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5日(星期五)上午,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云南海埂会堂玉兰厅,召开第十三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9月5日(星期五)上午,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云南海埂会堂玉兰厅,召开第十三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赵嘉 摄
澜沧江·湄公河连六国、通民心、融文化。绵延4800余公里的流域滋养了广袤的沃土,孕育了光辉灿烂的文明,是各国人民交往交流的重要纽带。西双版纳作为镶嵌在流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深厚的历史文化和蓬勃发展的现代风貌,吸引着五湖四海的人们。
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前沿和窗口,西双版纳与澜湄流域各国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脉相通,相互往来交流交往频繁。1992年,经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泰国清莱府共同倡议,定期在中老缅泰柬越边境城市轮流举办“边境地区文化艺术节”,历经近20年的发展,2011年正式升格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二届。
第十三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
国家文化艺术节
在省委宣传部的悉心指导下
活动主办方精心组织
各项筹备工作有序推进
将于10月1日在西双版纳州开幕
本届艺术节详情如下
举办开幕式文艺晚会
中央音乐学院、省歌舞剧院以及澜·湄流域各国的优秀文艺团队融合六国艺术精粹同台献艺。
举办2场文艺精品展演
即泰国文艺精品专场演出,集中展示泰国舞蹈、音乐与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澜·湄嘉年华”活动,将以沙滩派对+烟花狂欢+无人机表演+六国歌舞表演等,彰显文化艺术活力。
举办3场艺术展览
即“一条大河”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展出来自澜湄流域各国100多名摄影师的2000余幅摄影作品;西双版纳国际美术展,展出澜湄六国,以及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法国、瑞士、澳大利亚等12个国家艺术家的百余幅美术作品;“遗落与重逢——澜湄六国非遗周”活动,集中展陈展销澜湄六国的非遗文创产品。
举办3场交流座谈
以“音乐艺术与普洱茶文化”“光影艺术与澜湄故事”“非遗艺术与文化创意”为主题,共同探讨澜湄流域各国文化的丰富内涵,推进深入交流。届时,会提前发布艺术节的详细活动日程安排。
第十三届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文化艺术节活动日程表。来源:“西双版纳发布”微信公众号
本届艺术节
在彰显文化艺术魅力的同时
着重突显以下特点
推动艺术节持续提档升级
中央音乐学院参与开幕式的节目策划编排,优秀节目将同台演出,相关专家学者还将出席各主题文艺交流活动。中国摄影家协会、美术家协会部分会员代表及国外优秀艺术家代表驻地采风,在地创作一批精品力作参展。邀请深圳文创协会相关文化企业参与艺术节策划和活动组织实施。流域各国的音乐、舞蹈、美术、摄影等文艺精品联袂呈现。开幕式文艺演出中,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泰国《诺拉舞》、柬埔寨国宝级古典舞《阿布莎罗》,还有老挝民族舞蹈《笙竿舞》、缅甸的木偶戏、越南国粹嘥剧等将与中国的优秀特色节目同台演出。总的来说,无论是参与的艺术家还是展陈展现的艺术作品,多为各国在该领域有相当艺术造诣、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作品。艺术节成功入选2025年中宣部中外文化交流重点项目,及商务部等6部委发布的对外文化贸易“千帆出海”行动计划。
以“艺术家第二居所”建设为牵引,推进文艺文化繁荣
充分发挥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推动以傣族园、勐远仙境、勐景来等一批“艺术家第二居所”建设,依托在地资源,为国内外艺术家提供吃住行等系列便捷服务,吸引广大艺术家到西双版纳写生采风、驻地创作,艺术节期间展览的美术、摄影作品大多就来自“艺术家第二居所”驻地创作作品。把艺术作品展陈和“艺术家第二居所”阵地结合,打造覆盖全域的独特展陈艺术,结合民族文化传承、生物多样性保护、古茶山三产融合等主题,在傣族园、勐景来、望天树、勐远仙境、曼听公园、1920艺术馆、告庄西双景等地分别展陈,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空间。结合艺术家驻地创作,联动组织本地乡土文化能人全程参与,零距离全程观摩学习、深化交流研讨、组织专题专场培训,带动人才培育、活动开展和文艺文化活动活跃。
雨林中的丁达尔效应。望天树景区 供图
深化拓展国际交流合作,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西双版纳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践行睦邻、安邻、富邻、亲诚惠容、命运与共的理念方针,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紧扣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围绕“两城两区”建设,突出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重点,全力推动文旅康养、普洱茶等7大重点产业发展。围绕“一江两线”、千百亿级产业集群、十大产业强镇建设等,不断推动西双版纳高质量发展。结合艺术节的举办,持续讲好中国故事、西双版纳故事,展示西双版纳良好形象,吸引更多游客到西双版纳观光旅游、旅居旅创、投资兴业。强化艺术节平台和桥梁纽带作用发挥,持续深化澜湄流域的交往交流,助力西双版纳全方位开放发展。通过丰富的文艺文化活动,持续助推文旅市场活跃。
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城市一角。西双版纳州文旅局 供图
发布会上
还有这些精彩问答一起来看
西双版纳在发展文旅康养方面有哪些特色和优势?有哪些热门旅居目的地?
