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75年12月27日,庄严肃穆的八宝山革命公墓挂满了黑白色的条幅,台上挂着中国解放军独一无二的独腿中将遗像,聂荣臻、叶剑英、粟裕、肖劲光、谭政等将帅默默地看着遗像,深深地鞠了一躬。他曾为中国解放事业和国防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叫钟赤兵。
文:历史可叹
1975年12月27日,庄严肃穆的八宝山革命公墓挂满了黑白色的条幅,台上挂着中国解放军独一无二的独腿中将遗像,聂荣臻、叶剑英、粟裕、肖劲光、谭政等将帅默默地看着遗像,深深地鞠了一躬。他曾为中国解放事业和国防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叫钟赤兵。
毛泽东曾评价他:钟赤兵同志是好人,打仗是有战功的!这便是对他一生最好的肯定。
钟赤兵原名钟志禄,1914年出生于湖南平江县城关镇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一家8口生活特别艰难,5岁时钟志禄的父亲积劳成疾,不幸去世。9岁时,母亲省吃俭用,将他送到了平江秀野学校读书,这所学校是由革命人士创立,在教学过程中传播很多新文化以及爱国主义教育。
在这里,钟志禄受到了思想启蒙,可是因为家庭太过贫穷,钟志禄不得不辍学当起了学徒,先后在毛笔店、织布店等处打工,经受了严酷压榨的钟志禄此时心中产生了为理想报国的种子。
1928年,彭德怀、滕代远同志领导的平江起义传到了钟志禄耳中,燃起了他投身革命的热情,他由此加入了共青团,开始为解放广大工农进行奋斗的理想。
1930年7月,彭德怀率红五军挥师平江。16岁的钟赤兵终于有机会实现心中的理想。
钟志禄来到征兵处,一位红军战士问他:“你叫什么?”
他想了想回答道:“钟赤兵”
红军战士说“钟赤兵?这个名字有点意思,叫得好啊”。
其实红就是赤色,军就是兵,“赤兵”也就是红军的意思,钟赤兵知道红军是为穷苦人民打天下,所以改名为钟赤兵,时刻提醒自己报效祖国,为人民服务。没过多久,钟赤兵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让他十分高兴,每次打起仗来,钟赤兵总是冲锋在前,4年时间里职务升到了师长,当时他才20岁。
1935年2月,中央在扎西地区进行整编,原来的红三军团取消师的编制,下设4个团,钟赤兵担任十二团政治委员。当时红军渡过赤水,好不容易来到川南。川军加强了长江沿岸的防务工作,严防红军北渡长江。而滇军则黔西布防阻止红军进入云南,红军处于左右夹击的状态,而群众早就跑光了,红军缺少弹药,又无法去借粮食,也就无法建立根据地开展工作。恰在此时,毛泽东看准黔北遵义地区王家烈部队势单力薄,果断下令回师东进,再渡赤水,重占遵义,打破僵局。
与此同时,黔军急忙向遵义北大门娄山关派遣援军以阻止红军前进。娄山关在贵州桐梓县城南15 公里,地势险峻,群峰如剑,是兵家必争之地,毛泽东下达命令后,彭德怀给钟赤兵布置任务“必须于1月26日拂晓前到达娄山关口,接替十三兵团,从中路正面突破,拿下娄山关南坡!如果拿不下的话,唯你是问!”
军令如山,身材敦实的钟赤兵点头回答,“请军团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当晚,顶着凛冽的寒风,钟赤兵带领部队夜奔20公里,来到了娄山关下南溪口,当时敌军已经占领阵地,钟赤兵和团政治部主任苏振华率领第一营和侦察排担任先锋,冲向了娄山关口,战士们看到团政委钟赤兵冲在前面奋不顾身,个个以一当十,很快占领了点金山。
王家烈听说点金山失守后恼羞成怒,立即命人开始反扑。上午八点,王家烈的双枪兵(因带有步枪和鸦片烟枪,人称“双枪兵”)在机枪的掩护下,如潮水一般向娄山关下涌来,厮杀声传遍整个峡谷,无数的手榴弹向钟赤兵的部队扔去,钟赤兵占据地形优势居高临下进行扫射,一阵对攻下来,钟赤兵部队将敌人打得连滚带爬,蜷缩在公路两侧的壕沟里动弹不得。
上午十点,钟赤兵部队子弹打光了,于是他果断下令“上刺刀,取出马刀,给我狠狠地杀”。
随即他挥动马刀率先冲入敌军阵营。敌军看着勇猛的红军战士,顿时失去了抵抗意志,纷纷丢盔弃甲,四散逃跑。钟赤兵一直追到黑神庙前,却遇到了敌军一个团的援军。
由于敌众我寡,我军伤亡不少,在最危急的时刻,二营营长邓克明支援了过来,两营合并,与敌军展开殊死搏斗。
突然,一颗子弹飞来,钟赤兵腿部微微一颤,摔倒在地。警卫员胡胜辉赶紧上前,发现鲜血从钟赤兵右腿中涌出,血流如注,胡胜辉叫道“政委,您负伤了,我背你后撤!”
