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监控显示,36岁吴某和55岁张某在网约车上掏出手机大笑的画面,直接把利用善良诈骗话题顶上同城热搜第一。
"又白嫖了一次!"——深圳两女子骗车费案最新进展:警方行拘通报刚出,网友扒出更多细节。
监控显示,36岁吴某和55岁张某在网约车上掏出手机大笑的画面,直接把利用善良诈骗话题顶上同城热搜第一。
据深圳华龙警方通报,两人近半年竟有12次类似报警记录栽在司机保留的完整车内录音上。
司机王师傅向记者透露关键细节:"她们上车就催我关空调,说手机丢了怕冷,结果转头就用手机刷短视频。"
平台数据显示,两人常用"手机丢失/没电"话术,专挑深夜独行男性下手,近三个月成功"白嫖"车费23单(平均每单40元)。
更绝的是,她们给的微信号根本不存在——这种手法在诈骗圈叫"死号钓鱼",专门筛选容易心软的目标。
警方首次将"小额骗车费"定性为"寻衅滋事",行政处罚书特别注明"多次作案"
网约车平台连夜升级防诈骗提示,乘客说"手机故障"时强制司机核对身份 。
心理学专家李教授(深圳大学):"这不是占小便宜,而是典型的'破窗效应'犯罪——当人发现践踏善良没有代价,就会变本加厉"
为什么900块车费能引爆全网?
2023年深圳类似报案中,87%受害者选择自认倒霉
钟先生较真的意义在于撕开了"小额诈骗不算罪"的潜规则。就像网友@正义哥说的:"今天纵容骗车费,明天就会出现骗急诊费、骗救命钱的人。"
这事跟"扶老人反被讹"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当善良变成抽奖游戏(90%可能获得感谢,10%遭遇讹诈),最终所有人都会选择绕道走。
更可怕的是形成"骗子经济学":吴某们算准了报警成本>损失金额,才敢把行骗当上班。
行政拘留15天罚不了她们的人生,但监控视频全网传播就是最好的社会性惩罚。
你们说,下次街头遇到"手机丢了"的求助,是该帮还是该录视频?
来源:罗柏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