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辟谣(3)陈胜起义是被逼造反?那你是不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6 19:48 1

摘要:要是评选中国历史上十大草根人物,陈胜绝对能进前五。连司马迁在《史记》里,都把他列入世家,跟太史公最崇拜的孔子一样的待遇。

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直接推倒了大秦帝国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要是评选中国历史上十大草根人物,陈胜绝对能进前五。连司马迁在《史记》里,都把他列入世家,跟太史公最崇拜的孔子一样的待遇。

▲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

后世对陈胜的认识,也主要来自于司马迁的《史记》。但《史记》对陈胜的记载,有很多让人难以理解且十分矛盾的地方,稍微琢磨下,你会发现陈胜短暂的一生,是迷雾重重。真实的陈胜,可能隐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这段隐藏的历史。

一、陈胜有太多不可思议

我们先看陈胜的出身。我们的历史书上说他是农民出身。其实他是帮人耕田的,是雇农。还算不得是农民,农民多少还有自己的土地。司马迁引用贾谊的话,说陈胜就是:

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真是穷戳戳、苦哈哈出身啊,看起来并不比朱元璋强。

但真的是这样吗?

迷雾1 / 陈胜有名有字

司马迁《史记》的记载,似乎与他这样的出身背景不相符。

《史记》说,陈胜,阳城人也,字涉。

看起来很平常吧。再细琢磨下,觉得不对劲。陈胜是有名有字的啊,这在秦朝可不一般。要知道这时候的刘邦,连名字都没有,就叫刘季,也就是刘老三、刘老幺的意思。一千多年后的朱元璋,是叫朱重八。他老爹名字叫朱五四。可能是根据出生日期随便定了个名。

陈胜不是雇农出身吗?跟他一起干活的,都没有名字。他不但有名,还有字。要知道在先秦,只有贵族、读书人才有字。读书人就是贵族,只有贵族子弟才有资格读书。所以读书人贵族才有名有字。孔夫子说有教无类,只要送一块腊肉都可以拜孔子为师,但那些人再差也是个没落贵族子弟。

陈胜有名有字,这不符合他的雇农出身,这算第一个矛盾点。再看第二个。

迷雾2 / 陈胜语出惊人

有一次干活,陈胜说出了那句名言:

苟富贵,勿相忘。

其他人都笑他:

我们都是帮人耕田的雇农,能有哪门子富贵?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一个雇农,社会的底层,竟然能说出这样的豪言壮语。难免会遭到他人的嘲笑。

你可以认为陈胜是在说大话,但当时的陈胜,似乎非常坚信自己以后一定会成功的。因而并没有把世俗的嘲笑放在心上,反而觉得嘲笑他的人是小麻雀,哪里明白鸿鹄的志向抱负呢?

再看这句话“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对比手法,我们在庄子的文章里经常看到。这样的话,不是读书人轻易说不出来。

就是今天的人,又有几个人能通过一个简单又形象的比喻,说出一个大道理来呢?我们的北大校长林建华先生,照着稿子念,还把鸿鹄之志,说成了鸿浩之志呢。

迷雾3 / 失期法当斩之真假

第三点让人迷惑的是,在起义前,陈胜一系列周密的谋划。

当时陈胜吴广等一共九百人,驻扎在大泽乡。是要准备派往渔阳戍边。陈胜还担任屯长。这也表明了他的能力和威望是超过其他人的。

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就算赶到渔阳,也肯定误期了。而误了期限,按法律都应当斩首(“失期法当斩”)。

这个故事,我们都很熟悉,《史记》是这么说的,教科书里也是这么写的。

但这事并不符合当时的历史。上期我们也说过,湖北睡虎地秦简,湖南里耶秦简,都没有这种法律。相反,这些秦简表明,因为客观原因导致误期的,是免于处罚的。就算不去服徭役,也只是经济上处罚。根本不是杀头。

