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法国总统马克龙突然宣布,法英牵头的26国 “志愿联盟” 要在俄乌停火后给乌克兰派安全保障部队;
据观察者网9月5日报道,近日,法国总统马克龙突然宣布,法英牵头的26国 “志愿联盟” 要在俄乌停火后给乌克兰派安全保障部队;
几乎同一时间,特朗普刚参加完这个联盟的线上会议,转头就给泽连斯基打了电话,重点聊的是怎么对俄罗斯加制裁、怎么保护乌克兰领空。
这两件事凑在一起,难免让人好奇 —— 为什么偏偏选在普京结束访华回国后?这一连串动作真的是巧合吗?
先看特朗普对俄的所谓“全面施压”,一开始不少分析都觉得,是不是美国又想靠制裁逼俄罗斯让步?
但仔细捋捋最近的动作会发现,其实是“捆着欧洲、盯着中国”的双向动作。
对欧洲这边,特朗普政府最近三番五次公开说,要求欧盟彻底断了和俄罗斯的能源生意,不仅不许买俄原油。
更值得琢磨的是,美国还借着这个由头给欧盟提附加条件 —— 让欧盟对中国施加压力,理由是“中国帮俄罗斯缓解了制裁压力”。
这种把俄乌问题和中欧经贸绑在一起的做法,到底是真为了打压俄罗斯,还是想顺便牵制中国?
恐怕后者的成分也不少。
那为什么特朗普偏偏选在这个时间点加码施压?
稍微回头看就能发现,刚好是普京访华结束之后。
普京这趟中国之行,中俄敲定了西伯利亚力量 2 号天然气管道的启动键,这对于出口液化天然气挣钱的美国而言,显然是一个坏消息。
还有中俄释放的坚定不可动摇的背靠背关系。
更是戳中了特朗普的痛点。
这么看来,特朗普急着施压,会不会就是怕中俄合作再深一步!
再说说欧洲那 26 国 “志愿联盟”,宣称要派部队去乌克兰,听起来阵仗不小。
但外界一开始就有疑问:欧洲真的想好了要直接卷进俄乌冲突吗?
细究下去会发现,这背后其实是欧洲想在安全上“自己说了算”的小心思。
长期以来,欧洲的安全都靠美国主导的北约,可俄乌打起来后,美国好几次在对乌援助上摇摆,甚至说要减欧洲驻军 —— 这让法英这些国家心里没底,觉得不能再完全依赖美国,得自己抓点主动权,主动构建一个对他们更有利的欧洲安全架构。
比如法国这次牵头组联盟,是不是想借这个机会,在欧盟内部更有话语权?
英国呢,脱欧后总怕被欧洲安全事务排除在外,这次主动参与,恐怕也是想稳住自己在欧洲的影响力。
可想法再好,能不能落地还是个问题。
德国、意大利已经明确说了,派兵得议会批 —— 但这两国国内反战声音本来就大,议会真能通过吗?
波兰更有意思,嘴上说支持,却只愿给装备,不肯派一兵一卒。
这些分歧摆在这里,联盟真能拧成一股绳吗?
更关键的是,俄罗斯早就放了话:“外国军队进乌克兰,就是对俄安全的直接威胁”。
要是欧洲真把部队派过去,俄罗斯会坐视不管吗?
之前8月底,俄罗斯刚对基辅发动过大规模空袭,这是不是已经在释放警告信号?
欧洲真的愿意冒和俄罗斯直接对抗的风险吗?
还有个点值得琢磨:特朗普虽然动作频频,但他真的改变了对俄乌问题的核心想法吗?
表面上看,他给欧洲画 “提供情报、防空系统”的饼,但转头就要求欧洲自己掏钱 —— 这不还是“美国出主意,欧洲买单”的老路子?
而且他始终没松口 “美国不直接派兵”,显然是怕把美国拖进战争里。
对欧盟,他催着欧洲给乌克兰送援助、断俄能源,这是不是又在借机敲欧盟的竹杠?
再看对俄罗斯的施压,特朗普虽然嘴上说得很力量,但实际上,根本没把事做绝。
这背后是不是也有顾虑?
这么梳理下来会发现,特朗普的施压更像是 “试试水”:既想打乱中俄合作的节奏,又想让欧洲接着替美国扛责任;
欧洲的 “派兵计划” 则是 “想自主又不敢独立” 的矛盾体现 —— 既想证明自己能管安全,又不敢真跟美国撇清关系,更怕惹恼俄罗斯。
可问题的关键在于,俄乌现在连停火的影子都没有,欧洲部队派去哪里?
特朗普能逼俄罗斯让步吗?
只要俄乌双方的核心诉求没谈拢,这些动作恐怕都只是表面文章,俄乌冲突的长期化,看起来还是很难绕开。
来源:镇远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