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C・中国心声丨陈绍良教授团队公布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术(PADN)研究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5 21:10 2

摘要:当地时间2025年8月30日,陈绍良教授团队公布了“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术(Pulmonary Artery Denervation, PADN)---一项治疗肺高压的新方法”研究成果。该研究探讨PADN作为肺高压治疗新策略的临床价值。作为主要研究者,陈绍良教授受

2025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暨世界心脏病学大会于8月29日至9月1日在西班牙马德里拉开帷幕。

当地时间2025年8月30日,陈绍良教授团队公布了“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术(Pulmonary Artery Denervation, PADN)---一项治疗肺高压的新方法”研究成果。该研究探讨PADN作为肺高压治疗新策略的临床价值。作为主要研究者,陈绍良教授受邀在专场 “Paradigm change in pulmonary hypertension: from bench to bedside”作学术报告,系统阐释了团队的研究设计与成果。

Pulmonary Artery Denervation, PADN -A Novel Approach for Pulmonary Hypertension

一、 研究背景

二、 PADN基础研究

三、 PADN系列临床研究

四、 PADN临床价值与展望

一、研究背景

肺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是一类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进展性心肺血管疾病,预后不良。既往药物治疗虽取得进展,但部分患者疗效有限。基础研究提示肺动脉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在PH发病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基于此,陈绍良教授团队提出并发展了经皮肺动脉去神经术(Pulmonary Artery Denervation, PADN)作为创新治疗策略。

二、PADN基础研究

陈绍良教授团队通过动物模型及尸体解剖学研究,证实发现肺动脉交感神经主干主要位于主肺动脉末端左侧及左肺动脉开口的分叉附近,交感神经距离肺动脉内膜的最短距离不足1 mm。并且分别通过急性和慢性肺高压动物实验,证实PADN能够显著消除因急性球囊阻塞诱导的肺动脉压升高,并在慢性肺高压模型中显著降低神经传导,同时改善血管重构。

三、PADN系列临床研究

PADN-1 Phase I为首次人体(First-in-Man)临床试验,采用单中心、前瞻性设计,共纳入21例对药物治疗反应不佳的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患者。结果显示,PADN术后即刻及3个月随访时平均肺动脉压(mPAP)显著降低,右心室功能持续改善,且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6MWD)明显延长。随后开展的PADN-1 Phase II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连续入组试验,共纳入66例不同病因的肺高压(PH)患者,结果证实PADN能够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心功能及运动耐力,并在1年随访中观察到PAH相关事件和死亡率的降低。

在进一步推进的PADN-CFDA研究中,研究团队开展了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假手术对照试验,共纳入128例肺动脉高压(PAH)患者,按照1:1比例随机分配至PADN组或假手术组。结果显示,6个月随访时PADN组在6MWD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平均差值+33.8 m,P

在针对心衰合并毛细血管前后肺高压(CpcPH)患者的PADN-5研究中,研究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假手术对照设计,纳入经右心导管确诊的98例患者。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PADN组患者的6MWD平均增加83 m,而对照组仅增加15 m(P

四、PADN临床价值与展望

从初步的First-in-Man研究到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再到不同患者群体的临床探索,证据表明PADN能够显著改善PH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心功能及运动耐力,并降低临床不良结局。该介入治疗方式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重复性,提示PADN有望成为药物治疗之外的全新治疗模式,为肺高压尤其是难治性和高危患者提供重要的治疗选择。

专家简介

陈绍良教授

南京市第一医院

副院长、心内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负责人

美国心脏病学院(ACC)及美国心脏学会(AHA)多个专科委员会委员

美国心血管造影与介入协会(FSCAI)董事会成员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会临床研究学组组长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心内频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