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某品牌的冰淇淋含有致癌物”。2025年6月10日晚间,一则短视频内容在网上迅速传播,并引起众多网友围观,视频浏览量很快就达到7.7万次。一时间,人们对于该品牌冷饮的食品安全产生担忧和质疑。
“某品牌的冰淇淋含有致癌物”。2025年6月10日晚间,一则短视频内容在网上迅速传播,并引起众多网友围观,视频浏览量很快就达到7.7万次。一时间,人们对于该品牌冷饮的食品安全产生担忧和质疑。
当晚21时许,名为“某师兄”的社交账号,突然在某短视频平台发布一则视频,内容显示为某冷饮品牌产品配料表图片,并配文声称该品牌冷饮含有多种致癌物。据了解,该视频中所称的品牌,是当地一家具有多年历史的大型冷饮品牌企业,知名度较高。该企业旗下生产多款产品,销量较大。由于当时正值夏季,正是冷饮类消暑食品销售的旺季,该视频一经发布,就引发网友对该企业的大量质疑和抨击,很多网友还对食品安全产生担忧,并有大量消费者投诉、退货。
江西省宜春市樟树市公安局网安大队在工作中发现该“热播”视频后,立即对相关情况展开调查核实。而就在此过程中,警方接到该品牌负责人报案,称网上所发布的视频内容均为捏造的虚假信息,导致其公司接到大量消费者投诉和退货。
接警后,樟树市公安局网安大队民警迅速展开调查。经对该冷饮产品的检测报告、公司营业执照、食品添加剂等材料证明进行核实后,查实该视频中所提到的冷饮产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企业正常经营,该视频存在编造虚假信息、故意引导等情况,引起大量消费者恐慌。
在掌握大量证据后,6月11日,樟树市公安局网安大队对视频发布者王某进行调查,王某对其编辑发布虚假视频的行为供认不讳。据王某交代,其在购买该品牌冷饮后,在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并未检测、核实清楚的情况下,就对该产品配料表中的单独成分进行解读,并为吸引眼球博取关注,将视频发至互联网。
“实际上,王某早就意识到自己发布虚假视频将会面临的问题。”据办案民警介绍,视频发布当晚,王某关注到评论区有人质疑其视频内容的真实性,并在告诫其可能涉嫌违法后,王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迅速删除了该视频。“在视频发布几个小时后,王某幡然悔悟,主动删除下架了该视频。”办案民警说。
由于王某编造传播谣言,扰乱公共秩序,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最终,公安机关对其在网上散布谣言的违法行为做出行政处罚。
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尽管王某已经删除了视频,并受到法律的制裁,但对企业和社会已经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恶劣影响。据警方介绍,企业在报案时表示,该视频发布后,一些该品牌冷饮代理商纷纷致电企业,询问具体情况,并表示担心产品有问题,不敢继续进货。
“网络谣言已经成为危害企业健康发展、社会安全稳定的顽瘴痼疾,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进行打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怀胜表示,无论是民法典、刑法,还是近期出台的民营经济促进法,都有关于涉企网络谣言的规定。近年来,针对涉企网络谣言打击治理,公安机关展现出严打姿态,对于以歪曲事实、恶意剪辑、伪造材料等手段在网络平台炮制涉企谣言,甚至待煽动起舆情后再以删帖之名实施敲诈勒索的行为,进行迅速有效的打击治理,有力震慑了违法犯罪行为。
“下一步,公安机关将继续保持对网络谣言的高压严打态势,强化技术支撑,织密监测网络,以更严举措、更实作风筑牢网络谣言防线,为公众营造安全、清朗网络环境。”樟树公安网安部门负责人说。
- END -
选题策划|法治网研究院
文|哈建伟
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