近年来,西双版纳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居云南”建设部署,以文化为核心、旅游为依托、融合为手段、体验为目的,大力推进文旅康养旅居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大力发展乡村、城镇、度假、医养、养老、文艺、体育、边境幸福等八大旅居业态。2024年,吸引了超7000万人次旅游者和超68万旅居客在西双版纳慢下来、住下来,许多“头回客”变成了“回头客”,又变成了“旅居客”,最后成为每年回到西双版纳的“新市民”。特色源于4个方面的优势:
一是生态气候的宜居性。西双版纳是地球北回归荒漠带上唯一的绿洲,是我国热带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区,森林覆盖率74.05%,位居全省第一、全国前十,固碳释氧功能价值位居全省第一,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99.5%,年平均气温22.2℃,特别是冬季平均气温18.2℃、平均湿度75.6%,终年温暖湿润,年初被中国气象局、文旅部推荐为“今冬全国避寒康养好去处”。
二是自然风光的独特性。西双版纳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生态示范区和联合国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成员、世界旅游组织旅游可持续发展观测点,有热带雨林的旗舰动物亚洲象和标志性植物望天树,有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有近年火出圈的雨林徒步,30个A级旅游景区遍布全州,有1个国家级、2个省级旅游度假区,4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金牌旅游村,3个最美乡愁旅游地。
三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西双版纳世居着13个民族,各民族亲如一家,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普洱茶制作技艺、傣医药、布朗族弹唱、基诺大鼓舞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多达219项,推出了傣族章哈剧《乌莎巴罗》和5台旅游演艺节目,每年欢度傣族泼水节的游客超200万人次,傣迪、旅拍成为年轻游客必打卡、必体验的新IP,告庄西双景成为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全省文化产业园区,景洪市正在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西双版纳入选“2025年度文旅融合榜样城市”。
四是旅游旅居的全域性。西双版纳全域宜游宜居,景洪市是全州旅游旅居的主要目的地和集散地,连续8年上榜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勐海县以“中国普洱茶第一县”著称,是全国生态低碳茶试点县,已成为实至名归的茶旅康城;勐腊县凭借泛亚大通道铁路、公路、水路出境的优势,加上省级林业碳汇试点和森林康养试点,已成为一座无忧旅居的雨林边城。
基于这些特色和优势,打造了5种类型的文旅康养旅居目的地:
一是乡村旅居型。主要有勐罕镇“三曼文旅综合体”、曼弄枫街道曼贺纳村、嘎洒街道曼广村“寻梦·傣庄”、景哈乡曼贺暖村、格朗和乡南糯山村、勐仑镇城子村等旅居村寨。
二是文艺旅居型。主要有画家云集的勐仑镇曼炸村、打洛镇勐景来画家村、勐罕镇傣族园等艺术家聚集地。
三是康养基地型。主要有嘎洒街道版纳庭院、悦景庄疗休养基地和景哈乡观澜养心湾、勐海镇勐巴拉等康养基地。
四是社区共居型。主要有嘎栋街道万景社区、雨林华庭和曼弄枫街道圣井社区、绿城·春江明月等社区小区。
五是酒店短租型。主要有云投喜来登、咪咕噜(版纳)旅居、望天墅等酒店。
