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的全球游戏市场,在新兴技术驱动与玩家需求升级中迎来新增长期。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的《2024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自研游戏海外收入95.01亿美元,同比增长超11%。全球移动应用数据分析公司Sensor T
川观智库研究员 朱炜琳
2025年的全球游戏市场,在新兴技术驱动与玩家需求升级中迎来新增长期。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的《2024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自研游戏海外收入95.01亿美元,同比增长超11%。全球移动应用数据分析公司Sensor Tower近日发布的《2025年海外游戏市场洞察》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全球手游发行商“收入增长榜TOP10”中,中国厂商占据了7席。社交媒体平台“X”(原推特)最新发布的《2025年X游戏出海全球洞察白皮书》(以下简称X白皮书)认为:中国游戏正以“叙事”为核心,打破文化壁垒,重构全球玩家的情感连接与消费决策,完成从产品输出到文化共鸣的升级。
X白皮书总结了游戏成功的“火山模型”,即游戏叙事内容、玩法创新、文化与情感链接、社群互动这四个关键维度当中,任一维度的做到极致,便可引发“火山喷发”,使得游戏“迅速出圈”、下载量激增以及引发社交媒体热议。2025年上半年中国出海爆款游戏正是呈现“玩法+叙事”双轮驱动的特征,通过精妙的玩法融合与深厚的文化表达,构建出能与全球玩家产生强烈共鸣的沉浸式虚拟世界。
除了“讲好中国故事”,“本地化叙事”的深度实践同样重要。X白皮书通过对东南亚、中东、拉美三大新兴市场的对比分析发现,出海爆款游戏不仅在文字内容方面做了“本地化”调整,美术风格也倾向于使用具有区域特点的文化符号。更值得关注的是“文化共创”模式的兴起。头部厂商已开始与海外本土创作者合作,由当地作家参与剧情编写、画师设计角色服饰。这种“全球叙事+本土表达”的模式,能够推动中国游戏从“外来传播者”转变为“文化共建者”。比如,Niko Partners 与沙特电子竞技联合会联合发布的调研报告表明,74%的沙特玩家认为,在电子游戏中呈现阿拉伯角色、故事、文化和背景设定“非常重要”或“比较重要”。这说明,通过本土化内容和活动建立起文化及情感层面的联结已成为撬动中东游戏市场的核心支点。
尽管2025年中国游戏出海成绩斐然,也存在一些挑战:跨文化叙事的“精准度”仍是难点,游戏叙事内容何如用技术赋能以及如何长线运营仍待挖掘。比如,部分游戏因对区域文化符号的误读引发争议;此外,AI生成内容(AIGC)的普及虽提升了产出效率,但容易导致“同质化”风险。
对此,X白皮书提供了一些建议:
一是做好市场洞察与趋势预判。通过全球玩家的实时讨论和反馈,精准捕捉不同地区的用户偏好,为本地化策略和产品优化提供宝贵的数据支撑。在一些对文化共鸣高度敏感的地区,游戏厂商可以通过打造符合当地口味的角色和故事跨越文化壁垒;对一些细分品类有特殊偏好的地区,可进行玩法创新或本地优化,快速响应市场趋势。
二是信任建立与品牌声誉强化。平台内高活跃度的核心玩家、KOL及社群可共同构建强大的信任网络。X数据显示,49% 的玩家因朋友推荐尝试新游戏,57% 的玩家通过发行商声誉判断游戏质量;尤其值得注意的是,37% 的付费玩家和 42% 的重度玩家会因为游戏厂商的声誉选择是否购买尝试一款新游戏,凸显了平台社群声誉的关键作用。
三是精准营销与用户转化。依托垂类内容创作者和精准的兴趣推荐机制,游戏厂商可高效触达目标用户。同时,通过社群互动(如话题活动、版本更新讨论),能够以低成本实现高效能的品牌和效果协同,显著提升用户转化率。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