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3—5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CIFST)主办的第二十五届中国方便食品大会在四川成都召开。大会以“韧性成长 向新而行”为主题,通过权威报告、行业对话、创新展示、趋势发布等形式,全面解码方便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新动能与新路径。
9月3—5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CIFST)主办的第二十五届中国方便食品大会在四川成都召开。大会以“韧性成长 向新而行”为主题,通过权威报告、行业对话、创新展示、趋势发布等形式,全面解码方便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新动能与新路径。
01
行业发展现状:从规模到健康转型,结构升级成关键
论坛环节,多位嘉宾分享行业洞见。
方便食品行业是一个竞争度极高的微利行业,但紧密连接着土地、资源与民生。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名誉理事长孟素荷教授在致辞中表示,目前行业正从规模效益向健康转型:方便面主体稳健且小幅回升,冷冻食品、米面制品仍低位徘徊,新生品类创新活跃,行业整体增容且内部整合加大。其中,螺蛳粉、酸辣粉等地域特色新品类的崛起推动行业质变,而中小企业的持续创新则是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
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食品安全总监蔡凯表示,方便食品既是现代食品产业的重要组成和时代缩影。成都作为世界美食之都,营商环境和消费市场优良,正在打造全球川菜中央厨房与特色方便食品的创制中心。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将继续支持行业发展,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构建服务发展的技术平台。
四川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赵国华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我国西部地区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增长极。他引用《中国食品工业年鉴》数据称,2024年西部12省(区、市)食品工业总产值达2.3万亿元,占全国28.6%,川渝地区以6800亿元产值“领跑”西部。同时,他也指出西部食品产业的发展仍面临产业创新程度、科技贡献度等明显低于全国的挑战,期待各界支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理事长、北京工商大学孙宝国教授深入剖析了行业发展环境与未来方向,指出方便食品行业正迈入结构升级的存量时代,市场呈现出典型的K型分化:一端是高端产品升级、新兴品类入场;另一端是下沉市场坚守性价比。孙宝国认为,未来行业要抓住情绪经济与银发经济,实现代际需求分层精细化;把握食药同源政策机遇,开拓新赛道;以“科技+科普”双重加持提升价值。
02
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
多领域突破,赋能产业升级
在食品科技创新领域,植物基乳酸菌发酵食品展现出巨大潜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资源挖掘全国重点实验室谢明勇分享了植物基乳酸菌发酵食品研发路径与产业化落地。他介绍,研究团队从全国采集的2000余份发酵植物基样品中,解析微生物菌系结构,分离出78种8000多株乳酸菌,建立了植物基发酵益生菌资源库。在工艺创新方面,发明了直投式益生菌发酵果蔬原浆等新型果蔬发酵绿色制造技术,开发了益生菌发酵果蔬系列产品。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樊永祥则全面介绍了三新、评估、数字标签等标准内容,深入解读行业相关标准与安全保障体系。他谈到,我国持续构建“最严格的标准体系”,截至2025年6月,累计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693项,其中2024年审查批准“三新”食品54个,地黄、麦冬等被纳入食药物质目录。当前,正在全力推广食品数字标签应用工作,深入开展标准宣贯“强基层、进企业”。
CIFST冷冻与冷藏食品分会副主任委员、西南大学副校长范大明认为,方便食品行业创新需驾驭“三驾马车”:一是健康化,以健康与营养重塑产品新价值;二是体验化,以文化传承与场景创新构建消费新体验;三是数字化,通过智能制造与生态互联驱动产业新格局。同时,突破同质化内卷、攻克技术短板、重塑消费信任是行业突围关键。
成都市食品检验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万渝平教授指出,当前方便食品行业面临安全与品质双重需求,新原料、技术、风险、业态带来挑战。未来,行业需提升产品整体品质,保障营养素与活性成分在全流程的稳定性;完善检验监测技术与标准体系。
未来的购物者正在寻求什么样的方便食品?嘉吉食品业务方便食品品类总监张喆深入分析市场需求,认为新兴消费推动行业升级,方便食品从“应急选择” 变为 “品质生活标配”。健康革新与融合趋势加速全球风味与中式需求结合,生产商需加大创新、灵活应变以应对复杂消费需求。
03
行业创新六大趋势:
科技引领,构建发展新生态
大会上,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通过征集行业科技创新成果、组织专家研讨凝练形成的“2024-2025年度中国方便食品行业科技与产业创新趋势”正式发布。
趋势一:健康与功能升级,原料应用更科学
方便食品行业通过原始性创新与共性关键技术突破,充分利用在地资源,推动优质蛋白、杂粮等健康概念落地,实现“杂粮、全谷物、食药物质等功能性成分”科学添加,满足了“低钠、低GI”等需求。
趋势二:副产物高值化,提升产业链效益
以科技为引擎,借助生物酶解、微波辅助提取等工艺,将白鲢鱼肚、鳙鱼尾等转化为高品质产品,既提质增效,又解决资源利用问题,提升产业链整体效益。
趋势三:风味研究突破,夯实“中国风味”基础
深度挖掘传统美食,植物源食材多元化应用渐成主流。生物发酵技术助力地域风味破解,“中国风味”框架体系孕育出重大突破。
趋势四:多维创新破内卷,拓展产业增长空间
消费分级下,差异化创新成为企业核心策略。通过技术升级缩短食用流程、装备迭代还原手工风味、工业化复刻地方小吃、跨界融合重构食品形态等,推动行业持续处于“产业增容期”。
趋势五:装备创新攻关,破解行业发展瓶颈
破解半生鲜面无酒精添加的食品安全壁垒、自主发明酸辣粉全自动生产线、用连续梯度拉伸技术实现新疆拉条子自动化生产并达到世界领先、打造调味料柔性智造示范线、以伺服控制与模块化设计实现多品类生产线兼容、“调料包直线秒撕膜材” 解决油包难撕问题等,用六大装备创新逐一破解行业难题。
趋势六:标准建设加速,规范行业发展秩序
针对产业链长、供应链复杂的特点,行业加速标准建设,提升企业参与度,重点聚焦原料安全与新兴领域,明确规范要求,避免无序发展,提升行业质量。
04
多元互动,促进产业协同
大会期间,除专题研讨外,还开设了“消费融合下的渠道拓展与场景激活”“工艺创新与装备智能化”等五大专题论坛,覆盖渠道、工艺、地域特色等方向,并通过直播巡展、微博话题、现场带货等形式推动行业交流与品牌合作。
此外,展览区汇聚近百家企业,集中展示川味方便食品等地方创新成果。行业企业家对话和青年沙龙活动进一步激发了行业创新发展新思路。
大会还发起了“助力方便食品科学消费 推广应用数字标签行动”倡议,并基于大数据深度洞察消费需求,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与淘天集团携手启动了《2025年度方便食品科技创新与线上消费趋势白皮书》项目。
本届大会充分展现了中国方便食品行业的创新活力与坚韧底色。科技赋能传统美味,标准守护品质安全,多元消费场景正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迈向“价值共赢”。未来,方便食品将继续以创新为引擎,助力全民迈向更健康、更美味、更便捷的美好生活。
来源:销售与市场杂志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