可钟赤兵挥了挥手说道“别声张,擦破点儿皮儿不碍事”。
随后他便忍着剧痛,在胡胜辉的搀扶下站了起来,胡胜辉只能搂住他的腰,将他放到一块石头上,说道“政委,您伤成这样,我需要给你包扎一下,再杀敌也不迟”。说完就把自己身上的衣衫撕了下来,给钟赤兵包扎伤口,此时钟赤兵的右腿已经血肉模糊,子弹形成了贯穿伤,在右腿上形成9个小孔,小腿腿骨完全断裂,胡胜辉一连包了10多块纱布,鲜血照样向外渗透,控制不住。
钟赤兵并没有慌张,他把苏振华叫了过来,让苏振华接替继续指挥战斗。而自己站不起来,就趴在石头上继续反击。团长谢嵩得知钟赤兵受伤后立即让人通知将他撤下来,可是钟赤兵却坚决不走,他说“我必须拿下这场战斗的胜利”。在接下来的的惨烈战斗中,钟赤兵最终因失血过多昏迷了过去。
当他苏醒过来,第一句紧张地问:“娄山关,拿下来了没有?”
身边的战士看到他醒了,连忙答道:“拿下来了!拿下来了!”
钟赤兵这才松了口气,身体完全放松下来,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休息了一会,钟赤兵缓过一口气来,立马起身,拿上武器准备返回前线。
战士们纷纷劝他留在后方把伤养好,钟赤兵回了一句:“先拿下遵义再说。”头也不回地走向战场。
2月28日,红军占领了遵义,钟赤兵伤势过重被送进了野战医院,医生检查发现,他的右小腿腿骨已经成了碎片,只能截肢才能保证性命。
战地医院手术条件非常简陋,没有消毒药和麻醉药,一把老百姓砍柴用的刀和一条断成半截的木匠锯,这些就是医生的仅有手术工具。
看着不忍的医生,钟赤兵反过来安慰医生没关系,他能挺得住。
整个手术过程中,木锯刺耳的声音刺透人心,钟赤兵躺在手术台上,豆大的汗珠不断从脸上滑落,他却没有喊过一声,剧烈的疼痛让他几次昏死过去,又再次苏醒过来。旁边15岁的小护士马湘花见此情形,实在忍不住心里的难过,边哭边配合医生完成手术。
整个手术进行了三个半小时,手术结束后,马湘花说“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合和这么强硬的汉子。”
术后没有麻药,钟赤兵的伤口长时间处于疼痛之中,但他内心却比伤口更加难过。因为他不停在想:“失去了右腿,我要如何带兵打仗?”此时的钟赤兵年仅21岁。
贵州的6月潮湿阴冷,钟赤兵术后伤口不幸被雨水淋湿,发生了感染,小腿肿得和大腿一样粗,高烧持续不退。在昏迷中,他口中不断地喊出“冲呀!杀呀!”对于他来说,没有任何事情比打仗更有劲头,也没有任何事情比残疾更令人失望。
彭德怀得知钟赤兵病情加重后去看望了他,特别叮嘱医生“一定要想尽办法救活钟赤兵!”
第一次截肢只截到膝盖以下,此时医生却不得不面临再次手术,把右腿膝盖以下部分全部截去,防止伤口感染。结果事与愿违,极端恶劣的医疗条件,伤口发生了第二次感染。
不得已,医生被迫进行第三次手术,这次直接从右腿根部完全截去,半个月内三次截肢手术让钟赤兵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痛苦,最后虽然保住了性命,他也永远失去了右腿。
对于自己失去右腿,钟赤兵说“是党救了我的命,我只有拼命为党,为人民,为革命多做贡献,才能感到问心无愧”。
战争没有给钟赤兵足够的休养恢复时间,接下来国民党对我党进行了反扑进攻。去或留成为了摆在钟赤兵面前的问题,他现在也有足够的理由退居二线,好好休息。
钟赤兵却告诉彭德怀“就是爬,我也要跟上部队,无论如何我不离开红军!”对于钟赤兵的决定,彭德怀既怜惜又欣慰,我军拥有这样的战士,何愁不能取得最终胜利!
