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音:远行的终点是自身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5 22:36 2

摘要:读《荒野寻马》前,我对依蔓的了解不多。有一次和几个同样是写作者的朋友喝咖啡,她也在其中。她说起去蒙古探访和驯鹿一起生活的查坦人,向导说会准备睡袋,她没带自己的,结果夜里冻得睡不着。想更多地知道她为什么会去恩和乃至蒙古过几个月和马有关的生活,我找了她当嘉宾的几期

读《荒野寻马》前,我对依蔓的了解不多。有一次和几个同样是写作者的朋友喝咖啡,她也在其中。她说起去蒙古探访和驯鹿一起生活的查坦人,向导说会准备睡袋,她没带自己的,结果夜里冻得睡不着。想更多地知道她为什么会去恩和乃至蒙古过几个月和马有关的生活,我找了她当嘉宾的几期播客,听完后,好奇心不减反增。

《荒野寻马》 依蔓 著 后浪·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5年6月出版

等读到新书,我发现,依蔓在最近几年间探访了许多地方:从内蒙古恩和,到宝格得乌拉,伦敦附近的埃平森林,西班牙西北部的小城萨布塞多——那儿有一年一度给野马剪鬃毛的野马节……她学会了骑马,观察人与马之间的种种共生关系,又去到蒙古,跟随查坦人迁徙。

正如这本书英文副标题是Tracing Certitude: Stories of A woman’s Expedition(寻找确定之物:一个女人的远征故事),在这些看似与马有关的辗转追寻间,依蔓寻求的是能作为内心支点的某种东西。“存在一种几乎不曾突然断裂,在时间中得以存续绵延的确凿吗?”

图:依蔓

作为读者,我最喜欢的两章恰恰与马无关。《灰狼》讲的是她焦虑症发作的感受,如同灰狼般凶猛袭来的病症有迹可循,在儿时就曾冒头。《秀英厨房》写了外婆怎样用食物喂养大家族,并提及父母之间的矛盾给她投下的暗影,焦虑症再次闪现,和父亲之间近乎仇人的一次见面,外婆的去世,“我知道她永远在。我们在厨房中一次次重逢。”有种说法是书如其人,依蔓的文字透着敏感、坚韧与偶尔出现的张皇失措,她没有试图掩饰城里人在草原和森林里的狼狈,因此更显得真实。关于外婆的一章让我们看到她的来处,其中也藏着答案,是什么推动她浪迹各地,去看,去记录,去寻找。

图:依蔓

野马节的体验并不浪漫,甚至带着某种暴力性。她感到失措,迅速离开,没有试图评判,“如果我出生在萨布塞多,如果野马节是在家族和村庄中年年延续的重要活动,我还会发抖吗?”正是这些思考让《荒野寻马》脱离了旅行文学的范畴,我觉得这本书更像是一趟心灵之旅,马是贯穿其中的暗线,更重要的是,随着依蔓的脚步,读者能重新看待外部和自身的视角。

和依蔓、三三一起为新书做活动时,听依蔓聊到书里没写的若干细节。例如,这些旅程中的她和我们见到的不同,会在无意识间显得“粗鲁”,那也是单身女子的某种自我保护。她说,在大自然中,人太渺小,自己每天的目标仅仅是安全地活下去。她会在听牧民聊天时不断用手机做记录,不然一整天下来会有太多细节被遗忘。

其实直到开始写,依蔓都没想过自己会写一本书。她只是想尽可能把一些问题理清楚。“可以说每一次旅行,都是对‘不确定性’的再次强调和对我在这个问题上的试炼,支撑整本书的关于确凿的追问,在每个旅行里,其实都以相似结构完成一个小的重复,每一次‘击碎’或者‘碰撞’我关于‘确凿’的既有经验或观念的点,都不一样,但每次似乎都在重复提醒我去拓宽理解和感知的边界。到最后穿越蒙古的苔原的时候,我觉得那是最挑战,也有点最根本的颠覆了,把人完全放置在荒原里,独自面对自身存在与大地的存在,如果是刚出发去恩和的我,应该没有可能应对那个状况(所以也并没有安排给我),而是到了最后,我有更多的韧性、信心或者说力量,能够在那样强度的恐惧和焦虑里安定下来,这是我觉得对我而言很了不起的变化。”

依蔓与小狗鹰

穿越蒙古苔原时,依蔓有过许多危急时刻,即便仅仅是安坐家中透过文字阅读,也会为她讲述的寒冷、辛苦和迷路感到切肤的不安。好在她拥有足够的坚韧和勇气,走下来了,并留下生动的记录。

2020年9月,我和朋友们在东北内蒙古一带旅行,也去过恩和,住了一晚,没有骑马,当然也没有和当地人交谈,留下的印象仅有白桦林、一只长得像《丁丁历险记》白雪的小狗、餐厅的大列巴和蓝莓果酱。正因为去过,读依蔓的书,便会生出近乎困窘的感慨,觉得到此一游终究是浮光掠影。

当你怀着问题去追寻,所见所闻所感便会有不一样的分量。问题越焦灼,留在身体和心灵的刻印也就越深。感谢依蔓写下她的长旅,让每个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由得向自身提问,而答案需要在生活中逐渐浮现。

来源:山川寻梦记AAA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