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的上一篇文章《融资与投资的悖论》发表之后,有读者看完之后发表评论说,感觉内容没有更多实质和指导意义的干货,并不能提供什么参考、借鉴和学习的现实价值与作用。对于读者的评论与感触,我非常认同并理解,因为那篇文章,我原本也只是想,呈现其中的部分色彩,释放个中的某种
我的上一篇文章《融资与投资的悖论》发表之后,有读者看完之后发表评论说,感觉内容没有更多实质和指导意义的干货,并不能提供什么参考、借鉴和学习的现实价值与作用。对于读者的评论与感触,我非常认同并理解,因为那篇文章,我原本也只是想,呈现其中的部分色彩,释放个中的某种滋味,分析其中的普遍现象而已,并没有思考和涉及相关融资问题的具体处理与解决。
既然有读者朋友提出了这个问题和看法,或许还有这方面的需求与困惑,而我又恰恰经历和体验过,N多次的融资与投资方面的对接和谈判,其中,还有几次是自己在完全的主导或者为主要负责人,包括了高级职业经理人和自主创业,这两个阶段的不同身份与主体,意向资金规模也从几百万到上亿(这个量级主要是在企业做总经理时的经历与体验)不等,应该说,还是有着确切与事实的决策和把握,自然也就算有相应的发言权吧。
由于经历的融资与投资接洽、谈判的过程和对象,时间跨度相对比较长(从本世纪之初开始,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几乎就没有真正的间断过),区域也相对比较广(从北京到云南再到四川),投资人则包括了专业投资机构、策划机构(品牌、营销)、企业(非专业投资型)、个体资本和第三方代理机构等,可以说,是已经比较全面了与深入了。
从我的经历和经验来看,每个时期的融资与投资,都有其当时的特色、烙印和表现。比如,在口罩之前,资本更喜欢关注、审视和钟情于市场概念、产品卖点与商业模式。另外,就是行业(市场)当下的态势表现与未来发展的趋势和空间几何。还有,就是品牌当下的影响力、美誉度、价值力和发展后劲与趋势如何。而若创始人拥有超前的个人魄力兼商业价值(含模式)高度,那么就算是纯粹的创新领域与方向突破,也是资本追捧和热衷的对象与主题。
那时候,高回报与高风险成正比的概念和理念,可以说是深入和交融于资本之心,本着高风险和高回报的资本理念、动机与模式,因此,冒险和对赌形式就比较流行与风行。那些回报稳而小的投资,轻易就会被边缘化并冷清处理,用当时资本方的话说,就是没意思,不过瘾,不好玩,再加上没劲。而高风险与高回报的投资,则一众资本蜂拥而至。至于融资方当下的实力与基础,分量反倒显得不是那么重要和心急。
而口罩之后,资本的方向、兴趣和追求开始转移和变更赛道,首先,他们更加关注、审视和考量投资的风险与压力,利益回报和价值创造慢慢退居了二线,也就是说,先要尽可能确保资本的安全性。另外,仅仅依靠概念、理念、产品、模式、品牌、模式和创始人等元素,已经不能产生足够与完全的吸引力、号召力、价值力和整合力,还需要有由核心差异化、知识产权和市场刚需等方面,共同构成和打造的硬核竞争壁垒与防火墙。
还有,资本更加看重和权衡,融资方的现有实力、基础、态势和综合表现,在这其中,主要涵盖了产品(服务)、团队、自有配套资本、市场模式与占有率、核心竞争力(规模、知识产权、成本、创新力、国家产业政策和商业信用等)、市场规模与空间、未来消费刚需指数和核心骨干状况等。一旦其中有所缺失,就很容易被资本定义为拐腿与风险,从而被资本所冷漠和放弃。
确保资本的安全和稳定回报,已经成为了一种投资主流与风向,高回报与高风险已经不再那么风靡和热捧,对赌的心态和需求也没那么旺盛与高昂,从某种意义和程度上来说,资本更趋向于企业的现有规模与稳定态势、经营和回报稳健、产品(服务)市场刚需、消费前景、国家产业政策和差异化核心竞争力等方面。
当然,资本总有其不变的本质与共性,无论处于怎样的经济环境和商业态势与模式,风险控制和利益回报总是资本的铁定原则、核心诉求和终极目标。追求高回报自然就要直面高风险,反之,若是偏重于求稳,那么风险的范畴就会偏小和压力向低。另外,还有短期与快速、长期与稳健等共性。
一个企业或者项目,在当下若想要成功和稳健(非饮鸩止渴式)融资,那么就需要注意和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首先,是明确自己的融资目的、目标和模式;其次,确定为融资所准备付出的价值与代价;再则,资本将会得到什么和如何保障;还有,精准提炼自己的综合竞争优势与未来发展优秀潜质;最后,需要找准并精准呈现,吸引资本兴趣与关注和提升资本信心与动力的焦点内容。
二、设计和制作一份洞察态势与趋势、拥有差异化核心竞争力、彰显企业价值主张与使命和可行性的商业计划书。其中的关键,就是在事实和现象的基础上,加入设计、构思、规划和展望的元素与色彩,从而呈现出更好的画面感和提升结果导向力。
三、构建和呈现必要的融资基础、框架与条件,主要包括商业模式、产品(服务)、团队、知识产权、配套资金、盈利模式、市场营销、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等。
四、对整个市场和行业现状的明确认知、精准理解和强力把握,自己又采取和运用了什么特别、独特与得力的举措,并取得怎样的成效(初步),试想,假如自己对当下都没有明确概念和确切内容与形式,那么又如何谈未来与趋势。
五、对未来和趋势的分析、判定、把握和掌控等,不能看不清、找不到和抓不着(住)未来与趋势。资本虽然非常在意并看重你的现在,但更关注并笃定你的前景与钱途。
六、富有魅力与吸引力的权益分配模式与良好的利益保障举措,主要是基于企业(项目)的综合稳定、稳健表现和良好发展,至于资本自己的利益,他们早就已经笃定并设计和规划好了。
七、理顺和明确自己的商业理念与模式,并且随时、随地都可以自主、流利、激情和富有感染力的呈现与表达。同时,积极和广泛寻找相关的机会与场景,也就是所谓的资源整合意识强。说穿了,就是要把自己的融资需求,在特定的资源与渠道广泛和深入传播。
由于各资本之间的价值主导、兴趣领域、利益诉求和目标追求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对于融资方的背景(区域、产业、产品、实力、规模、团队、知识产权、市场营销和赢利态势等)和前景(商业动态、产业政策、市场刚需、发展趋势和行业竞争等)的关注重点与方向各有不同,需要通过双向真诚与坦率的沟通和探讨,然后根据各自所需而区别对待和考量,再加以全面的分析和事实的判定,如此,才有可能达成共识并最终融资成功。
图片来自头条君,谢谢!
来源:木老二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