那《史记》为什么要这么记载呢?普遍的说法是司马迁要故意抹黑秦朝。这种事司马迁确实没少干,暴秦、暴君的名声,主要来自司马迁。但这里其实是我们误会司马迁了,是大家读书不仔细,我们来看陈胜那句话是跟谁说的?不是跟那900名民夫说的,他是私底下跟吴广说的。

陈胜和吴广就商量说:

现在即使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

他说到了“国事”,可以解释为国家大事,这个国应该指楚国。因为陈胜吴广都是楚国人。

这900多人中,陈胜是屯长,吴广是二把手。如果逾期不到,那九百人受到的惩罚不大,至少不会被杀头。但陈胜和吴广会受到严重责罚的!秦朝法律赏罚分明。当“领导”的奖赏丰厚,但责罚也会罪加一等。如果陈胜吴广带领大家跑路,他们俩就是死罪。其他人反倒可以把责任推到他们头上。

所以陈胜才会说:“今亡亦死,举大事亦死”,那还不如拼一把。

所以,《史记》并没有说错,陈胜也没有撒谎。只是后人看书不仔细,理解有误。

迷雾4 / 扶苏项燕秘史

接下来陈胜又说了一段秘史。他说:

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儿子,不应立为皇帝,应立的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他没有罪过,秦二世却杀了他。老百姓只听说他很贤明,却不知道他死了。还有一个人是项燕,他是楚国的将领,多次立下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很爱戴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如果我们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应当会有很多人响应。

你看,仅凭这段话,陈胜的谋略就超过历史上90%的起义者。他知道要借用名人的声望,还懂得信息差。因为天下的人并不知道扶苏、项燕已经死了。打出他们的旗号,自然能笼络很多人。

问题是这些信息,都是国家机密啊。尤其是秦二世矫诏杀公子扶苏的事,并没有对天下公布,秦二世发出的诏书,是说秦始皇正儿八经地传位给他的。这个诏书,也在出土的秦简里发现了。

陈胜只是一个雇农,从哪里知道这样的信息?何况这时候距离公子扶苏被杀,还不到一年。事情是高度机密的。怎么千里之外的一个雇农都知道了?

再看项燕的事,是发生在公元前224年,王翦灭楚,项燕兵败被杀。陈胜大泽乡起义是公元前209年,整整相隔了15年。

十五年前的事,除了项家人刻骨铭心之外,你一个雇农,怎么还记着这事?

还有令人不解的是,扶苏和项燕,看起来八竿子打不着啊。你陈胜起兵反秦,打着项燕的旗号可以理解,但你打扶苏的旗号就说不通了。因为扶苏是秦朝大公子,你打着秦朝公子的旗号反秦朝。就有点莫名其妙了。

难道聪明的陈胜,连这个道理都不懂吗?

这就关系到扶苏为什么主动自杀的千古谜团。我们待会再讲。

二、陈胜的起义策划有多牛

打定主意之后,陈胜吴广开始行动。如果不是《史记》记载得清清楚楚,简直不敢让人相信,一个雇农出身的陈胜竟然有如此高深的谋略!

首先,为了表明他起义是神灵的旨意,陈胜策划了一系列灵异事件。这就是“裂帛书,置鱼腹,篝火狐鸣满空谷”。神鬼显灵,所有人都听到了那六个字:

大楚兴,陈胜王。

然后,他和吴广故意激怒戍卒的将尉,然后杀了将尉,又说出了第三句名言: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请注意:陈胜从来没有对其他九百人说什么“逃跑是死,揭竿而起也是死”的话,这句话是他私底下和吴广说的。如果这句话是对那九百人说,那后果很严重——

(1)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陪你去造反,他们迟到只是被罚,不会被处死。

(2)这句话没有任何诱惑性,相反,跟着你陈胜造反,那才是死路一条!

所以真正鼓动900人起来造反的,就是这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句话在秦朝,是说得通的。这句话也很有诱惑性!