过了不久,毛泽东、周恩来和三团政治委员杨尚昆来探望钟赤兵,毛泽东亲切地拉着钟赤兵的手说道“小鬼,又负伤了?”
钟赤兵听到这话,眼眶瞬间就红了,低头看着自己的右腿,一言不发。
此前,钟赤兵的左手拇指在战斗中被流弹击中,一根手指齐刷刷地被削掉,因为作战有功,指挥有方,毛泽东亲自为他颁发了一枚红星奖章,那时毛主席已经知道他顽强的作风,没想到这次受伤更为严重。
毛泽东知道钟赤兵内心很痛苦,于是笑着说道,“应该在庐山关给你立个碑,写上钟赤兵在此失腿一只!”
听到此话,钟赤兵急了,忙说“主席,我不想留在老乡家养伤,就是死我也要跟着部队走。”
毛泽东同意,说到“钟赤兵很能打仗,是有战功的,怎么能把他丢下不管呢,就是抬也要把他抬着北上!”
周恩来附和“马上传达主席的命令,绝不能把钟赤兵丢在老乡家里不管,要让他到中央卫生部休养连去,让人抬着他北上!”
伤心万分的钟赤兵听到这句话感动地痛哭流涕,就这样,他拖着一条腿,随中央直属部队开始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
中央休养连是一个特殊的连队,里面有很多体弱年老的领导同志和妇女家属,比如林伯渠、徐特立、吴玉章、邓颖超、贺子珍等都在休养连。
当时钟赤兵被编入1排2班,该连连长是夺取遵义中腿部受伤的三军团十团团长张宗逊,指导员是李坚真,党支部书记是董必武。
1935年8月,钟赤兵由川西北黑水芦花出发,开始了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苦长征,遇到悬崖峭壁担架上不去时,他便自己拄个拐杖前进,每迈动一步,腿上的伤口便剧烈的疼痛,钟赤兵的警卫员后来回忆到“钟政委过雪山时从没让人抬,他自己一点一点地慢慢爬,经常从高处滚下来,后来伤势稍微好一点,他就让战友把它绑在马上行军。”
在经过赤水时,我军突然遇到了一个营的敌军袭击,形势万分紧急,邓颖超下令:所有警卫员留下阻击敌人,其他人先行撤退!
30多位警卫员开始奋起反击,打退了敌人的几次冲锋,在危急关头,钟赤兵说道“你们走吧,把我放下,不要因为我拖累了大家”。
但警卫员们并没有放弃钟赤兵等伤员,他们冒着枪林弹雨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把钟赤兵等伤员拼死救了出来。
当路过北盘江时,部队再次遭到敌机扫射。因为事出突然,钟赤兵来不及隐藏,正暴露在一条河岸边,密集的子弹扫射下来,眼看着就将击中钟赤兵。万分危急之时,贺子珍一个箭步扑在了钟赤兵身上,用身躯挡在了他的前面,敌机飞走后,贺子珍成为了一个血人,受伤十分严重,伤口多达17处,差点因此死去。看着浑身是血、昏迷过去的贺子珍,钟赤兵默默流下了眼泪。
当毛泽东得知贺子珍重伤后,立即赶来看望贺子珍,贺子珍说“我还是留下来吧,你们先走,不要脱离部队!”
