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步入内卷周期后,我们还需要外企么?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6 06:17 1

摘要:就例如星巴克,它没法面对9.9还包邮的价格战,这让均价30的星巴克根本就顶不住;其实除了星巴克还有像思科、IBM、大众、松下、强生……等等企业也顶不住了,目前市场的公开消息是,这类国际巨头开始纷纷裁员,或者是准备离场。

最近网上有一个话题,那就是在国内开启内卷周期之后,还需要外企么?

实际上,自从进入内卷周期,首先顶不住的其实是外企;

就例如星巴克,它没法面对9.9还包邮的价格战,这让均价30的星巴克根本就顶不住;其实除了星巴克还有像思科、IBM、大众、松下、强生……等等企业也顶不住了,目前市场的公开消息是,这类国际巨头开始纷纷裁员,或者是准备离场。

而事实上,这可能才刚刚开始。

因为就像北京,之前还外企林立的望京,现如今,写字楼的空置率也高达40%左右,而在其它二线城市,实际上就更不好过了。

例如,在近5年,可能除了上海之外,其它城市外企员工的数量几乎都在减少。根据网上的数据显示,北京减少了13.33万;深圳减少了 15.84万;广州减少了4.42万;而苏州这个准一线城市,5年更是减少了32.52万。

话题聊到这,就不得不聊聊国内企业的经营逻辑,因为在现实中,他们一般都是、一旦进入某个行业,就用低价、以及烧钱的方式把对手全部熬死,之后再去收割;其实这种做法,外企根本就不是对手,所以,他们只能选择离场。

可能很多网友会觉着,外企撤出就是国内企业的胜利,而实事求是的说,未必!

因为外资对国内经济的贡献远比想象中的重要,数据显示:它们撑起了全国22.5%的工业产值,28.3% 的工业利润,16%的税收,38.7%的外贸,20.7%的研发投入。

综合来看,他们对这个市场的实际贡献率大致在 20%~34%左右;另外,在沿海地区,外企的贡献度更大, 所以一旦外企撤离,带走的不止是投资,更是工厂、研发、还有整个供应链。

这里还有一个更重要问题,那就是外企们带走的还有税收和就业的生态环境。

就例如富士康和苹果就是典型的案例,因为这类企业一旦巨变,那几百万的就业岗位都将受到影响,甚至会直接影响到属地的经济环境。

而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更值得深思!

来源:微投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