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晚刷短视频,又刷到83版《大侠霍元甲》片头,叶振棠嗓子一吼,评论区瞬间挤满60后大叔大妈。41年前的老歌,怎么还能把一群快退休的人当场唱哭?
“我妈一听见前奏就起鸡皮疙瘩。
”
昨晚刷短视频,又刷到83版《大侠霍元甲》片头,叶振棠嗓子一吼,评论区瞬间挤满60后大叔大妈。41年前的老歌,怎么还能把一群快退休的人当场唱哭?
当年没手机没网,广东台一播,整条村就一台彩电。
谁家要是提前十分钟占好座,晚饭都能多吃半碗。
霍元甲一掌劈碎“东亚病夫”木牌,全村跟着鼓掌,小孩第二天上学都在比划那招“迷踪拳”。
主题曲更绝,卢国沾写的词像直接往血管里灌辣椒水——“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一句就把憋屈吼出来。
那时候港剧进内地,头一回听见粤语歌不骂“鸟语”,反而跟着哼。
旋律一起,连平时最抠门的小卖部老板都舍得把电视音量拧到最大,整条街免费听。
后来梁小龙单飞演《陈真》,大家以为续集狗尾续貂,结果他一袭白衣踢馆虹口道场,观众又齐刷刷坐回电视前。
主题曲换成《大号是中华》,照样听得人头皮发麻。
我爸当年在部队,连队集合前拿这歌当起床号,班长说比军号还提神。
现在回头看,那批人其实不是在追武侠,是在追一种“终于能挺直腰”的爽感。
改革开放刚起步,外面全是新鲜玩意儿,心里却憋着一口气:咱不能再被叫病夫。
霍元甲和陈真就像替他们把气撒出来,顺带把“中国”两个字喊得震天响。
所以每次老歌翻红,60后们不是怀旧,是复习当年的心跳。
年轻人听的是复古节奏,他们听的是自己曾年轻过的证据——原来我们也曾热血沸腾,也敢把世界吼到静音。
歌一停,屏幕黑掉,我妈抹了把眼角:“当年听着这歌追你爸,现在听着这歌哄孙子。
”
一句话,把时代和体温全缝在一起。
来源:老崔音乐天天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