可毛泽东坚决不同意,他说“我就是抬也要把你抬走,你正好和钟赤兵做个伴!”,说完,他就把自己的担架和一个强壮的警卫员留给了贺子珍。
在长征途中,勇敢的钟赤兵得到了另一个人的注意,她叫危秀英,江西省瑞金县叶坪乡乌泥塘乡人。危秀英从小家境贫穷,小小年纪就当了别人的童养媳,什么脏活、累活都干过,平常还要遭受婆家的毒打。但即使这样,也没有磨灭她心中对生活的热爱。
当她得知红军要路过自己的家乡时,20岁的危秀英欣喜若狂,她果断报名从军,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虽然危秀英从小营养不良,但他瘦小的身躯中却总能爆发出巨大的能量。长征途中,她扛的行李是女兵中最多的,她还同时照顾着4名伤员,对每一位伤员都进行无微不至的关怀。
危秀英经常注视着一瘸一拐的钟赤兵。看到钟赤兵关心别人,委屈自己,危秀英对钟赤兵心中多了几分敬畏。在路上,危秀英对钟赤兵的关心就逐渐多了起来,两人越走越近,逐渐产生了感情。
1935年底,钟赤兵和危秀英在瓦窑堡结为夫妻,成为长征途中的26位红军伴侣之一。
1936年10月,钟赤兵随部队来到陕北,考虑到钟赤兵的战功和军事领导才能,组织安排他担任陕北苏维埃政府军事部长,随后又提拔为军委一局局长,送到苏联边休养边培训学习。
1937年,钟赤兵和刘亚楼、卢冬生等人前往苏联,用了6半年的时间才终于抵达莫斯科,在共产国际的安排下,他们和几名伤员住进了郊外的红十字会疗养院。身在异国他乡,当得知国内百团大战歼敌三万日伪军时,钟赤兵与战友忘情地拥抱在了一起,却不小心摔倒,这一摔十分的幸福,把大家也都逗乐了。
为了尽快恢复体力参加战斗,钟赤兵学会了独腿骑马,又在克里姆林宫医院进行了一次手术,拄起了拐杖走路,最开始,钟赤兵每次练习只能走三五十米,但经过长期的训练,他竟然可以一口气走上一两公里,这种坚强的意志深深地感动着身边的工作人员。
经过三个多月的休养,钟赤兵终于恢复了体力,先后进入苏联共产国际党校、伏龙芝军事学院培训,虽然钟赤兵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将学习当成了政治任务,先学俄语、再学知识,天天读书、记笔记、做分享。
那段时间,钟赤兵十分刻苦,虽然很累却发自内心地开心。每天他总会第一个到教室,最后一个离开,除了学习军事知识外,他还阅读了大量的马列书籍,为接下来的政工工作打下基础。
1945年,钟赤兵回到祖国,担任了北满军区政治部主任,东北人民解放军后勤司令部司令员,解放军特种兵团司令部政委等职务。解放后担任军委民航局局长,后又于1961年调任国防科委副主任,辅佐聂荣臻元帅主持科委工作。
王家烈
1954年,恰逢春节举行茶话会,当时王家烈作为民主人士和钟赤兵一同参加了座谈会,当时王家烈并不知道独腿将军钟赤兵因自己部队作战致残,他走到了钟赤兵面前,深鞠了一躬,问道“请问将军贵姓?右腿缘何造成?”
钟赤兵笑了笑,说道“鄙人姓钟,名赤兵,腿吗,乃被贵军双枪兵在娄山关借走了,也不知先生何时送还?”
此话让王家烈羞愧难当,他双手合十,说到“久仰久仰,罪过罪过,久闻将军大名,请钟将军从重发落!”
时隔多年,钟赤兵并没有停留在过去的错误上,他说到“王老先生,这些是过去的事,历史已翻开了新的一页,以后我们还要一同共事,共商治黔大业呢!”
王家烈深受感动,紧紧地握住钟赤兵的手,说道“钟将军真是大将风度,王某佩服佩服!”
1955年9月27日,钟赤兵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81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他知道自己的命是党救回来的,当时彭德怀找到钟赤兵,问他“你还有什么要求吗?”
他说“我参加革命不是为了当什么官,多少比我优秀的干部死在战场上,连名字都不知道,我怎么能计较评什么军衔呢?”
1971年8月,毛泽东在长沙讲话中说“钟赤兵这个人是被敌人打断了一条腿,是在娄山关被打掉的,你们不要歧视他,他可以到广州军区。”因为主席的这句话,钟赤兵被调任到广州军区任副司令,负责军区的作战和训练工作。
1975年8月钟赤兵又重返国防科委,当年12月20日,61岁的钟赤兵因病在北京逝世,走完了他光辉而炙热的一生。
1976年2月26日,总政治部批准钟赤兵为革命烈士。
钟赤兵生前有三条规矩:一不怕死,二不贪污,三不腐化。尽管负伤致残行动不便,但钟赤兵始终为党的工作殚精竭虑、尽职尽责,他说“我参加工作时一无所有,党给了我一切,我的一切都是属于党的”。
他完成了他的誓言。
来源:千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