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美团因二季度利润大幅低于预期而处于风口浪尖,引发广泛关注。尽管已提前考虑了补贴大战的预期——原预估98亿,实际支出仅14.9亿,这一差距仍令人大跌眼镜。好不容易在2024年走上盈利轨道,如今又不得不面对新一轮的市场竞争。
近日,美团因二季度利润大幅低于预期而处于风口浪尖,引发广泛关注。尽管已提前考虑了补贴大战的预期——原预估98亿,实际支出仅14.9亿,这一差距仍令人大跌眼镜。好不容易在2024年走上盈利轨道,如今又不得不面对新一轮的市场竞争。
28日晚,美团ADR大幅低开,最终收盘跌幅接近13%,重仓美团的朋友可谓被“锤”得措手不及,倍感焦虑。这也再次凸显了港股的挑战所在,尤其是业绩预期这把双刃剑所带来的波动。
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包括价格补贴的非理性竞争,以及为骑手缴纳社保所带来的大幅人力成本上升。一方面,价格补贴不仅面向消费者,更出乎意料的是为稳住骑手而增加的额外补贴;另一方面,社保政策的推进,加上京东“兄弟文化”所带来的舆论压力,也迫使美团不得不跟进应对。
既然事已发生,我们更应关注后续演变。首先,补贴本质属于非理性甚至不正当竞争,即便阿里实力雄厚,长期“烧钱”也难持续,补贴终将逐步退潮。更何况市场大概率不会允许饿了么垄断外卖这一刚需行业。就运营效率而言,美团目前仍是三大平台中最优——京东每单亏10元、阿里亏3元,美团仅亏1元。
其次,社保问题虽带来压力,但美团创始人王兴今年曾参加高层会议,美团还为社会提供超过150万骑手就业岗位。政策初衷应非以社保压垮企业——事实上不少年轻骑手更倾向到手收入增加,更何况还有大量中小企业在盈亏线挣扎,社保问题应会有更妥善的解决方案。从事人力资源或社保相关工作的朋友,可能对此有更深理解。
目前市场对美团分歧显著。公司确实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危机,但所谓“机会总在危机中孕育”,回顾1930年经济大萧条、2008年金融危机,乃至腾讯2022年减持危机,皆可见低谷往往潜藏转机。美团值得长期重点关注,但请注意,不是建议立即买入。
回顾2023年第三季度,外卖大战曾将美团股价从120港元打压至60港元,随后又快速反弹至150港元(若忽略9月24日行情),走出翻倍空间。若已重仓被套,建议调整心态,避免焦虑,重新审视最初投资逻辑。外卖属于高频刚需行业,不应与房地产等行业的系统性风险相提并论。若尚未持仓,可保持密切关注,但仍强调不建议此时贸然进场。
当前市场态势与今年2-3月份相反,呈现A强港弱格局。但将两个市场完全割裂看待也不合理。前阵子有人戏称恒生科技指数为“恒生外卖指数”,显然有失偏颇。上周五阿里发布的财报和舆论报道,就已弱化外卖业务,转而强调AI投入。大多数投资者容易受外界消息影响,陷入情绪化操作,往往越操作收益越差。因此,面对新闻资讯,尤须谨慎辨别。
来源:鸿渐玉衡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