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兰水清风润初心,漫步仙游一中校园,但见古榕苍翠,校舍整洁。一群青少年捧着书卷穿过阳光,襟袖间仿佛带着千年古邑的文脉沉香。忽然间我看到了廊道墙壁上八个遒劲的字体:“仁义礼信,忠孝廉耻”笔画挺拔,如苍松立地,又似春风化雨,悄然渗入青砖黛瓦之间。据校方介绍,这是20
八德铸魂育新人
郑志忠
兰水清风润初心,漫步仙游一中校园,但见古榕苍翠,校舍整洁。一群青少年捧着书卷穿过阳光,襟袖间仿佛带着千年古邑的文脉沉香。忽然间我看到了廊道墙壁上八个遒劲的字体:“仁义礼信,忠孝廉耻”笔画挺拔,如苍松立地,又似春风化雨,悄然渗入青砖黛瓦之间。据校方介绍,这是2013年一中111周年校庆时校友龚旗煌所书,我不禁驻足沉思:这穿越时空的八德箴言,如何在今日校园里生根发芽,蔚成“一校一品”的思政气象。
仁者爱人,润物无声。 “仁”乃儒家德性之巅,如月出云岫,光照人寰。孔子言“仁者爱人”,非止亲缘之爱,实为广厦万间之胸怀;孟子谓“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譬如见稚子坠井、观花叶零落,皆生怵惕之情。此心推己及人,便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扩及万物,则成“仁民爱物”的天地气象。在仙溪木兰畔,仁是保和堂捧给行人的一碗凉茶,是学子扶起跌童的纤手,更是现代社会中那份未曾泯灭的温润与共情。
义礼相承,知行合一。“义”为脊梁,“礼”为血脉,二者相承,恰似木兰溪水映照大蜚山影——刚柔互济,动静相生。孟子曰“义,人之正路”,在这片兴化古邑,义是蔡襄端明殿上直言不讳的奏疏,是樵夫拾金不昧的伛偻背影;更是今人面对利弊抉择时,心中那杆不偏不倚的秤。而“礼”非桎梏,乃是人间温情的秩序化。孔子言“克己复礼”,仙游一中“以科技报国为义,以守护绿水青山为礼!”。让“义”不再是古籍里的虚词,而是航天梦、扶贫志;“礼”也不仅是揖让周旋,更是网络文明、生态责任。礼之本在敬,敬天地、敬人伦、敬草木春秋,终成一座城的温润气度。
信廉立骨,正气兴邦。“信”是兴化子民血脉里的基因,是木兰溪畔千年不渝的契约精神。孔子叹“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政治上有“民无信不立”,民间却藏在一句“明早店门依旧为你而开”的寻常话中——守信,是一座城最大的不动产。在校园里,它则是学子考场中笔落无声却雷霆万钧的自律。而“廉”如闽中大蜚山,棱角分明、刚直不阿。古谓“廉者,政之本也”,孟子言“取予之间见操守”,脚下的地、头顶的天,自有正气纵横、风骨长存。信廉之心,从来不是高堂训诫,而是市井烟火里那碗端得正、吃得安的热饭。信廉立骨,立的不仅是君子之风,更是一城一地之格。信廉立骨,便是教人行止有尺、言语有钉。当诚信成为一座城的底色,当清廉化作一代人的本能,则文脉不断,脊梁不斜,仙游风骨自在这片土地上屹立千年。
忠孝铸魂,家国同脉。“忠”是大蜚山巅挺立的松柏,根系深扎岩缝,枝干向阳而生。而“忠”非愚顺,乃是竭诚尽责的脊梁。蔡襄修洛阳桥,三奏其事而不辍,是谓忠於民生;学子挑灯夜读,父母田间的躬身劳作,亦是忠於本分。忠之大者,在勿欺心、勿欺世,即便逆耳亦要谏真言,此方为“忠之大道”。孔子言“勿欺也,而犯之”,忠之大义,在于以良知为尺、以道义为航,即便逆流亦守初心。“孝”则是木兰溪水般的绵长温情。孝之难不在养口体,而在“色难”,即眉目间那缕自然流露的敬爱,是一整个民族对来处的温柔回望。一中校史馆内,陈列着两位特殊校友的事迹:一位抗战时期冒死传递情报的学子,诠释了“忠即尽责”的信念;另一位是当代扎根西北的选调生,家书中有言:“孝亲者亦当孝民之恩。”忠孝铸魂,铸的是一代人的脊梁与心肠。忠以承责,孝以续爱;忠孝合一,便是家国天下最沉稳的底色。在这片土地上,它们从未远去,只是化作晨读声、耕作影、灯火亲,生生不息。
耻立心防,明德自省。“耻”是蜚山兰水间最后一道心防,是夜深人静时叩问良知的那声钟响。孔子曰“行己有耻”,并非苛责,而是教人存一份对底线的敬畏——譬如学子考场中宁留白不窥旁的脊梁。孟子谓“羞恶之心,义之端”,在这片土地上,“知耻”是木兰溪水清浊自照的清醒,是红砖古厝门楣上“诗礼传家”的警训。它非为束缚,实为拒一分恶,守十分善;知一时耻,护一生节。当下耻之心愈显珍贵。它不在高谈阔论间,而在转身拾起垃圾的刹那,在拒绝浮名虚利的沉默一笑。知耻近乎勇,勇在敢于对污浊说“不”,对初心说“是”。惟此,方使文脉有魂,人行有光。
八德新韵,古今同辉。当清风佛面时,我仿佛听见朗朗书声与千年先贤的对话正交织成曲——这曲调,名曰传承。千年八德,非沉埋于史册的旧训,而是流淌在木兰溪水里的永恒清音。其对内修身,塑仁心、立义胆、守廉行、知耻境,如大蜚山山雾,滋养个体性灵;其对外践行,循礼度、重信诺、尽忠责、敦孝道,似闽中巷风,温润人间百伦。昔时朱子化闽,蔡襄守土,皆以八德为经纬,织就兴化大地的精神图腾。而今纵世殊时异,其核不改——仁可纳AI伦理,义能衡商业天平,廉以立政务清风,耻以警网络言行;礼在跨国交流中不卑不亢,信于虚拟交易里一字千钧,忠体现为职业信仰,孝延伸为文化传承。
《大学》言“修身而后家国天下”,八德即是那最初的台阶。古树新枝,生生不息。让我们携这千年薪火,行于现代校园,让道德的根脉,穿过中小学、越过大学城,在新时代的土地上终成参天之势,荫庇人间。
责编|林圣裕 编审|郑志忠
传播仙游声音·讲述仙游故事·展示仙游形象
来源:仙游报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