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2025年9月3日的“九三阅兵”直播中,张雪峰又一次成功抢镜。这位以“毒舌”著称的教育博主,没有被请上天安门城楼,却用一场精心策划的“爱国表演”刷爆了网络。他组织团队观看阅兵仪式,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感言,声称对国家军事实力“自豪无比”,强调武器展示是为了“
在2025年9月3日的“九三阅兵”直播中,张雪峰又一次成功抢镜。这位以“毒舌”著称的教育博主,没有被请上天安门城楼,却用一场精心策划的“爱国表演”刷爆了网络。他组织团队观看阅兵仪式,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感言,声称对国家军事实力“自豪无比”,强调武器展示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而非威胁他国。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他当众承诺:若“国家统一进程启动”(暗指“枪声打响那一天”),他个人将捐款至少5000万元,公司整体捐款不低于1亿元,且“公司账上永远备有这笔钱”。
此言一出,网络炸锅,点赞的、质疑的、嘲讽的,纷纷上阵。这场“爱国大戏”通过多个认证账号(如@火烈鸟投资、@篮球实战指南)迅速传播,俨然成了社交媒体的流量狂欢。但细品之下,这场表演的味道有点不对。张雪峰的“豪言壮语”像极了一张空头支票,既不需要当下兑现,又能博得满堂彩。他的“爱国”宣言,到底是真情流露,还是借机蹭流量、炒作变现?更有网友调侃:“枪还没响,他可能早就拿着外国护照溜了!”这番操作,究竟是“高级红”还是“低级黑”?让我们来剥开这层“爱国”外衣,看看张雪峰的“生意经”与“表演术”。一、从“高考嘴替”到“爱国流量王”:张雪峰的华丽转身张雪峰,曾经的高考志愿填报“嘴替”,以犀利幽默的风格在教育圈闯出一片天。从“劝退专业”到“鸡娃语录”,他总能精准抓住家长和学生的焦虑点,靠着一张嘴在短视频平台吸粉无数。然而,2025年的他似乎不满足于“教育网红”的标签,试图在“爱国赛道”上再下一城。阅兵当天,他那句“公司账上永远有这钱”的豪言,像极了综艺节目里的高光时刻,台下观众(网友)掌声雷动,屏幕前的流量却早已化作真金白银。
支持者认为,张雪峰的发言展现了赤诚的爱国情怀,是对国家统一的坚定支持。毕竟,5000万个人捐款、1亿公司捐款,这数字听起来确实够“豪”。
可质疑者却嗅到了另一股味道:这不就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流量秀吗?承诺捐款的时机选得太巧妙——既迎合了阅兵的爱国热潮,又无需立刻掏钱。更有网友尖锐指出:“这不就是典型的‘支票爱国主义’?喊得响亮,实际一毛不拔,还能顺便给公司打广告!”更有甚者,怀疑张雪峰的“底气”来自何方。有人揶揄:“他是不是早就拿了外国护照,才敢这么肆无忌惮?”毕竟,类似“口号喊得响,关键时刻溜”的案例,在网红圈也不是没有先例。
细想之下,他的发言确实耐人寻味:若真有“枪声打响那一天”,张雪峰会慷慨解囊,还是会“润”到海外,留下一句“兄弟们,我先走一步”?这种“爱国”表演,初听慷慨激昂,细品却满是算计与虚伪。正如网友调侃:“张老师这波操作,简直是‘既想当爱国英雄,又不想真掏钱’的教科书级示范!”二、“割韭菜”的老本行:从高考预测卷到高价志愿卡如果说“爱国支票”是张雪峰的新赛道,那“割韭菜”才是他的老本行。2025年高考季,张雪峰团队推出的168元《高考预测卷》成了家长群里的“香饽饽”。据传,这套试卷在抖音平台单月销售额高达2500万至5000万元,堪称教育界的“带货奇迹”。然而,热销背后却是槽点满满:数学题逻辑矛盾、语文卷将“李白误标为宋代词人”……家长们投诉不断,售后却以“拆封不退”为由搪塞,引发众怒。
