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时零售们”终于解构了“新零售”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6 17:24 1

摘要:互不服气的“经济风云人物”王健林和马云立下赌约:十年后(到2022年),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达到50%,王健林输给马老师一个小目标,反之马老师输一个小目标。

1

2012年12月12日,央视年度经济人物颁奖晚会,是中国现代商业四十年来最值得铭记的大事件。

互不服气的“经济风云人物”王健林和马云立下赌约:十年后(到2022年),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达到50%,王健林输给马老师一个小目标,反之马老师输一个小目标。

一年后,王健林以1500亿身价荣登中国首富,又两年后万达香港上市,王健林身价再次大涨,以2200亿再登中国首富,王老板年会上高唱《向天再借五百年》,意气风发。

2017年,万达帝国达到巅峰,王老板手握200多个万达广场,十几个万达城,80家五星级酒店,两家美国电影公司,1300多家影院。

此时距离马王的世纪赌约,已经过去了近五年,时间也近一半。

另一边,在马老师的带领下,电商的发展更像是开创了新纪元。

随着每年双十一的屡创记录,日成交额350亿到500多亿再到上千亿,只用了四年时间。电商在社会零售总额的占比也在快速攀升,从2012年的占比6.1%,快速升至2016年的14.9%。

阿里2014年在纽交所上市,以融资220亿美元创造了当时最大的IPO记录,马老师也以1500亿身价打破了王健林那几年对“中国首富”的垄断。

然而,敏锐的马老师和王首富几乎同时发现,问题来了。

2

王健林感受的是房地产尤其是商业地产的强烈危机,随后就是王老板的各种壮士割腕,留下一线生机。

随后各家商业地产一地鸡毛,各种商场关闭,各种地产型零售商、卖货架的零售商纷纷破产、倒闭、整改、出售。

2025年,叱咤江湖三十年的家乐福仅仅象征性的挣扎了一下,就将最后四家门店完全交给了苏宁易购,没有一点声音,就彻底退场。

而马老师在2016年发现的问题是,电商发展的瓶颈马上就要到来了。

传统电商,由于其“延迟交付”和“弱体验”的两大特点,决定了其将很快遭遇天花板。

果不其然,几年后,电商增速明显变缓,虽然有直播电商、私域电商、社交电商、O2O等各种电商形式陆续发力,但电商的增长速度明显慢了下来。

2022年,电商在社会零售总额的占比达到了27.2%,而随后的2023年和2024年,该比例则分别是27.6%和26.8%。

所以,高瞻远瞩的马老师在2016年就提出了一个非常有前瞻性的理念——新零售。

马云认为:未来传统的电子商务将会被淘汰,线上线下物流要结合在一起,“人货场”需要重建,新零售将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无时无刻地为消费者提供超出期望的产品和服务”。

马老师固然厉害,但他看对了问题却没有开出合适的药方。或者说,整个阿里,没有人把马老师的战略方向转化成切实的行动方案。

于是,最近这些年的阿里,盒马几经沉浮,却没有走出适合自己的道路,零售通折戟沉沙,饿了么在外卖大战中输给了美团,淘宝买菜的社区团购2025年全面退出,而传统电商又在“消费降级”的浪潮中被拼多多偷了家。

阿里自己没搞明白的事情,当然也没法让别人明白。但马老师那些年太火了,“新零售”概念一出,就被无数媒体、行业协会以及各个企业甚至地方政府热捧,“新零售”以扫荡之势,冲击了几乎所有企业。那几年所有的行业论坛、大会,几乎必有“新零售”主题。

“己之昏昏”,无法使“人之昭昭”,跟着马老师和媒体热炒新零售概念的生产企业、经销商以及零售商,也陆陆续续掉入了各种各样的坑,在所谓的新零售概念上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企业数不胜数。

再次回溯2012年的“世纪赌约”,我们会发现近十二年的商业发展史,在那一个晚上被集中映射。

3

第一个出场的是“庄家”——央视,传统媒体中心化的代表,在传统媒体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十几年来,中心化媒体在互联网冲击下土崩瓦解。传统商业大传播、大分销、大生产的三根支柱,大传播首先轰然倒塌。

