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最新胃癌靶向治疗介绍:从HER2到CLDN18.2的精准突破!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6 01:58 4

摘要:胃癌是全球癌症发病率第五、死亡率第四的恶性肿瘤;而我国的胃癌发病率居世界第一。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存在显著的地理差异,东亚、南美洲和东欧的发病率最高,而在男性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尽管过去一个世纪胃癌的年龄标化发病率有所下降,但由于亚洲人口老龄化,总病例数仍在增

摘要

胃癌是全球癌症发病率第五、死亡率第四的恶性肿瘤;而我国的胃癌发病率居世界第一。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存在显著的地理差异,东亚、南美洲和东欧的发病率最高,而在男性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尽管过去一个世纪胃癌的年龄标化发病率有所下降,但由于亚洲人口老龄化,总病例数仍在增加。胃癌具有发病隐匿、异质性强、预后差等特点,很多患者在初诊时已是晚期,药物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手段,也是胃癌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手术治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的进步,胃癌的药物治疗也取得了不少突破,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关于胃癌

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细胞的恶性肿瘤,以胃腺癌最为常见。主要病因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癌前病变(如萎缩性胃炎)、遗传因素及长期高盐饮食等。高危人群为40岁以上男性、有胃癌家族史、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及长期摄入腌制食品者。胃癌的发生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其中最常见的病因包括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癌前病变、遗传因素、环境和饮食因素等。

胃癌症状

胃癌的常见症状包括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和腹痛。诊断主要依赖内镜检查和活检,CT扫描是评估转移性疾病的金标准。PET-CT在某些情况下有助于检测隐匿性转移。内镜超声可用于识别早期、非转移性肿瘤,而诊断性腹腔镜检查对于无影像学转移证据的患者进行全面围手术期分期至关重要。

靶向治疗和靶点

胃癌的靶向治疗是一种只针对肿瘤细胞某些特定的靶点,这些靶点通常是肿瘤生长、增殖的关键位点,通过和这些靶点的结合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从而起到抗癌效果。我们可以把靶向药物视作生物导弹,它进入人体后,会精准打击癌细胞,而对正常细胞的影响较小,相较于传统放化疗,精准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副作用也相对较少,是胃癌精准治疗手段之一。

胃癌治疗领域正在不断探索新的靶点和治疗方法,以应对疾病的复杂性和异质性。除了常见的HER-2、FGFR2b、VEGFR2、Claudin 18.2靶点,TROP2、CAPRIN1和DKK1等新靶点的研究正在取得进展。同时,抗体偶联药物(ADC)、双特异性抗体和新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新兴治疗方法也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潜力。

治疗胃癌具代表性的靶向药盘点

1.针对HER-2靶点的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

主要用于HER-2阳性的晚期胃癌患者。根据最新版的《CSCO胃癌诊疗指南》,对于HER-2阳性的晚期转移性胃癌,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是目前标准的一线治疗方案。相较于单纯化疗,联合方案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另外,它也可以和除蒽环类的化疗药物联合用于HER-2阳性胃癌患者的二线治疗。

临床研究:在HER2阳性胃癌/胃食管交界处癌以及结直肠癌患者进行了I期扩展临床SHR-A1811-102研究,结果显示55例GC/GEJ患者中,总体GC/GEJ患者和HER2阳性GC/GEJ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38.2%和43.8%。在无进展生存(PFS)方面,总体GC/GEJ患者的6个月PFS率为68.7%,而HER2阳性GC/GEJ患者的6个月PFS率则为74.1%,在接受SHR-A1811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的PFS均超过半年,充分展现了其良好的治疗潜力。

安全性:同时SHR-A1811在安全性方面表现相对稳健,其毒性水平总体处于可接受范围,无危及生命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33例(60.0%)GC/GEJ患者出现了≥3级TRAEs,均为血液学不良反应,此外未观察到治疗相关的间质性肺疾病。

2.针对VEGFR2靶点的靶向药物:雷莫芦单抗

雷莫芦单抗是作用于VEGF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靶向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发挥抗肿瘤作用。

临床研究:患者通过最佳支持治疗+雷莫芦单抗(8 mg/kg)或安慰剂处理。

与安慰剂相比,雷莫芦单抗治疗显著改善了总生存期。接受雷莫芦单抗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mOS)为5.2个月,而安慰剂组为3.8个月;雷莫芦单抗组6个月总生存率为41.8%(安慰剂组为31.6%),12个月总生存率为17.6%(安慰剂组为11.8%)。

使用雷莫芦单抗治疗可使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52%。接受安慰剂的患者为1.3个月。据估计,雷莫芦单抗组患者12周无进展生存率为40.1%,而安慰剂组为15.8%。