结合旅居业态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实际,整合“吃住行游购娱养”资源,在携程平台开设了“西双版纳文旅星球号”,集齐了“寻味、乐宿、畅行、乐游、乐购、乐玩、康养”一站式服务要素,还特别开设了“旅居西双版纳”专区,在全省首发上线了一批30天、14天、7天的旅居产品,广大旅游者和旅居客可根据需求前往预订。
西双版纳全域皆可游、四季皆可居。热忱欢迎广大海内外朋友,带着家人、约着朋友,来到西双版纳旅游、旅居、旅创,深度体验“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一种‘象’往的幸福”。
西双版纳璞空间画廊创始人 张惠雯:诚挚邀请、衷心期待全球艺术同行来到西双版纳,共同书写艺术的无限可能
大家好,我是张惠雯。西双版纳是一座充满魔力与温情的城市,它以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和厚重的文艺文化底蕴,长久地吸引和滋养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我从2015年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后来多次来到西双版纳,直到2017年觉得再也离不开这片神奇的土地,便决定在此定居。10年间,我深深体会到这里是艺术创作的福地、宝地,艺术灵感在这里永不枯竭。西双版纳独特的热带雨林风光、多元的民族文化和深厚的历史积淀,无时无刻不在冲击着我的感官,无论是进行油画创作,还是拓展文创设计,总能在这里找到源源不断的灵感,我也在创作中由“旅居客”转变为“旅创者”。
2019年,我正式成立“张惠雯工作室”,期间创作的西双版纳移民题材大型油画系列作品《七台河子》,就是从在地文化中生长出的成果。该作品聚焦于人与土地、迁徙与归属的宏大叙事,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与共鸣,这让我更加坚定,艺术的生命力来自于对时代与人文的真挚表达。
为进一步推动艺术交流与跨界融合,2021年,我创立了“璞空间画廊”,画廊室内外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是一家集展览、收藏、学术交流与文化衍生品开发于一体的文化艺术综合体。自创办以来,立足本土、面向南亚东南亚,在北京和西双版纳两地策划举办了多场国际艺术展览与学术沙龙,致力于推广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艺术,构建一个真正开放、对话的国际艺术平台。与此同时,还创立了文创品牌“叁自文创”,深度依托西双版纳及东南亚的自然与民族文化资源,联合当代艺术家进行原创IP设计,并与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专家博士团队合作,将博物美学、地域人文转化为可感知、可体验的产品内核,把抽象的热带雨林文化符号融入日常物件中,让艺术走出展厅,成为“行走的城市文化名片”。
本次澜·湄文化艺术节,为我们提供了与澜湄流域各国艺术家们交流的机会,这让我感到心潮澎湃,希望能在活动中碰撞出更加绚烂的艺术火花,诚挚邀请、衷心期待更多全球的艺术同行来到西双版纳,开展更深层次的创作与交流,共同在这片土地上书写艺术的无限可能。
大家好!我是歌手米线。很荣幸作为西双版纳乡土文化能人代表,参与本次澜·湄文化艺术节的新闻发布会。这片雨林沃土,是我艺术生命的起点,也是我心灵永恒的归宿。澜·湄文化艺术节,则是我在艺术创新发展过程中的灵感源泉,为乡土文化能人架起了与流域各国艺术家交流共融、心灵相通的重要桥梁。
我的音乐,是从哈尼山寨里走出来的。从小寨子走到大舞台,我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哈尼宝贝》把哈尼人的歌声带出了大山,也让更多人听见了西双版纳。《让我听懂你的语言》《“一带一路”过我家》这些歌,抒发着我对家乡的浓厚情感,成为了宣传西双版纳的“有声名片”。我和团队创作的抗疫歌曲《在身边》,用乡音给守边的同胞打气,这首歌获得了“中国力量”战“疫”短视频二等奖——这让我更加坚信,音乐是有温度、有力量的,乡土文化能人是可以为群众、为社会做些事情的。