秦国秦朝实行军功制度,只要你敢打敢拼,是能单车变摩托的。但汉朝以后,儒家等级社会,龙生龙凤生凤,农民的儿子只能当农民,行长的儿子是能当行长的。

这些人亲眼见证了秦灭六国,六国贵族一夜之间变成了和他们一样的平民农夫。楚怀王在项梁找到他之前,还在给地主家放牛呢。所以这九百人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们也看到了逆天改命的希望。这才下定决心跟着陈胜揭竿而起,并不是因为下雨迟到要被砍头,没有退路了才造反。

细细了解了陈胜起义整个谋划过程,你还认为他只是个普普通通的雇农吗?

三、陈胜为何在陈地称王建国

后来的事就不细述了。但有一点不能忽略。那就是陈胜的队伍,在打到陈地的时候,就自称陈王,建国号张楚。意思是张大楚国。

为什么选择在陈地呢?

这个陈地和他姓陈,是不是有什么关联呢?他为什么要张大楚国呢?为什么不去自己老家阳城建国呢?

可能你会说,他是楚国人,他的家乡也靠近陈地,所以在那建国称王。但后来的项羽就选择回到家乡彭城自称西楚霸王。刘邦也是楚国人,但从没想过国号是楚国啊。

陈胜如果想要推翻取代秦朝,就不应该定国号为张楚,否则赵国韩国燕国等其他六国怎么想?后来也证明了这一点,他派出去的将领,都纷纷自立为王,其他六国贵族也纷纷称王。陈胜很快成孤家寡人了。这也是他六个月就失败了的重要原因。

陈地,到底是个怎样的地方呢?陈胜为什么偏偏选择在这里称王建国?

陈地,在今天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这个地方不简单,历史上曾三次建国、五次建都,历史长达6500年,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发祥地。

太昊伏羲、神农炎帝在此建都的事就不提了,那太久远。跟陈胜可能有关的,是西周就建立的陈国。不过在陈胜出生的两百多年前,陈国就被楚国灭了。陈国王室后裔去了齐国,成了齐国的王,这就是田氏代齐。

而陈胜只能是楚国人,而不能叫做陈国人。

那陈地跟楚国是不是有什么关系呢?

大有关系!陈地就是楚国后期的都城。

公元前278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国杀神白起,再度率军攻打楚国。夺取了楚国的郢都,焚毁了楚国先王墓地夷陵。

白起真不愧是杀神,将郢都和夷陵夷为了平地,楚国的宫殿楼阁、宗庙祠堂、王室墓地,统统被烧了个精光,还派人马踏平。这就是古代的犁庭扫穴啊!以至于后世两千多年,都找不到楚国的郢都和王陵在哪里。直到1975年对纪南城遗址全面考古发掘,才知道荆州纪南城,就是被白起夷为平地的楚国郢都。

这是楚国人心头永远的痛。所以屈原听说郢都被秦国攻破之后,完全没法接受,于是投江自尽。

虽然此后楚国还苟延残喘了五十多年。但都城没有了,他们去了哪里了呢?

去了陈地。楚国迁都到了陈地,所以陈地叫陈郢。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为避秦军威胁,在春申君黄歇建议下将都城迁至寿春(这就是为什么楚考烈王的墓在安徽发现)。一直到公元前223年,王翦率秦军大破楚军,杀项燕于蕲,一年多后又俘虏楚王负刍,平定楚国。。楚国灭亡后,陈郢就被改名为陈县。

所以陈胜称王的地方,其实是叫陈县。

熟悉这段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一开始派去灭楚的大将并不是王翦,而是李信。因为李信说只需要二十万人就够了,王翦却说要六十万。那秦王嬴政当然是派李信去。

