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实话,两年前我看到别人家4岁的孩子能流利地用英语跟外国人对话时,心里真的特别焦虑。再看看我家5岁的女儿,连ABC都说不全,我当时就慌了。
说实话,两年前我看到别人家4岁的孩子能流利地用英语跟外国人对话时,心里真的特别焦虑。再看看我家5岁的女儿,连ABC都说不全,我当时就慌了。
那天从朋友家回来,我忍不住问女儿:"宝贝,你想学英语吗?"
她撇撇嘴说:"不想,英语太难了,我听不懂。"
看着她那副抗拒的样子,我心里更着急了。周围的孩子都在上各种英语培训班,我们再不开始,岂不是要输在起跑线上?
可是当我真正开始给她报班、买教材的时候,却发现效果并不理想。昂贵的外教课,她坐在那里发呆;各种英语绘本,她翻两页就扔一边;就连那些据说很火的英语启蒙APP,她也是玩两分钟就没兴趣了。
直到有一天,我无意中发现了一个改变一切的小细节。
那天晚上我在厨房做饭,无意中哼起了一首英文儿歌:"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没想到在客厅玩积木的女儿突然跟着哼了起来。虽然发音不标准,但是节奏和旋律都对了。
我赶紧跑到客厅:"宝贝,你会唱这首歌吗?"
她有点害羞地点点头:"我在动画片里听过,很好听的。"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原来孩子不是不喜欢英语,而是我们的方法不对。她需要的不是枯燥的课堂教学,而是在自然、轻松的环境中接触英语。
后来我了解到,这就是语言学习中的"自然习得理论"
——孩子学母语的过程就是通过大量的听、模仿,然后自然而然地开口说话。英语启蒙也应该遵循同样的规律,从输入开始,而不是强迫输出。
我开始彻底改变策略。首先,我把家里变成了一个"英语环境"。每天早上起床后,我会播放轻松的英文儿歌当背景音乐;吃早餐的时候,我会用简单的英语跟她聊天:"Good morning, honey! How did you sleep?"
刚开始她听不懂,我就用中英文混合着说:"Good morning是早上好的意思,honey是宝贝。" 慢慢地,她开始能理解这些日常用语了。
最重要的突破来自于我们的"英语动画时间"。我精心挑选了一些简单有趣的英语动画片,比如《Peppa Pig》《Blue's Clues》等,每天固定时间看30分钟。关键是,我不再强迫她必须理解每个单词,而是让她纯粹享受故事的乐趣。
神奇的事情开始发生了。大概坚持了3个月,有一天她突然指着电视里的小猪佩奇说:"Muddy puddles!" 我当时激动得差点哭出来,这是她第一次主动说出完整的英语短语。
更让我惊喜的是,她开始主动要求看英语动画片。有时候我说该看中文动画了,她还会撒娇:"妈妈,我想看Peppa,我喜欢她说话的声音。"
半年后,我发现她已经能听懂很多简单的英语指令了。我说:"Please put your toys away",她就知道要收拾玩具;我说:"It's time for dinner",她就知道该吃饭了。
真正让我震撼的是一年后发生的事情。那天我们在超市遇到一个外国小朋友,那个孩子主动跟她说:"Hi! What's your name?"
我以为女儿会害羞地躲在我身后,没想到她大方地回答:"Hi! I'm Emma. Nice to meet you!" 然后两个孩子就用英语聊了起来,虽然语法不完美,但交流完全没问题。
那一刻我才真正理解了什么叫"语言天赋"。其实不是有些孩子特别聪明,而是我们给了他们正确的学习环境和足够的时间。
现在两年过去了,女儿已经能够独立阅读简单的英文绘本,能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还会纠正我的发音错误。更重要的是,她对英语保持着浓厚的兴趣,经常说长大后要当翻译官。
回想这两年的英语启蒙路,我最大的感悟就是:不要着急,不要强迫。孩子的语言学习有自己的规律,我们要做的不是当老师,而是当一个好的"语言环境创造者"。用心陪伴,耐心等待,每个普通的孩子都能在英语的世界里自由翱翔。
来源:趣说A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