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神探狗狗》一到家,娃就一头扎了进去,边看边爆笑,沉浸得像是被这本书“绑架”了。出于好奇,我也随手翻了几页——结果也是一口气读完了整本。
《神探狗狗》一到家,娃就一头扎了进去,边看边爆笑,沉浸得像是被这本书“绑架”了。出于好奇,我也随手翻了几页——结果也是一口气读完了整本。
作为全球风靡的童书,它征服孩子不奇怪;令我没想到的是,《神探狗狗》外显的幽默下隐藏着不少能让成年人触动、深思、会心一笑的东西。
比如第十一册《海底两万蚤》。你以为是什么深海跳蚤大军来袭?结果压根没有“两万蚤”,只有零星几只。
这一切,起源于一条被层层扭曲、疯狂传播的假新闻:从“几只跳蚤”变成“两万只”,从“做潜艇三明治的地方”变成“跳蚤拥有核潜艇”……
民众恐慌、抗议、情绪沸腾——却没人想去核实一下真相。
像不像我们熟悉的“热搜-反转-打脸”剧情?当情绪成为主流,真相就失去了生存空间。人们只想听见自己想听的,至于事实——那不重要。
彼蒂猫想盖房子,联系了好几家工程公司。可对方一听说它“有前科”,立刻找尽借口拒绝。
书里那些公司名字堪称绝妙讽刺:“法儿帮家庭维修”说“没法儿帮”;“永不关门工程”直接“关了门”;“不找借口建筑”找了一堆借口……
你看,哪怕你真心改过,世界也未必给你机会。《哪吒》里那句“成见是座大山”,在这里变成了具象化的幽默,却一样扎心。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是偏见的受害者,同时也可能是它的无声传递者。
这是全书最触动我的一页。
两个小伙伴看到朋友在哭,没有追问“怎么了”,没有说“别哭了”,而是坐下来——陪他们一起哭。
乍看无厘头,细想却温柔至极。
有时候我们不需要解决方案,只需要有个人接住自己的情绪,能够被理解、被感同身受,就已足够。
这种纯粹的共情,比任何建议都更有力量。
书中还有很多这样轻盈又深刻的闪光点:
比如那位永远乐观、从不扫兴的护士小姐。被搞砸的约会?——“太精彩了!”摔下秋千?——“又发现新玩法!”
她让我想起作者戴夫·皮尔奇自己的人生——
他从小因ADHD和阅读障碍被老师罚坐走廊,却在孤独中画出了《神探狗狗》的雏形。
所以你看,他的故事里总有一种“反权威”的幽默、一种“搞砸了也没关系”的轻松感。
那不是逃避,而是一种真正的豁达:人生不是非对即错的选择题,而是一片可以深浅自渡的海。
就像书的结尾写的:
“你可以用脚趾浅浅地触碰,也可以探索那无尽的深渊……”
而无论你怎么选,都可以。
来源:萧潇心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