一开始打得非常顺利。李信率军攻打平舆,蒙恬率军攻打寝丘,都大败楚军。李信接着乘胜攻克了鄢郢。正当李信和蒙恬所统领的秦军在陈郢的南部和东南部大败楚军,准备乘胜进攻楚国的首都寿春,一举攻灭楚国时。突然后方最不可能反叛的陈郢,偏偏被人攻占了。切断了李信大军的后路,这样就陷入了前后受敌的苦境。于是,李信不得不停止攻楚,回师进攻陈郢。

而楚国将领项燕,一直在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眼看李信军队掉头去攻打陈郢,这样的好机会怎么会放过?马上率领楚军,一直尾随跟踪追击,连续三天三夜不曾停息。李信军队大败。

那到底是谁突然在陈郢起兵反叛?

这个人关系到秦朝的很多秘密。比如秦始皇为什么不立皇后?公子扶苏为什么接到圣旨就主动自杀?陈胜和这个人到底是什么关系?

四、陈胜和神秘的昌平君

而这个神秘人,就是被秦始皇刻意从历史上抹去的一个人。他就是昌平君。

人物百科:昌平君(前271年—前223年),芈姓,熊氏,名启,出身楚国公族,是楚太子熊完(楚考烈王)与秦国公主(秦昭襄王的庶出女儿)所生,在秦国为官,后秦国灭楚,昌平君出奔还楚,被项燕立为楚王反秦,前223年被秦国大将王翦、蒙武所败,阵亡。

昌平君,是出生在秦国的楚国公子。前面说了杀神白起将楚国纪南城郢都夷为平地。受尽屈辱的楚顷襄王,不但要割地赔款,还要把王子熊元送到秦国当人质。

熊元在秦国生活了数年,其中有华阳夫人罩着他,因为华阳夫人是他的姐姐。所以熊元在秦国结了婚,娶的当然是秦国宗室公主。然后生了个儿子,就是昌平君。后来在春申君的帮助下,熊元逃回了楚国,继承了王位,就是楚考烈王。

但昌平君留在了秦国。

因为按照秦国法律,凡是秦国女子在秦国生的孩子,都是秦国人。所以就算他父亲跑了,秦国和楚国也长年交战,但并不影响昌平君在秦国受到重用。尤其是在平定嫪毐之乱时,昌平君居功至伟。所以在吕不韦受嫪毐牵连被罢相后,昌平君成了秦国的丞相。

但在秦王政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新郑爆发反秦之乱。昌平君被贬前往楚国曾经的首都陈郢。

为什么派昌平君去陈郢?

因为当时秦国在灭了韩国之后,把韩国的末代君主安,迁到了楚国的陈县。为了管住这帮韩国后裔,同时也要安抚好楚国人,于是派了昌平君来到陈郢。

因为他既是秦国丞相,又是楚考烈王的儿子。这时候楚考烈王已经死了多年,楚国陷入李园之乱,兄弟相残。而且现在的楚王,是李园的妹妹生的,传说根本不是楚考烈王的儿子。所以秦国根本不会担心昌平君会和现在的楚王勾结。于是放心地派昌平君来管理这里。

不到一年后,李信带领二十万大军攻打楚国。但就在关键时候,陈郢突然起兵反叛。这是李信完全始料未及的,又不得不调兵回去攻打陈郢。但他一掉头去攻打陈郢,项燕的军队马上一路追着他屁股打。

原来起兵反叛的,不是别人,正是让秦国最放心的昌平君。

也许是他回到楚国后,看到几十年前楚国郢都和王陵被毁灭的惨状,让他的楚国血脉觉醒了。他召集愤怒的楚国同胞,和那些迁到陈地的韩国后裔,攻占了陈郢,和项燕军队夹击,让秦军溃败。

李信兵败的消息,让秦王嬴政十分震怒。但他并没有过多地责怪李信。因为罪魁祸首,是那个叛徒昌平君。

秦王嬴政不得不亲自求王翦出山。公元前224年,王翦攻伐楚国,占领了郢陈以南至平舆的地区,并俘虏楚王负刍。

这时候昌平君被拥立为楚王,在淮南继续反秦。一年后,王翦、蒙武领秦军击败了楚军,楚国灭亡。昌平君死。

五、秦楚的爱恨纠葛

昌平君死了,但秦王嬴政对楚人的恨意并未减少。昌平君这事,让嬴政再也不相信任何楚国人了,并且下决心要清除在秦国的楚系势力。这时候华阳夫人已死,昌平君已经反叛。那秦国还有什么楚国势力呢?