随后,以深度分销为代表的大分销也宣告退出了各大企业的营销模式。而以海量条码、全国布局的大生产,也独木难支,在“消费降级”的声潮中节节败退。

央视,目前仅仅能在传播中起到旗帜作用,大概只有年三十的春晚才能雄起一把,回味一下“中心化老大”的雄风。

而当年马老师和王首富打赌的平台——年度经济风云人物的评选,也在2014年后取消,彻底消失在了人们视野。

赌约当事人之一是王健林,中国商业地产的一号标志人物。2012年后的五年里,四登中国首富宝座,之后就是在不断反复折腾中迅速滑落。是传统商业零售从顶峰到崩盘的写照。

另一个当事人是马云。马老师是近十多年商业大变革的领导者和颠覆者,是“教父”级领袖。不但擅长“打破一个旧世界”,还擅长“建设一个新世界”。

在“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使命感召下,在“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的强大愿力下,在打着“赋能”旗号的一个个连横合纵下。阿里带领一众互联网平台型企业,完成了互联网商业基础设施建设最重要的那一部分。

从当时的赌约看,2022年中国电商的市场份额仍然不足零售总额的30%,马老师输了。但从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势看,马云赢了。

赢得很彻底。

然而,马老师最大的遗憾就是他的“新零售”,他知道零售必须要改变了,也知道改变的方向,但不知道该怎么变,即说不清楚,更做不清楚。还把很多企业带沟里了。

营销大家刘春雄老师说:就因为说不清楚,所以才叫“新”。

马老师是个战略家,既不懂互联网也不懂零售,但战略方向清晰精准。可惜的是阿里没人能帮他把“新零售”的方向跑通、做通。

有意思的是,最了解你的往往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敌人。

真正把马老师“新零售”做通的,是当年外卖大战中把阿里的饿了么打得满地找牙的美团。

4

王兴,一个“嘴炮没赢过,砍人没输过”的狠人,从千团大战到外卖大战,一路彪悍走来。因经常公开抨击竞争对手,被称为“互联网上最不会说话的人”。

王老板的路数跟马老师截然相反,马老师是大开大合充满激情的战略家,而王兴则像个算无遗策沉着冷静的精算师。

美团干得从来都不是什么让人垂涎三尺的暴利生意。相反,往往是什么苦逼它干什么,什么利润低它干什么。

本来就没什么利润的行业,美团一干,别人就彻底没利润了。美团一过,寸草不生,绝非浪得虚名。

就这样,靠着极致高效组织和极致算法,配合着攻坚战的疯狂补贴,美团已经从最初的团购业务,逐渐发展到涵盖餐饮、外卖、生鲜、打车、共享单车、酒店、旅游、买药、休闲娱乐等200多个品类服务。

美团也因此成为“最没朋友”的公司,一大半的平台型互联网公司跟美团是竞争对手,包括但不限于阿里、京东、拼多多、携程、滴滴、58同城、叮咚买菜、叮当买药等等等等。

更牛的是,美团建立了一个庞大的价值链系统,该系统包括用户、算法、平台、骑手和外包组织、前置仓、入驻商家等,从而解决传统电商一直以来难以解决的问题:延迟交付问题和线下线上难以融合的问题。

这让中国的互联网商业基础设施又上了一个台阶,为即时零售的大爆发打下了硬件基础。

如果让美团再这么默默发育,不出三年,美团就将成为中国第一大电商企业,而且会因为硬件基础的领先而难以撼动。

有戏剧性的是,2025年的四月,刘强东又放了一炮,引发了外卖大战,美团不情愿的卷了进来。

虽然京东补贴了140多亿后,无功而返。但外卖大战的炮火还是惊醒了迷糊了好多年的阿里。

马老师一看,可能眼珠子都要掉下来:“这都是我的词啊”,这就是我念叨了快十年的新零售啊。你们要再整不明白就给我去跳钱塘江吧。

于是在战略上盘桓数载,不断失利的阿里,重新拿出了“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的胆魄,以巨额的补贴和对即时零售基础设施的投入,开始了和美团的正面硬刚。

在“范弗利特弹药量”法则下,一向战无不胜的美团首尝败绩,这轮外卖大战中,淘宝闪购的市场占有率已经和美团持平,且有超越之势。同时淘宝闪购也陆续杀进了生鲜业务、买药业务,在更多的领域与美团战在了一处。