因为舍不得这份文化根脉,2016年我回到西双版纳,创办了西双版纳米卡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米卡雅”哈尼语里是“编织梦想的哈尼姑娘”)。我们常回寨子采风,跟老人学老调,让老歌得到新的传唱。最让我感动的是,每次表演,台下哈尼孩子的眼睛是亮的——他们在听、在学、在唱。这是文化传承扎根土壤的样子,也是自己作为乡土文化能人应该做的:守根——把祖辈生活的文化守住,传声——把藏在山寨里的歌声传出去,搭桥——借助澜·湄文化艺术节这样的大舞台,把文化传递出去,推动澜湄流域各国文化得到更加深入的交流。
多年来,澜·湄文化艺术节让我收获很多。在这个各国文化交融的舞台上,我用哈尼调回应邻国动听的歌曲,不仅交了很多澜湄流域文化艺术界的朋友,更是一次次被“同饮一江水、文化根相连”的情谊打动。我深深感觉到,民族音乐不只是我们的宝贝,更是连起澜湄六国的情感纽带。
这些年来,不管是做公益大使,还是上央视、人民大会堂、澜湄舞台,我始终没忘自己是个乡土文化能人,没忘我们这支队伍的初心:守好民族文化的根,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最后,我想借这个机会,用歌声诚挚邀请各国文艺文化工作者们来到澜湄流域这片丰饶的土地,让我们以艺术为桥、以歌声为信,一起守护根脉、共创精彩!
西双版纳勐景来景区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文丽:西双版纳“艺术家第二居所”将竭诚为艺术家们做好保障服务
大家好!我是张文丽,既是被西双版纳深深吸引的新住民,也是中缅边境上勐海县打洛镇勐景来景区的负责人。多年来,我和团队始终怀揣心愿:将“中缅第一寨”勐景来,打造成艺术家“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回”的“第二居所”。
不少人问我,为何要把村寨景区建设定位为“艺术家第二居所”?因为勐景来不只有风景,更有鲜活的文化与浓厚的人情。团队的宗旨就是为艺术家们提供远离喧嚣的创作沃土与心灵港湾,让他们能深度融入当地生活,感受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氛围,从而创作出更具感染力和影响力的作品。
作为西双版纳“艺术家第二居所”建设的先行者与主力军,稳步探索,收获了实打实的成果:去年9月成功挂牌“西双版纳画家村”,不到一年时间已吸引34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艺术家前来创作采风,不少人一来就住半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纷纷感叹“寻到了创作的魂”。为了让艺术家留得下来、静得下心,我们建成了拥有164间客房的香莲主屋“名宿工作室”,目前已有7位知名艺术家签约入驻,是众多年轻人的“创作驿站”;打造了386平方米的非遗创意馆,联合高校推出50多种文创产品,每一件背后,都是传统手艺人与艺术家的创意对话;精心规划设计了茶山探秘、边境风情、非遗线路、稻田景观、文化产业体验5条艺术家采风线路,以满足不同艺术家的创作采风需求。
我们以本次艺术节为依托,邀请到李志雄、资佰、鸿雁等知名艺术家驻留创作,他们的作品将亮相本届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通过邀请艺术家旅居并开展驻地创作,向外界展示了西双版纳的生态之美、文化之美、异域风情之美,同时,让企业文化中的艺术魅力得到充分展示。
今天,借这个宝贵的机会,我谨代表西双版纳众多扎根村寨的第二居所负责人和旅创实践者,向全国全世界的艺术家、文化工作者发出诚挚邀请:欢迎来西双版纳感受文化艺术节的独特魅力,西双版纳“艺术家第二居所”将竭诚为艺术家们做好保障服务,希望我们共同把澜湄流域的多彩文化和深厚友谊,编织成一首世界听得懂的诗,我在勐景来等着您。
编辑:杨 斌
编审:付天美
责编:赵菁菁
总编:王泽思
投稿邮箱:lxqwxb@vip.163.com温馨提示:如转载请注明“微播临翔”
来源:临翔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