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占地50亩,采用“共享菜园线下引流,社群运营玩转电商”模式,引领周边农户耕种面积超过6000亩,全国种养殖面积达到3万多亩,实现年营收1000多万元,入选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
“小菜地”如何玩出新花样?
农旅项目从来都是长期生意,好的农场:把有限的土地,玩出高级范,做好流量的同时,也能做好了复购。
小菜地除了做“共享菜园”,还能做与哪些业态关联?实现什么价值?
今天,小探马带大家看看这7个经典案例。
占地50亩,采用“共享菜园线下引流,社群运营玩转电商”模式,引领周边农户耕种面积超过6000亩,全国种养殖面积达到3万多亩,实现年营收1000多万元,入选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
绿蜻蜓独特的模式玩法总结为以下几点:
1、“共享菜园”会员制:设置托管型和半托管型2种类型,地块30㎡和45㎡,租赁价1880元~5640元,2013年起就开始实施“生态农业+私家菜地”模式,靠服务和颜值,每年都是满租状态;
2、成立合作社,联农助农:联合当地农户成立合作社,注册“绿蜻蜓市民农场”、“京品京味”等多个商标,助超 300户农户增收,帮助社员平均增收3000至5000余元,成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
3、打造助农品牌,售卖优质农产品:自建“绿蜻蜓市民农场”农产品商城,甄选“非遗”“地标”农特产品,日均访问量超2万次,引领周边农户耕种面积超过6000亩,全国种养殖面积达到3万多亩,高峰期年营收4000万元,是京郊乡村振兴的典型代表项目。
占地100余亩,创办于2008年,从市民参与到市民创业,其CSA模式被写入农业农村部案例集,成为高校农业经济专业实践基地,为小农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新田园主义”的践行者。
1.共享菜园实行 “份额制” 运营
让消费者深度参与生产决策,农户提前锁定销路
具体做法是:
(1)市民承租一块30㎡(半分)的农地,并在种植之初,预先支付一整年的菜地租金和农资费用。
(2)农园提供工具、种子、水、有机肥等农资和必要的技术指导等服务,市民完全依靠自身劳动,在承租的菜地上种植自己喜爱的各种蔬菜,并参加农园组织的各类活动,协助农园建设。
(3)如果市民没有时间管理,委托小毛驴代种代管,确保每周收到 6 - 8 种新鲜蔬菜。
2.转型“农创空间”
由“生产型”农场,向农业体验、亲子教育、食育农疗、园艺文创、自然保育等“共创共享、轻运营生态教育型农场”转型。
农场空间主理人在小毛驴一定面积空间内,发挥自己的创造,如生态修复池塘、可食用花园(猪舍融入园艺疗愈)、青年户外艺术营地、小毛驴自然学堂等10个农创空间项目已落地。
3.带动周边农户收益
带动周边50 余户农户转型有机种植,耕地利用率提升至 95%,亩均收益较传统种植翻3倍。
30亩花园农场,以共享菜园、亲子休闲、明星单品、田园民宿4大业务板块为核心,采用合作社的形式,保证出产高品质的樱桃,进驻盒马生鲜,周边农户产品售卖,北京市四星级休闲观光园,主理人荣获北京市休闲农业十大杰出女庄主荣誉。
1、共享菜园(核心产品):一块地30㎡,3680元/年,租地的客户,亲切地称为“地主”,等菜地成熟后,每月按固定次数配送给客户或者自己采摘,每月举办读书会和作家分享会,通过社群引流裂变;
2、地标樱桃(爆款产品):主理人曹艳红整合沙古堆村60户樱桃种植户成立合作社,推动"通州大樱桃"地理标志产品通过中粮、盒马等渠道销售;
3、花园农场(创新运营):栽种几十种适宜花卉,打造小而美花园农场;借助新媒体直播销售,带动60户村民增收;借势环球影城创办乡村民宿,形成"民宿+园区"综合体,成为副中心文化旅游新名片。
养猪场腾退后转型休闲农场,通过“共享菜园+三产融合”模式,成为国家级合作社,北京市四星级农场,社会大课堂实践基地,每年接待研学团体超80批次,1年吸引800余户家庭认养。
1、首创“共享菜园+直播电商”模式
把露天和大棚分成10㎡、20㎡、30㎡地块大小,通过抖音直播间实时展示菜地状态。认养者在线支付后,可通过直播选种、指定种植方式,农场员工全程镜头记录耕种过程,成熟时还能直播采收装箱。
同样,果树认养也采用该模式,从开花、挂果到采摘的全周期都向认养者开放直播权限,增强参与感与信任感。
仅1年就吸引800余户家庭认养,复购率达65%。
2、“政企合作”做研学
构建了“农业+教育+文旅”的生态闭环,通过政企合作,承接通州区科协“科文旅研学营”、学校春秋游等团体活动,年接待研学团队超80批次,占全年客流的35%。
3、用好直播,带动农民致富
借助直播流量,让农产品走出乡村,农场农产品线上销售成绩卓越,带动周边20户农户年均增收3万元。
05、向阳花公社全是基本农田,以“工分制”重构农场运营体系,游客给农场干活还得给钱,日均客流稳定在300人次,以上成功带动周边15户农户就业,农特产品销售额年增长45%,年营收突破500万元。
其核心做法是“复刻集体化时期的工分管理模式”:游客参与农耕劳作(如播种、采摘)、手作体验(磨豆浆、编竹篮)或志愿服务(清扫园区)可赚取工分,1 小时劳动兑换 10 分工分,累计工分可抵扣消费、兑换农产品或兑换免费入园资格。
公社还设置“工分排行榜”,每月评选 “劳动能手”,赠送特色农具周边,强化参与感与荣誉感。其“劳动赋能 + 消费转化”模式,成为北京创新案例,为农场流量激活与用户粘性提升提供了可借鉴的实操方案,值得从业者实地探究。
小探马说9月25-27日,北京站,以上5个农场都是重点考察项目,同时创始人会分享持续盈利背后的运营逻辑,也建议你亲自带团队参加。
来源:庄主帮智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