网友忍不住吐槽:“这预测卷的质量,连李白看了都想从唐朝穿越过来抗议!”更离谱的是,张雪峰团队的高价志愿填报服务。2025年高考季推出的“梦想卡”(1.3万元)和“圆梦卡”(1.9万元),竟然在20分钟内售罄,单日销售额破亿!这速度,连双11的顶流主播都得甘拜下风。然而,高价服务的质量却饱受争议。有家长反映,所谓的“个性化指导”不过是套模板的“流水线咨询”,与动辄上万的收费完全不符。更有人质疑,这种高价服务加剧了教育资源的不公平——有钱人买“圆梦卡”,普通家庭的孩子只能望“卡”兴叹。
回顾2024年,张雪峰的志愿填报服务销售额已达2亿元,2025年更是变本加厉,价格水涨船高。不仅如此,其公司旗下的教辅图书(如《高中提分笔记》)也在4个月内狂揽5000万元销售额,年会现场更是高调撒现金奖励员工,颇有“暴发户”式的豪气。可问题在于,这些钱从哪来?答案显而易见:从无数“鸡娃”家长的钱包里来。家长们为了孩子的未来,甘愿被割了一茬又一茬的“韭菜”,而张雪峰则笑呵呵地数着钞票,感叹“焦虑真是个好生意”。三、“支票爱国主义”与“教育割韭菜”的完美闭环张雪峰的“爱国”表演与“割韭菜”生意,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实则构成了一个完美的商业闭环。一边,他在阅兵直播中高喊“捐款1亿”,用“爱国”标签为自己镀金,吸引流量和关注;另一边,他通过高价志愿填报和问题频出的预测卷,精准收割家长的焦虑红利。这两手抓,既赚了名声,又赚了票子,堪称“流量变现”的顶尖玩家。更讽刺的是,张雪峰的“爱国支票”不仅无需兑现,还能规避道德风险。
毕竟,“枪声打响”是个遥远的假设,他大可以继续喊口号、博眼球,而不用掏一分钱。即便未来真有需要捐款的时刻,他也可以找个理由搪塞,比如“公司账上没钱了”“我捐了但低调不公开”。这种“空头支票”的玩法,既安全又高效,堪称“零成本营销”的典范。相比之下,他的教育生意就更直接了。家长们的焦虑是取之不尽的“流量池”,高考的压力是永不枯竭的“提款机”。
从168元的预测卷到1.9万元的志愿卡,张雪峰团队精准拿捏了家长的心理:你不买,别人买了;你不“鸡娃”,孩子就输在起跑线。这种“焦虑营销”的套路,早已被张雪峰玩得炉火纯青。而那些被“割韭菜”的家长,或许到最后才会发现:花了大价钱,买来的不过是张雪峰的“嘴炮”和一堆空洞的承诺。四、战争不是舞台,爱国不是生意张雪峰的“爱国”表演,最大的问题在于把严肃的议题当成了流量工具。战争是人类的悲剧,国家统一是复杂的政治议题,却被他轻描淡写地变成了直播间的噱头。“枪声打响捐5000万”“公司账上永远有这钱”,这些话听起来豪气干云,实则充满了投机算计。他口中的“捐款”,更像是为自己的教育帝国贴金的广告词,而非真正的家国情怀。
试问,若真有战事,张雪峰会亲赴前线,还是躲在屏幕后继续“嘴炮”?他所谓的“爱国”,是真心为国,还是借机炒作、谋取私利?更何况,和平发展是国家的基本国策,也是世界人民的共识。张雪峰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却偏偏选择用“枪声打响”这样敏感的措辞来博眼球。这种“高级红低级黑”的操作,究竟是无心之失,还是有意为之?网友的评论一针见血:“他巴不得两岸打得血流成河,好兑现他的‘捐款承诺’,顺便再上热搜!”五、结语:别让“爱国”成为生意,别让焦虑被收割张雪峰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流量时代”样本。他从高考志愿的“嘴替”转型为“爱国网红”,再到“教育割韭菜”的商人,每一步都踩准了流量风口。他的“爱国支票”与“教育生意”,看似不搭边,实则都指向同一个目标:用最低的成本,换取最大的收益。然而,爱国不是用来炒作的噱头,教育更不该是收割焦虑的工具。
对于家长来说,与其花1.9万元买张雪峰的“圆梦卡”,不如多花点时间陪孩子聊聊未来;与其被168元的预测卷忽悠,不如教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对于张雪峰来说,如果真想证明自己的“爱国”诚意,不妨先把5000万捐出来,或者把志愿填报服务的价格降到普通家庭能承受的范围。否则,这场“爱国”与“教育”的双簧戏,不过是一场精巧的投机罢了。
来源:楚风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