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宜君县:从“制度约束”到“风尚养成”——云梦乡探索乡风文明建设新路径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9-06 07:55 1

摘要: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更是激发内生动力的关键。近年来,宜君县云梦乡紧紧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核心目标,依托本地山水资源、产业基础和村民实际需求,以党建为引领、文化为纽带、产业为支撑,将文明实践与乡村治理、民生改善、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乡风文明实现从“政府主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更是激发内生动力的关键。近年来,宜君县云梦乡紧紧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核心目标,依托本地山水资源、产业基础和村民实际需求,以党建为引领、文化为纽带、产业为支撑,将文明实践与乡村治理、民生改善、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乡风文明实现从“政府主导”到“群众主动”、从“硬约束”到“软习惯”的转变,让文明新风吹遍乡野,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活力。

党建领航,打造文明实践“强引擎”

以党建聚合力,筑牢文明实践“主阵地”。聚焦资源整合与功能升级,统筹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阵地资源,打造集学习教育、议事协商、文化活动于一体的多功能服务空间,让阵地成为党员群众“愿来、常来、爱来”的精神家园;严格落实“四学”机制,常态化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通过“面对面讲解、心贴心交流”,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思想引领贯穿文明实践全过程。

以产业强根基,激活文明实践“源动力”。依托秦创原(宜君)现代农业产业园,将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紧密结合,助力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稳增收致富”,村民“钱袋子”鼓起来的同时,参与文明建设、环境整治的积极性显著提升,形成“产业兴、民心齐、文明进”的良性循环。

以治理优环境,擦亮文明实践“新底色”。以“千万工程”示范村创建为抓手,将党建引领融入乡村治理各环节,全面推行“户分类、村收集、公司转运”生活垃圾处理机制,实现垃圾“日产日清”;推广“14331”环境治理机制,通过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村民环保意识与卫生习惯显著增强,让“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转化为文明实践的生动实践。

问需于民,校准乡村改革“风向标”

积极转变政府角色,拓宽村民议事协商渠道,搭建“线上+线下”双轨民意收集网络,线上依托民生热线、微信公众号等平台,24小时实时接收、快速处理群众诉求,确保民意“随时能提、即刻响应”;线下设立“千问千答民情信箱”,入户发放调查问卷,常态化广泛征集村民对乡风建设、民生服务的意见建议,让群众诉求“看得见、摸得着”。围绕民意需求精准发力,组建多支志愿服务队,针对性开展政策宣讲、健康义诊、农技指导等活动260场,完成为民实事93件、帮助实现“微心愿”89个;设立村级便民代办点,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社保代缴、事项代办等贴心服务240件,开展上门帮办120余次,用“跑腿服务”换群众“省心舒心”;通过“点对点”劳务输出、“面对面”本地企业对接等举措,帮助1300余名村民实现稳定就业,带动临时务工4200人次,以实实在在的民生成效提升村民归属感与幸福感。

聚焦“一老一小”这一群众最关切的群体,在南斗村推行“老幼共育”乡风建设模式。整合村级幸福院、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由志愿者每日为留守老人提供助餐、健康监测服务,同时引导老人发挥余热,陪伴留守儿童讲传统故事,让代际互动成为乡风建设的“活载体”。“老幼共育”不仅有效缓解外出务工家庭的后顾之忧,更在温馨互动中厚植邻里互助、敬老爱幼的文明基因。从“政府配餐”到“群众点菜”的服务转变,让乡风改革中的文明实践活动真正贴合群众需求,既富实效又暖民心,精准把准了乡风建设的“民意风向标”。

文化赋能,激活文明实践“新动能”

以文化育新风,涵养文明实践“软实力”。坚持以文化为纽带,推动乡风培育常态化、长效化,充分发挥老党员、乡贤等“领头雁”作用,设立“家庭实践点”“微讲堂”,将文明课堂搬到村民家门口。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扫黄打非、移风易俗主题宣传310余场,摒弃生硬说教,改用小品、快板、情景剧等群众“听得懂、喜欢看”的鲜活形式,生动倡导婚丧简办、厚养薄葬,让移风易俗理念真正入脑入心。精心打造沉浸式文化活动矩阵,举办充满乡土味的农民运动会、邻里互动型“村晚”、纳凉晚会等文化活动53场,以“热闹场景”聚人气、以“文化温度”暖人心。持续开展“好婆婆”“好儿媳”“十星级文明户”等榜样评选12场,2025年共评选乡级先进典型27人、村级120余人,通过“道德楷模榜”公开展示,让榜样形象“看得见、学得来”,推动群众从“被动听文明”向“主动践文明”转变。此外,创作快板《移风易俗树新风》,用接地气的语言、朗朗上口的节奏传播文明理念,引导群众自觉成为新风尚的践行者,让文明之花在乡村沃土上持久绽放。

深挖非遗民俗“文化富矿”,以“传承+创新”模式推动文化资源向文明实践动能转化,实现文化传承与文明实践深度融合,开展“非遗漆扇DIY”亲子体验活动,让孩子在“大手拉小手”的创作中触摸传统工艺魅力,既让非遗技艺“活”在当下,更让文化认同感植根下一代;春节期间组织11支秧歌队开展“流动展演”,走遍各村各巷吸引数千村民参与,用民俗热闹劲营造浓厚节庆氛围,更以文化纽带凝聚邻里情感;连续四年打造“体育+文化+文明”融合型农民运动会,不仅设置套圈、背粮、玉米保龄球等充满乡土气息的特色竞技项目,更穿插秦腔清唱、民俗小品等文艺展演,同步表彰“十星级文明户”“净美庭院”先进典型,真正实现“竞技燃热情、文化添韵味、文明树导向”的多维赋能,让农民运动会从“单一赛事”升级为激活乡村文明活力的“特色载体”,持续释放文明实践“新动能”。

从制度的“硬约束”到群众的“真认同”,云梦乡以党建为“舵”、民意为“帆”、文化为“桨”,让乡风文明建设既有“力度”更有“温度”。未来,云梦乡将持续深化“制度+风尚”双轮驱动,让文明之花在乡村沃土上常开不败,为乡村振兴注入更持久的精神动力。

来源:宜君县融媒体中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