱惑,帮我们提供资料,报酬少不了。
报道
面对金钱攻势,周某松了口。
学成回国后,他利用工作便利,悄悄向境外发送200多份机密级、秘密级文件。
直到被抓,他才承认早就知道这些文件的重要性,却还是把国家抛在了脑后。
最终,周某因间谍罪被判无期徒刑,一辈子的学术前途彻底毁于一旦。
真实案例
和周某一样糊涂的,还有某军工科研院所的张某某。
2011年他去国外访学,一场学术研讨会上,一位名为杰克的外国情报人员盯上了他。
一开始相处,那叫一个“知己”,不仅解决生活上的不适应,甚至连女儿国外上学的手续都提前备的相当齐全。
报道
而等张某某放下戒心,杰克才露出真面目,表示自己是间谍,想让其为他提供尖端武器资料。
张某某犹豫过,可想到“恩情”和金钱,最终还是答应了。
回国后,他把我国尖端武器的研制情况、研究方向全泄了出去,最终被判15年有期徒刑。
报道
高知的背叛源于贪婪,而另一种背叛,却藏在“爱情”的幌子下,让人防不胜防。
张某曾是某单位骨干,国家信任他,多次派他驻外工作。
在国外,他认识了一位当地外交部女性工作人员,对方肤白貌美,不仅工作上处处“贴心”,私下还十分的暧昧。
报道
张某在异国他乡感到“温暖”,也是十分的激动,没多久便和对方发展成情人,甚至生下了两个私生子。
可就当他以为遇到了真爱时,对方却突然撕下了伪装,称自己需要“情报”,如果不提供就将这一切都公之于众。
张某这才知道对方是间谍,可看着眼前的“家人”,他还是妥协了。
手铐
此后几年,他偷偷拷贝文件,私存的5200份资料里,竟有59份绝密、848份机密、总计1448份秘密文件
因害怕对方“撕票”,张某最终辞职了。
临走前,他又拷贝了一批资料,想带着叛逃,结果刚准备动身就被抓了。
2019年,张某因间谍罪、非法获取国家秘密罪被判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用“爱情”换来了终身悔恨。
报道
刚满18岁的小哲,也栽在了类似的陷阱里。
在一次交流生生涯中,有一位自称“学姐”的女生主动接近他,并以“照顾新人”为由带他逛街、吃饭,后来还时不时嘘寒问暖。
就这样,“温柔乡”陷阱的攻势下,小哲很快陷入了热恋。
然而,等他回到大陆进入涉密实验室工作后,一切都变了。
“学姐”开始要求他拍实验室照片、分享研究成果。
国安部
起初小哲没在意,可当“学姐”要的越来越敏感,甚至索要实验数据时,他想分手了。
可前期享受了那么多的待遇,又怎能全身而退呢?
学姐威胁他如果不继续提供情报,第二天就把他给举报了。
小哲害怕了,只能继续泄密。
直到被抓他才知道,这个“学姐”是比他大16岁的境外间谍,他前前后后泄了近百份国防军工情报,只拿了4.5万元报酬,最终被判5年有期徒刑。
这些案例里,间谍用“爱”编织陷阱,而他们的落网,正是对这种卑劣手段的有力打击。
信源:南方都市报 2025年9月4日关于“原国家部委工作人员张某某,与外国女官员生下私生子!详情披露”的报道
信源截图
国家安全从不是某个人、某个部门的事,而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
老王举报无人机,这些行动告诉我们,守护国家,其实就藏在日常的警惕里。
未来,或许还会有间谍试图破坏。
但只要我们都擦亮眼睛、守住底线,就一定能让间谍无机可乘,让我们的家园更安全、更强大。
因为国家安全,才是每个中国人最大的“安全感”。
来源:九初浅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