随着两家大型平台的投入,人们居家购物的消费习惯进一步被培养,而即时零售商业设施的建设也进一步扩大和高效。

由于即时零售的这一步大跨越,电商也将迎来二次大发展。电商在社会零售总额的占比,从12年的6%到22年的27%,用了十年。那么从如今的27%到以后的50%,相信已经用不了十年。

某个傍晚,在小区走路,由于天热,看着来来往往的外卖小哥比居民都多。于是算了一下,40分钟在我面前一共过去了21个外卖员(含几个快递员)。

不由得感慨,我们将进一步生活在平台算法里、生活在外卖小哥的外卖箱里,并且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如果说,美国成为“车轮上的国家”,是它在工业时代领先的重要标志。那么率先成为“外卖箱里的国家”,是我们将在信息时代领先的重要标志。

然而,新零售的事情还没完。

王兴做明白的,仅仅是马老师新零售的上部:线上线下物流融合,人货场重建,改变人们生活方式。

而马老师新零售的下部: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为消费者提供物超所值的产品和服务。则让一个河南人整明白了。

5

于东来,这位早年靠着跟顾客拉关系、唠家常、积攒人脉开烟酒店的零售企业老板,身体里流淌着“做好顾客乃至员工体验”的血。

也正因如此,在他创业的前二十年里,寂寂无名。

因为那是地产零售“卖货架”的黄金时代,是传统电商的跑马圈地时代。像胖东来这样,一板一眼的经营顾客实在是太慢,太不起眼了。

然而,近三五年来,当卖货架、租货架卖广告位的地产零售、广告零售走向崩溃,传统电商增长乏力时,时代的聚光灯照在了这家规模不大的河南零售企业身上。

于东来说,胖东来不该被神话,它只是真诚了一点,善良了一点。

从行动上看,胖东来做的是把顾客当顾客的事,把人当人的事。而不是把顾客当流量,把顾客当“卖货架”的工具。这样的理念,就导致了产品结构的不同,采购模式的不同,零售商职能的不同。

零售商真的干起零售商该干的事儿了,而不再是“卖好卖不好管我鸟事,卖不好就下架,我收进场费、条码费、陈列费、DM费”。

换句话说,中国零售行业长期以来存在的顽疾——“零售主体缺位”,被解决了。零售商在渠道链中的职能被进一步放大了,倒逼着经销商、品牌商、制造商的职能也要进一步调整,无法适应这一调整的企业将面临沉重打击甚至淘汰。

随着胖东来的成功,全国目前正在掀起一轮“胖改”热潮,三五年内,线下零售店又将迎来一轮彻底大洗牌。

除了胖东来,山姆、零食量贩店,也是线下零售革命的重要力量。而且市场表现比胖东来更加火爆。2024年,山姆在中国已经实现了超过1000亿的营收,且增长超过20%。

这些新型线下零售的模式或许跟胖东来有很大不同,但唯一相同的底层逻辑就是“零售主体归位”:你只要是对消费者负责、对最终零售结果负责,最后能够杀出来的一定是善待顾客、给顾客提供更大价值的零售商。

6

就这样,马老师2016年提出的新零售,正在被切实可行、模式清晰的闪购、即时零售、胖改、硬折扣等完全解构。“新零售”被清晰解读和实现,也就意味着这个时代再也没有了“新零售”。

零售业态是商业中最活跃的要素,由此带来的商业革命和颠覆性,往往猛烈而广泛:从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到购买方式,从零售商到经销商、品牌商,厂、商、店、客,都将迎来全面的变化。

精通互联网打法的营销专家公方刚老师说,“如今的零售发展大变局,非常像2013年电商即将爆发的时期”。深以为然。

老苗补充的是,这次变局将比12年前残酷甚至残忍的多,将会有海量门店关闭,海量的经销商倒闭,海量的生产企业被淘汰出局。

2013年,我们还处在高速发展期,市场在不断增量,企业容错空间很大。

而2025年的今天,却处在结构性改变、产业加速集中化、增量变少甚至缩量的环境中,企业稍不留神就会被出清,真的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当然,能够掌握趋势、抓住机会,通过主动转型、创新渡过这次大洗牌的企业,也将会迎来脱胎换骨的改变,为基业长青打下坚实的基础。

做企业的路很长,关键的也就是那几步。

作者 | 苗庆显 营销专家

来源:全域运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