安全性:雷莫芦单抗与安慰剂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4%与88%。高血压在雷莫芦单抗组中更常见,而疲劳、食欲减退、呕吐、贫血、出血、胃肠穿孔、心衰等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

3.针对FGFR靶点的靶向药物:贝玛妥珠单抗

贝玛妥珠单抗是一款靶向FGFR2b的单克隆抗体药物,由安进公司研发,再鼎医药负责其在大中华区的开发。该药物通过阻断FGFR2b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生长,主要用于治疗FGFR2b过表达的胃癌和胃食管结合部癌。

临床研究:2025年6月30日,安进(Amgen)宣布其与再鼎共同开发的FGFR2b抗体贝马利珠单抗(bemarituzumab)联合化疗在FORTITUDE‑101三期试验中提前达到一线胃癌总生存(OS)主要终点。这一消息再次凸显FGFR2b作为胃癌等肿瘤的关键驱动因素。FGFR2b是一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IIb亚型,过表达时可异常激活下游信号通路,促进肿瘤增殖。

FGFR2b在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癌(G/GEJ)中的过表达率约为38%,其中约16%患者肿瘤细胞≥10%呈现2+/3+阳性。

安全性:贝马利珠单抗组中眼部不良事件(如角膜炎、干眼等)频发,与其强效阻断FGF10配体有关。未来全试验数据发布后,将更清晰评估其风险/获益比,但这一积极结果已经为FGFR2b靶点在胃癌领域奠定了临床地位。

4.针对Claudin 18.2靶点的靶向药物:佐妥昔单抗

佐妥昔单抗是一种针对Claudin 18.2位点的靶向治疗药物,目前尚未在国内获批,但是它在临床试验中已经显示出了非常优秀的治疗效果。数据显示,相较于单纯化疗,佐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临床研究:在SPOTLIGHT和GLOW研究中,与安慰剂相比,佐妥昔单抗联合化疗 (mFOLFOX6/CAPOX) 显示出有统计意义和临床意义的中位OS改善(图3和图4),中位OS分别延长了2.6个月 (18.2个月 vs 15.6个月,HR=0.78)和2.23个月(14.39个月 vs 12.16个月,HR=0.77),死亡风险分别降低22%和23%。SPOTLIGHT研究是全球首个靶向Claudin18.2的III期注册性研究,验证了Claudin18.2作为治疗靶点的潜力,并推动国内外指南将其检测标准化。

安全性:佐妥昔单抗+CAPOX组最常见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TEAEs)为恶心、呕吐,但首次治疗后可明显降低。最常见的≥3级TEAEs是呕吐、贫血、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和恶心,不良反应可控可管理。

关于大和米蕈的诞生

大和米蕈是专利米糠精华,由大和药品株式会社与美国加州医科大学UCLA/Drew的M.Ghoneum教授共同研究, 以专利技术分解高级日本米米糠, 成功地制造出新一代免疫提升及调节剂, 就是大和米蕈Biobran® 米糠阿拉伯木聚糖衍生物(MGN-3)。大和米蕈是日本人强化免疫力,辅助癌症患者使用的新一代功能性健康食品。大和米通过很多实验,证明其不仅具有免疫力提升功能同时还具有免疫调节功能(抗炎、抗过敏、抗酸化等)。

大和米蕈临床试验

一项研究为探讨大和米蕈®对化学诱导大鼠腺性胃癌变的化学预防作用,用致癌物质甲基硝基胍(MNNG)诱导大鼠胃癌,分别给予MNNG单独或MNNG加大和米蕈®(40mg/kg/d)共8个月。

数据结果:

(1)对照组和大和米蕈®单独处理组均未发现非典型性增生和腺癌

(2)大和米蕈® +MNNG联合处理的大鼠非典型性增生和胃腺癌发生百分比显著低于MNNG单独处理(P<0.01)。

研究结论:大和米蕈®能显著降低大鼠非典型性增生和胃腺癌发生百分比。

结语:希望与理性并存

随着靶向药物从单靶点向多维度发展,胃癌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然而,精准检测仍是疗效保障,患者需通过规范化病理评估制定方案。未来,更多靶向药物联合免疫治疗的探索,或将改写晚期胃癌治疗格局。大和米蕈的临床价值与潜力值得继续关注,但务必在医生指导下、与标准治疗协同使用。

温馨提示:大和米蕈为非药品,不能替代药物治疗!

免责声明:本文中的内容仅供一般参考,不可直接作为决策依据!

来源:每天分享健康小常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