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没想到也会有翻车的时候,千万网红“老狗”被一群商家追着讨公道,一开始还以为是有什么大的利益纠纷,可谁知真相远没有那么简单,刷单还只是冰山一角,更大的骗局还在后面,所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商家最后真的能维权成功吗?
[月亮]一个千万网红把几十个商家耍的团团转,并且还都拿他没办法?别人家的直播间都是三二一上链接,但有部分商家则是利用大主播影响力推销产品。
但没想到也会有翻车的时候,千万网红“老狗”被一群商家追着讨公道,一开始还以为是有什么大的利益纠纷,可谁知真相远没有那么简单,刷单还只是冰山一角,更大的骗局还在后面,所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商家最后真的能维权成功吗?
在大网红直播的屏幕里,气氛火爆异常,在线人数轻松突破十万大关,后台显示的销量数据也一路飙升,一度冲到七千多单,这让守在屏幕前的求助大网红带货的商家们心潮澎湃,仿佛看到了自家产品被抢购一空的盛况。
然而当直播结束,后台的真实数据却惨不忍睹,黑龙江的陶先生满心期待能卖出两万双鞋,为此他备足了货,可结果呢?真实成交量是惨淡的58双,另一位做啤酒生意的商家更惨,他为直播准备了九千多箱啤酒,最终的战绩仅有1单。
这种巨大的反差让商家们开始仔细复盘,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很快他们就发现,直播间里存在大量诡异的操作。
有账号一次性加购99双鞋或99件商品,但就是迟迟不付款,还有的则是下单后迅速退单,这种行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摆明了典型的恶意刷单,目的就是为了制造虚假的“爆单”假象。
但更离谱的还在后面,那位啤酒商家的商品在直播中仅仅被展示了1分33秒,远低于团队口头承诺的时间,而更具侮辱性的是,产品名字都被念错了,讲解的甚至不是主播本人。
当记者去询问平台客服时,得到的解释却轻描淡写,称这只是为了营造一种“热卖”的氛围感,可这种所谓的氛围,却是建立在商家血本无归的痛苦之上。
商家们当初为什么会心甘情愿地跳入这个坑?答案在于那些听起来无比诱人的口头承诺,为了能让自家产品出现在千万网红“老狗”的直播间里,商家们不仅要支付一笔高昂的“坑位费”,通常是五万元,有的也超过三万元,还要承诺支付高达20%的销售佣金。
付出如此高昂的代价,换来的是“老狗”团队商务人员信誓旦旦的保证,就像他们对陶先生承诺保底销售20000双鞋,对保健品商家承诺5000单,对啤酒商家更是许诺了6000到8000箱的销量。
这些数字听的商家们热血沸腾,甚至还让一位原本因疑虑而拒绝合作的商家也回心转意,最终被说服加入了这场豪赌,可当商家们拿着惨不忍睹的销售数据去理论时,才发现自己早就掉进了一个精心设计的合同陷阱。
那份当初签下的书面协议里,对关键的保底销量竟然只字未提!而传媒公司的解释是,合同都是统一模板,不需要特意把保量条款写进去。
但更让商家们心寒的是“老狗”本人的回应,他在直播中轻描淡写地表示,自己不过是“走个过场”,合同里白纸黑字写着不保单量,他将所有责任推得一干二净,对刷单的指控更是避而不谈。
记者联系那家传媒公司时,对方的态度也极其嚣张,坚称自己已经按合同履约,而讽刺的是,后续调查发现,这家涉事公司甚至可能是一家根本没有进行工商注册的“皮包公司”。
面对高达上百万的囤货和无法追回的坑位费,商家们终于从“哑巴吃黄连”的困境中醒悟过来,一个由二十五家受害商家自发组建的交流群出现了,他们决定抱团取暖,共同维权。
他们不再寄希望于对方的良心发现,而是选择了向直播平台、12345热线反映情况,并最终走进了派出所报警。
最后随着相关部门的介入,事件迎来了转机,初步调查显示,该网红确实存在刷单和在线人数造假的重大嫌疑,这为商家的维权提供了事实依据。
有律师指出,虽然口头协议的法律效力通常弱于书面合同,但如果商家能拿出证据,证明对方存在数据造假和虚构事实的欺诈行为,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这种通过虚假交易、虚假宣传来误导商家的行为,已经构成了商业欺诈,商家不仅可以主张撤销合同,要求退还全部费用,还能索赔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主播和传媒公司,都可能因此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更严重的是,这种恶意刷单行为已经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如果情节特别严重,“老狗”的行为甚至可能触犯《刑法》,构成非法经营罪,这让那些上当受骗的商家重燃希望,下一步等待“老狗”的可能就是法律的制裁。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个传的非常火的截图,上面疑似是网红“老狗”发言,他的态度十分嚣张,甚至直言闹到央视都不怕,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信息来源:
来源:墨迷聊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