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放灯的人少了,河里漂着二维码,祖先看不懂也活该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6 10:42 1

摘要:去年今天在杭州西溪湿地看见好几千人放电子河灯,手机扫一下就有全息投影。说是环保省纸,钱倒是比以前花得多。道士收红包给人念往生咒的录音,那些音轨还能循环播放,省了多少人力成本。

去年今天在杭州西溪湿地看见好几千人放电子河灯,手机扫一下就有全息投影。说是环保省纸,钱倒是比以前花得多。道士收红包给人念往生咒的录音,那些音轨还能循环播放,省了多少人力成本。

老张家上个月拆迁,最后扫出来十口棺材。街道办说现在火化必须选环保骨灰盒,材料是可降解的,三年就化了。棺材板卖废品才五百,买个骨灰盒二维码扫墓得五千。儿子说以后不用回老家上坟了,在APP里点个蜡烛就行。

西安碑林博物馆来了批大学生,穿着汉服跪拜数字屏里的虚拟祖先。导游拿着激光笔指着屏幕说“这是你们先祖”,有个女孩问“我们先祖几斤几两重呀”,讲解员半天没词。现在年轻人连黄纸元宝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烧纸钱被城管追着跑,转头给电子香火钱冲榜捐了八百。

深圳科技园搞了个AR中元节,员工戴眼镜能看到祖宗全息影像。结果程序员代码写错了,所有祖宗都变成奥特曼模样。领导说这叫创新,市场部连夜改宣传稿,把“传统文化”改成“元宇宙体验”。

苏州河岸边有人烧纸扎空调,说是给阴间父母解暑。城管说污染空气不让烧,当事人急得跳脚:“活人能开空调,死人就得热死?”最后把纸扎空调拍照发朋友圈,配文“云上尽孝”,点赞比之前多三倍。

江西婺源老宅子塌了,瓦当碎片上刻着“民国二十三年立”。村里凑钱修缮,要挂二维码介绍历史,老人直摇头:“扫什么码,我爷爷当年住这里,这砖缝里还嵌着他的烟头。”现在扫码能看到虚拟复原的祖宅,就是缺那股子烟火气。

北京798艺术区展出了“赛博中元祭”,全息河灯在展厅飘,观众打赏虚拟纸钱换积分。策展人说这是传统与科技结合,观众却对着飘来飘去的LED灯发呆,“这玩意要是真能超度亡灵,阴曹地府早该上市了。”

上海外滩有人放河灯,灯里装了LED灯泡和蓝牙音箱。一盏灯突然响起来周杰伦的《青花瓷》,放灯人说这是“给祖先的新歌单”。江面漂着五颜六色的电子灯,看着倒像水污染监测仪。

山西平遥古城的民宿推出“中元节主题套房”,入住就能扫码看祖先故事。客人抱怨房间WiFi断断续续,“活人信号都不稳,指望祖先保佑?不如直接给我个香炉烧纸管用。”老板说现在年轻人追求仪式感,其实他们要的不过是朋友圈素材。

成都锦里景区摆出“科技祭祀体验区”,游客用VR瞻仰虚拟祠堂。有个小孩好奇问“屏幕上这些人真能保佑平安吗”,工作人员答:“只要程序没出bug就行。”孩子他妈赶紧捂住嘴,生怕孩子说出更难听的。

最近新闻说某高校研究量子祭祀,宣称能用量子纠缠联系阴阳两界。项目组招学生志愿者测试,报名费每人三千,附赠量子纠缠手环。不知这算不算科技诈骗,反正买的人不少,毕竟“科学养老”听起来比烧纸高大上。

前两天路过公墓,保安举着喇叭喊“禁止焚烧”。旁边树丛里突然冒烟,一对老夫妇偷偷烧纸钱,看见保安就躲。老太太嘀咕:“不烧这玩意儿,老张在那边吃什么?”年轻保安也不劝了,低头玩手机,直播间正播“中元节AR祭祀教学”。

现在连烧纸钱都被说封建迷信,那中元节到底该怎么过?老祖宗的东西丢了大半,新生的全是科技包装。你说这样对不对?管他呢,反正扫个二维码也就三十秒,比磕头快多了。

来源:覃覃有事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