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近年来,我区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扎实推进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依托“百千万工程”中的“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位置,全面促进教师队伍
“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近年来,我区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扎实推进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依托“百千万工程”中的“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位置,全面促进教师队伍整体面貌焕发新气象,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更让优质师资成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领头雁”,为“百千万工程”及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建设在教育领域的实践提供了坚实支撑。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值此之际,区教育局联合区融媒体中心将系列报道从化区推进高质量教师队伍建设经验做法,“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大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从化区教师队伍建设系列报道
(教师技能篇)
科研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动力。近年来,我区高度重视科研对教育的赋能作用,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教育的政策要求,扎实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秉持“以赛促教、以赛促研、以赛促成长”理念,我区将教育教学赛事作为教师队伍建设核心抓手,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新格局。通过开展中小学教师论文(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大赛、作业设计比赛、学科技能大赛、中高考解题比赛、专项比赛(如优质课评比展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等“六大赛系”,开展全学段全学科教师技能素养展示,构建全链条备赛支持体系,扎实推进科研赋能教育,成果丰硕、亮点纷呈。2024学年,我区共有83名教师斩获省、市青年教师能力大赛奖项;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展示活动中1人获一等奖,1人获三等奖;49项(个)课例获基础教育精品课,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4项、市级43项。199名教师在省、市学科赛事中获佳绩。形成“以赛促研、以研促教、以教提质”良性闭环,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另一方面,主动作为、精准发力,统筹推进教育课题立项与结项工作,以扎实科研成果为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动能。2024学年,共有课题立项158项,其中省级18项、市级140项,立项数量较往年大幅增长。共有140个课题结项,其中省级5项、市级129项,按时结题率达95.6%。有利有效推动教育科研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迈进,为建设教育强区贡献科研力量。
现摘录从化区部分
教师技能大赛代表进行报道,
大家跟着小编一起来目睹他们的风采
区教师发展中心李丽荣撰写的教研成果《GAI赋能教师专业发展——从化区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创新实践》荣获第八届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展示活动一等奖
李丽荣作为区教研员,深耕人工智能教育领域,以AI赋能教师成长,打造区域人工智能教育新范式。该成果立足区域教育实际需求,首创“三轮行动+专业发展共同体”模式,通过课例精准研磨、智能工具辅助、跨学科深度融合,系统性提升教师人机协同教学能力。项目实施中,她带领42名骨干教师组建研修团队,联合华南师范大学专家构建“UGS协同机制”,开设《迎宾机器人》《智能小助手——从化家乡宣传员》等22节广州市人工智能公开课。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显著提升,93.5%的参训教师实现从“技术应用”到“智慧创新”的跨越,33节课例获评广州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优秀课例,形成可复制推广的“AI人机协同教研模式”。
她汇聚优化资源,涵盖三至六年级的AI课程资源包71套,助力非专业教师简化备课,推动人工智能课程普及,并组织教师研修覆盖全区1200余人次。其倡导的“技术赋能文化传承”理念,指导学生用AI技术再现从化本土文化,实现科技素养与人文情怀双培育。此次获奖是从化区人工智能教育领域的标志性成果,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创新路径。
江埔街罗洞小学黄婉萍老师执教的五年级语文《山居秋暝》课例成功入选部级精品课
黄婉萍一直扎根在乡村教育,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方法,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在她的教学理念中,她认为有以下三点是十分重要的:一是与学生互动;二是培养学生的兴趣;三是时刻转换角色。