那应该是秦王嬴政的王后。王后是楚国的宗室公主,他们的后代,就是公子扶苏。这位楚国的公主,当然和昌平君关系密切。如今昌平君反叛,那王后自然会受到牵连。甚至很可能被迫自杀了。所以我们在史书上找不到嬴政的王后、公子扶苏母亲的任何信息。

灭了楚国,秦国终于统一了天下,秦国成了秦朝,秦王成了秦始皇。但秦始皇始终没有设立皇后。公子扶苏作为长子,也没有被册封为太子。相反因为扶苏替儒生说话,还被外放到北方和蒙恬对付匈奴。秦始皇巡游天下,却把小儿子胡亥带在身边。

秦始皇为什么会不待见公子扶苏?很可能就是与扶苏身上的楚国血统有关。他的母亲是楚国人,那个叛徒昌平君,或许还是扶苏的舅舅。秦始皇在统一天下之前,一直在和外戚势力作斗争。他的弟弟成蟜,背后代表的是韩国势力;他的母亲代表的是赵国势力;还有吕不韦和嫪毐,这些都被他解决了。

唯独楚国势力让他最为头疼。因为早从他的高祖奶奶宣太后开始,楚国势力在秦国就盘根错节异常庞大。到他这一代,他的奶奶华阳夫人,他的丞相昌平君,他的王后、长子,都是楚国势力。

好在随着昌平君的反叛,他可以顺理成章地把楚国势力全部清除干净。唯独对长子扶苏,他不知道该如何处置。

不过秦二世胡亥帮他解决了,一道假圣旨就让扶苏自杀,而扶苏竟然听话的自杀了。蒙恬都让他等一等,亲自回咸阳去看一看。但他还没有犹豫。或许他清楚地知道秦始皇一直很忌讳他身上的楚人血统。或许他曾经亲眼目睹了母亲也是被赐死。所以圣旨让他自杀,他还能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秦国的楚人势力是没有了,但楚地的楚人到处都是啊。何况还是最霸蛮的楚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始皇驾崩才刚被葬入史上最豪华的秦陵地宫,一个突然冒出来的陈胜,就在昌平君当年反叛的地方,打响了灭亡大秦的第一枪。

到这里,我们终于明白了,陈胜为什么要打出公子扶苏和项燕的旗号,因为他们都是楚国人。

陈胜为什么姓陈?或许是以地为姓,是以楚国曾经的国都陈郢为姓。

陈胜王、张楚政权,或许暗含了陈郢故地胜者为王、楚国必将再次复兴的寓意。

那陈胜到底是什么人呢?是昌平君的后人吗?

至少从年龄上对得上的。昌平君死的时候,大概不到五十岁。而陈胜应该不到三十岁。

如果认可了这个猜想,那陈胜身上的谜团就好解释了。

作为秦国的叛徒,秦始皇当然不会放过昌平君的后人。那陈胜只能隐姓埋名,最后沦落成给人耕田的雇农。但他毕竟是王室贵族出身,不但有名有字,还有着远超普通人的见识。能清楚地知道秦国楚国那些隐藏的历史。

就算陈胜不是昌平君的后人,也应该是楚国的贵族后裔。只不过不像项羽家族是那么风光,或许是一支已经没落了的楚国贵族。

各位是否认可我的这个猜想呢?请来评论区聊聊。

来源:兰国沧海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