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汽车发布“天枢智能”品牌,以“泛安全”重塑智能出行新标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6 17:46 1

摘要:在近日的重庆国际博览中心,第五届长安汽车科技生态大会与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同期开幕。在这场聚焦智能科技与未来出行的盛会上,长安汽车以新央企身份首次亮相,正式发布了其全新智能化战略品牌——“新长安·新安全-天枢智能”,明确提出以“极致安全的智能出行解决方案”迎战智

在近日的重庆国际博览中心,第五届长安汽车科技生态大会与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同期开幕。在这场聚焦智能科技与未来出行的盛会上,长安汽车以新央企身份首次亮相,正式发布了其全新智能化战略品牌——“新长安·新安全-天枢智能”,明确提出以“极致安全的智能出行解决方案”迎战智能化下半场。

中国长安汽车集团董事长朱华荣在发布会上郑重表示:“我们智能化只办三件事:安全、安全、还是安全!”这句铿锵有力的宣言,不仅彰显了长安汽车作为“造车国家队”的责任担当,也折射出其在智能化竞争中的差异化思考——在行业追逐算力竞赛、功能堆叠的浪潮中,长安选择回归出行本质,将安全塑造为智能化的核心基石。

长安汽车对安全的理解,早已超越传统意义上的碰撞防护和硬件可靠性。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快速发展,安全风险正从物理层面向软件、数据、健康甚至心理层面延伸。基于这一认知,长安创新性地提出了“泛安全”体系,将安全边界扩展至行车安全、健康安全、隐私安全与心理安全等多元维度。

这一理念的背后,是长安41年造车历程中对安全底线的坚守,也是新央企面向新时代的用户责任。正如朱华荣所言:“安全是智能化的目标和底线。”在长安的战略视野中,没有安全托底的智能化,不过是空中楼阁。

为实现“泛安全”目标,长安构建了以“眼明-脑灵-腿快”为核心的技术平台。在感知层面,通过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与视觉传感器的融合应用,结合自研视觉语言模型(VLA),实现360度无盲区感知;在决策层面,依托百万公里实驾数据训练,使系统能够精准识别长尾场景,不断提升避险能力;在执行层面,基于分布式电驱与线控底盘技术,将响应时间压缩至10毫秒级别,比人类眨眼快30倍。

值得关注的是,长安为此打造了全球领先的技术基座,包括SDA中央环网架构、CA-ITVS新汽车验证体系,以及行业唯一的“智能汽车安全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为智能化安全提供了体系化支撑。

据悉,“天枢智能”的品牌理念最终落地于用户体验的三个关键维度。在驾驶辅助领域,长安通过端到端交互式领航辅助、多模态大模型等62项关键技术,实现96个功能场景覆盖。系统不仅能够像“老司机”一样预判风险、未雨绸缪,更在黑夜逆光AEB、窄道通行等高频场景中表现出色,让用户真正“放心用”。在智能座舱层面,长安聚焦“舒心享”体验,打造出融合交互、音响、显示、智联与健康五大系统的座舱生态。其中,One Agent智能架构实现了个性化服务供给;防晕车认证技术属行业首创;而“人车机家办”全场景联通能力,则让车辆成为真正的“智慧成员”。

在底盘系统方面,长安通过三向六域等技术打造“识险-避险-脱险”全链路能力。行业首发的轮胎全状态监控、主动横风稳定系统,以及225km/h极速爆胎稳控技术,让用户在极端工况下仍能“安心行”。

在强调自主研发的同时,长安也展现出开放合作的生态思维。与华为共建阿维塔Hi Plus模式,与腾讯共建智能驾驶数据闭环,与海尔协同构建全场景数字化生态,这些合作共同构筑起长安智能化的“朋友圈”。

面向未来,长安的布局更为前瞻:2028年量产人形汽车机器人,2026年发布首款载人飞行汽车,2035年构建低空产业生态体系。这些布局彰显出新央企在智能化变革中的雄心与远见。

在智能汽车行业陷入配置内卷与技术炫技的当下,长安汽车以“天枢智能”品牌递交了一份不同的答卷。这份答卷以安全为锚点,以用户价值为舵盘,重新审视智能化的本质意义。

正如长安汽车所坚信的:真正的智能,不应是参数的堆叠,而应是安全的守护;不应是功能的炫技,而应是体验的升华。在这场智能化长征中,长安选择了一条更踏实、也更艰难的道路——而这条路,或许正是中国汽车从技术追随向价值引领转变的关键所在。

来源:车市进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