在《山居秋暝》的教学过程中,黄婉萍巧妙创设情境,以校园儿童电视台“走读中国”节目组邀稿为背景,布置“制作《山居秋暝》主题明信片”的任务,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黄婉萍还深入钻研教材,精准把握《山居秋暝》的教学重难点。
从学校到区级教育部门,再到市级、省级,各层级对精品课的打磨高度重视。这堂部级精品课的诞生,对从化教育产生了积极的辐射带动作用。一方面,为全区语文教师提供了优秀的教学范例,引领教师们深入研究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激发了更多教师参与精品课遴选的热情,形成了良好的教学研讨氛围,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江埔街联星小学英语教师朱小随执教的六年级英语《Did you know? & Self-assessment》课例成功入选部级精品课
作为一名教龄仅两千余天的“新兵”,朱小随的获奖课例《Did you know? & Self-assessment》(英语)课例,聚焦“教学评”一致性,巧妙融入自我评价环节,充分彰显了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改革方向。
在本次部级精品课的准备过程,她视其为一次极其宝贵的学习和淬炼之旅。由区小英科统筹安排、精心部署,成立磨课团队,以团队作战的形式研讨打磨。学科基于“三级”教研体系的工作原则,共组织了三轮的线下的研讨及试讲,以及不定时的线上交流。片区原业务、执教教师学校科组配合开展细节研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共同打磨出高品质的精品课例。
城郊中学荣获省大课间一等奖
在广东省教育厅举办的第二届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展示评比中,城郊中学凭借独具特色的“和美足球”大课间案例,荣获初中组一等奖。
城郊中学将“和美教育”理念深度融入大课间体育活动,创新性地以足球为载体,构建了学、练、赛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分为“体能大课间”和“足球大课间”两类,每周交替开展。每周二、四进行体能训练,包括下肢力量、上肢力量、核心力量及灵敏协调性训练;每周三、五则开展足球专项活动,涵盖球性练习、传接球、运球变向、对抗训练等内容。所有活动都以音乐为指挥信号,整个过程结构清晰、节奏明快,真正做到了“一场一特色,一班一内容”。
城郊中学李清华老师凭借 “分子运动现象实验及改进创新” 课题斩获省级三等奖
李清华,自2008年毕业以来一直在广州市从化区城郊中学担任初三化学教学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李清华老师始终贯穿 “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 的理念。分子运动实验是学生从 “宏观认知” 转向 “微观思维” 的关键节点,李清华老师并未直接沿用课本实验,而是先从 “教” 与 “学” 两端做足功课。针对课本实验(方案 1)“装置固定、污染大、用量多” 的不足,李清华老师设计了两套改进方案,形成 “基础实验→创新优化→深度探究”的递进式实验体系。
区第五中学邓云丽老师获2025年广州市初中数学解题比赛与广州市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
邓云丽老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满怀热忱深耕“深度教学”,引导学生像科学家般亲历知识生成、推导与验证,让课堂成为思考“实验室”,赋予数学探索乐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
在团队支持下,邓云丽老师注重个人方法的提炼与沉淀。她拒绝“题海战术”,构建“解题—复盘—归类”的闭环成长体系:解题后及时复盘,错题标注知识点遗漏、思路偏差或计算失误等问题,明确改进方向;对正确题目,探索简便解法并对比优劣。她还专门建立“解题归纳本”,将零散解题思路梳理为系统方法,大幅提升解题效率,为赛事获奖奠定坚实基础。现邓云丽老师已被培养成为广州市教研院教研员。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从化实验小学程莲静老师获第四届广州市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英语学科一等奖
在为期两周的集中备赛过程中,程莲静在两位导师的针对性引领下,系统研读王蔷、龚亚夫等教育专家的理论著作,深入剖析省级优秀说课案例,不断优化PPT结构与视觉表达,并通过每日模拟说课与答辩演练,全面提升专业素养与临场应变能力。
在最终的说课展示中,程老师灵活运用图形化表达策略,将教学设计脉络以清晰、生动的方式呈现,既突出个人教学特色,也极大增强了说课的专业性与表现力,成为赛事中的亮点。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源于程老师个人的扎实努力,更得益于从化区教育系统长期以来对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的持续投入与学科导师们毫无保留的专业引领。
从化区第二中学傅婉兰老师获2023学年广州市“Fun学英语”系列活动之“师生共读一本书”活动“Reading Sower 智慧阅读播种者”称号
作为一名普通高中英语教师和德育副校长,傅婉兰老师以“智慧阅读”为犁,以班级和年级为试验田,辛勤耕耘,播下种子,探索出一条赋能学生终身成长的路径。
傅婉兰老师的核心实践,始于在高二年级的“师生假期智慧阅读共同体”计划。她巧妙地利用寒假和周末这段相对完整且自主的时间,以马克·吐温的经典名著《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汤姆·索亚历险记》)为载体,设计了一系列环环相扣的智慧阅读活动。
文图:黄利谊 通讯员区教育局
编辑:利文婷
初审:刘芳
审核:王瑞君
来源:广州从化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