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丧事1天办完,亲戚都不通知?传统丧礼正在消失,原因是什么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9-05 10:56 1

摘要:爸妈走了,最后一面没见着,连坟头都没赶上,这成了我心里拔不掉的刺。

爸妈走了,最后一面没见着,连坟头都没赶上,这成了我心里拔不掉的刺。

湖南老家现在流行“一日葬”,早上咽气,下午下葬,晚上亲戚才在群里刷到消息,像收到一条普通通知。

我堂哥说,不是不想办,是真没人。

青壮年全在珠三角拧螺丝,请假一天扣两百,来回路费上千,老人心疼钱,干脆一句话:别折腾。

村支书更直接,县里发了红头文件,提倡绿色殡葬,流程越短越给补贴,谁拖三天谁自己掏场地费。

去年腊月,隔壁李奶奶凌晨走的,天亮儿子从广州打视频,让邻居帮忙擦身穿衣。

殡仪馆的车十点进村,十一点火化,十二点下葬,全程不到俩小时。

坟前摆的纸花还是去年清明剩下的,颜色褪得发白,风一吹就散。

最难受的是,李奶奶活着时最爱热闹,逢人就念叨“等我走了,要唱三天大戏”。

结果戏台没搭,连哭丧的都没请,只有村口广播循环播放“节哀顺变,注意防火”。

现在村里老人聚会,话题从“谁家棺材木料好”变成“谁家孩子孝顺,提前给买了公墓”。

公墓便宜,三千块包二十年,比请八仙抬棺划算多了。

年轻人觉得挺好,生前带老人吃顿火锅,比死后烧纸强。

但老人心里过不去。

张大爷偷偷攒了五千块,打算给自己办个“老式道场”,被儿媳妇一句“浪费钱”噎得半夜掉眼泪。

他说:“不是怕死,是怕死了像丢垃圾,唰一下就没了。

政府建的殡葬服务中心确实省钱,花圈、寿衣、骨灰盒全打包,最低只要八百八。

可那地方在镇外荒坡上,去一趟得骑二十分钟摩托,老人嫌远,说“像被发配边疆”。

更魔幻的是“云祭扫”。

清明那天,我表弟在抖音开了直播,对着手机磕头,弹幕飘满“爷爷保佑我考研上岸”。

爷爷生前连智能机都不会用,现在倒成了赛博菩萨。

说到底,不是仪式变短了,是农村被抽走了人气。

当葬礼连抬棺的壮劳力都凑不齐,再厚的黄历也翻不出热闹。

想让老人走得体面,先得让活人活得有盼头。

村卫生室能报销降压药,广场上有人跳广场舞,小卖部能买到十块钱三斤的橘子,比坟头摆满金山银山实在。

最后一句话:

活人把日子过好了,死人才能安心睡。

来源:村庄全记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