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在这两天,“成人安抚奶嘴夜间订单量暴增”的话题,突然冲上了热搜。
本文来源:脆皮先生(ID:cpxs2009)
01这年头,你永远想象不到什么东西会突然成为趋势流行。
先看看大家第一印象的普遍评价。
“这热搜看得我一愣一愣的”
“世界终于颠成了我不认识的样子”
“不理解且大为震撼”
究竟是什么“匪夷所思”的行为,能把大家惊成这样?
就在这两天,“成人安抚奶嘴夜间订单量暴增”的话题,突然冲上了热搜。
成人?安抚?奶嘴?
不用怀疑,你没看错,因为你更不敢相信的,还在后面。
这俩本该毫无关联的词,不仅成功组合在了一起,有店铺的月销量甚至超过7000件。
我专门又去搜了一下,销量过千的店铺一大把,有的甚至已经卖出上万单。
具体是什么人在买?一位卖家给出了答案。
“下单的几乎都是年轻女性”
“夜里卖的最好”
这个时代,真的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
小时候拼命想长大,长大后,却想变回小孩,流行起悄悄在深夜当宝宝。
前有宝宝碗,宝宝针,宝宝牙。
在成年人的用品上加上一个与众不同的前缀,似乎就更能显示自己的可爱,被爱,值得爱。
可惜“前车之鉴”,挡不住“后势汹汹”。
如今“成人幼态”的风,居然又刮到了宝宝奶嘴上。
如果以前的这几种“潮流追赶”,更多是一种纯碎的自我幼化的表现。
那今天要说的成人安抚奶嘴,绝对没那么简单。
背后有何深意?谁在推波助澜?有什么我们没注意到的问题?
看完今天的文章,你就明白了。
02
成年人为什么爱上奶嘴?很多用过的人给出的答案是这样的:
有人买来助眠。
有人买来戒烟。
有人嘴馋管不住嘴,喜欢暴饮暴食,于是发明了奶嘴减肥法。
一个家长们发愁给宝宝戒掉的小小奶嘴,什么时候有了这么多神奇功效?
几十块的东西,什么时候变成了“百病消”的灵丹妙药?
这当然还要“归功”于商家机智无比的赋能:
买了我家的成人安抚奶嘴,轻松改善睡眠,缓解焦虑,戒烟减肥都不在话下。
吹得那是天花乱坠,有人满怀期待买了用了。
得出的结论却是:毫无卵用。
真有这么好的东西,我们普通人的世界,根本看都看不到。
眼瞅着越来越多人跃跃欲试,专家们也不得不赶紧出来辟谣了。
成年人和婴儿口腔形态是有差异的。
成人长期把一个不贴合的东西塞在嘴巴里,对身体存在着不可逆的伤害。
不仅会让牙齿受损,还可能引发开颌畸形。
好家伙,以为可以花小钱解决大问题。
最后,问题没解决,还要花更多钱去整牙。
其实,岂止畸变问题,这个少到十几块,多则上百元,很多制作材料却不明的东西。
对身体还有没有其他危害,谁也无法确定。
拿自己的健康,去赌商家的良心,去追逐一个心理的自我安慰,代价太大。
03
在众多“不理解但尊重”,或者“不理解也不尊重”的舆论喧嚣下,这起事件里,还有另一种声音。
“下单的时候都有点不好意思,收到以后决定多次回购。”
一小撮人,真的把“成人奶嘴”当作了自己的解药。
她们选择在压力大的时候,在焦虑的时刻,含着它入睡,好像回到了婴儿时期的安全感。
就像有些成年人始终戒不掉的“阿贝贝”情结。
一些小时候伴随长大的旧物,长期依恋的安抚物,是长到30岁也舍不得扔掉的宝贝。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心理,就不得不提到两个名词。
一个是,强调感官安抚的“口欲期”。
0-1岁的宝宝,在身体和手脚都无法灵活运用的时期,更多通过嘴巴激活大脑的奖赏系统,产生平静和愉悦感。
成年人选择安抚奶嘴是一样的目的,通过重复性动作刺激口腔,达到放松目的。
另一个则是,强调意识满足的“退行心理”。
个体压力过大,遇到挫折难以应对时,就会放弃已经学到的成熟技巧,退回到最幼稚最本能的方式。
有人以为发现了宝藏,有人甚至以此“续命”。
可事实是,这种短暂的逃避,或许可以暂时缓解,却从来解决不了现实压力。
当心理依赖达到成瘾的程度,甚至会让我们应对问题的能力愈加匮乏。
著名的奶头乐理论,很多人应该听过。
全球化背景下,世界上百分之二十的人,占有百分之八十的资源。
那剩下80%的人呢?
为了安慰这些人,为了避免冲突,给他们塞上“奶嘴”,让他们沉浸在各种消遣娱乐中,慢慢丧失热情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当奶嘴和成人挂上钩,表面上是流行,是解压,是神器。
本质上,不过是经济形势下,又一“奶头乐”形式的滋生,不过是有人瞅准了时机,又开始在背后刻意制造一番“需求”。
04
如果你留心就会发现,现在有一个很明显的奇怪趋势,那就是:成人幼稚化,儿童成人化。
最简单的例子。
把超短裙,高跟鞋卖给天真懵懂的小孩子。
把奶嘴卖给早就断奶的成年人。
明明格格不入的组合,明明刻意制造的差异化,为什么能够成为流行?
多少人早就掉入了精心包装的消费陷阱,却浑然不觉。
当女团成员们含着奶嘴在直播间跳舞。
当网红博主把“亲测好用离不开”写在博文里。
当商家用上好看的马卡龙颜色,好看的链子再次为“成人奶嘴”增添可买性。
你就会知道,资本商家有多会渗透,多会捕捉人类的情感缺口。
网红造势+焦虑营造的氛围下。
多少人是真的需要,多少人又只是在跟一场虚幻,且对身体和心理皆有损伤的风呢?
压力空前的时代,暂时逃避,寻求安慰都不可耻。
可怕的是,我们一开始就选择错了方式。
那些噱头的,夸张的,被过度包装的东西,陷阱始终太多。
找到健康的,更适合自己的解压方式,才能更好填补那一片心灵的空虚。
首先,要在心理上与自己达成和解。
允许自己不够完美,允许偶尔放空,允许一切发生。
当你可以把“凡事发生皆有利于我”当作座右铭。
眼前的艰难,烦忧,在日后也终有开花结果的那一天。
其次,要活在具体的世界里。
去爱身边具体的人,去做一件哪怕很小但具体的事。
比如走到大自然里,比如培养一个真正的爱好,比如去看一朵花开……
“真正的成长,不是不再需要安慰,而是懂得如何给自己适当的安慰。”
世界永远不缺层出不穷的新花样。
当你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当你守脑如玉,也就守住了钱包,守住了所有。
讲真,瑜伽骗局“坑”了多少中国女人,还有很多人不知道……“九三阅兵”有感:大大的国,小小的我西安酒店“捏蛋姐”被骂上热搜,女儿全程目睹,网友:这是人干的事儿?来源:壹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