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斤,这点收成在村里连喂鸡都不够,可刘老头就是不肯拔那一亩玉米。
200斤,这点收成在村里连喂鸡都不够,可刘老头就是不肯拔那一亩玉米。
2020年秋天,普查队开着皮卡到石佛村,挨家挨户问谁家留老种子。
多数人把淘汰的品种当柴烧,只有刘老头从柜顶翻出一包灰扑扑的籽粒。
专家们随口问产量,老头挠头:不到两百。
年轻人当场笑出声,这产量连种子钱都不够。
轮到试爆。
土灶烧热,一勺玉米撒进黑铁锅,砰砰砰像放鞭炮。
锅盖掀开,白花花香喷喷,居然一颗没糊。
专家用尺一量,膨得比普通爆米花大一倍。
再称称,几乎没碎渣。
实验室回去测,爆花率99.3%,纪录本上直接画了一个五角星。
刘老头这才说,这玉米叫珍珠玉米,他爹从1950年就种,逢年过节炒给小孩解馋。
家里年年留种,谁也不惦记高产,就惦记那个味。
去年种子从海南加代回来,政府发话:先试种五百亩。
老头教年轻人种法,行距三尺八,追肥只用牛羊粪,不打除草剂,活像伺候菜园。
今年开秤价三块五一斤,比普通玉米贵五倍,村里抢着种。
卖不掉?
合作社兜底做爆米花,网上直播十分钟抢空。
回头想想,亩产低真不是毛病,关键看值不值。
珍珠玉米值钱在它能炸成那口酥脆,在高产田里连资格赛都进不去,在这却成了独苗。
种子库不缺产量冠军,缺的是能让孩子围着锅台转的老味道。
老种子活下来的理由很简单:大人嘴里没味,小孩兜里没钱,一粒玉米让他们同时笑出声。
庄稼的贵贱从不在斤两,而在它能让谁惦记一辈子。
来源:儒雅辰星f7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