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蒙应瑞,这位从四川阆中古城走出的筸军将领,可以说是筸军之魂,以其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开明的治理理念,和缔结情缘的爱情故事,在康乾时期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连接川湘两地的重要历史名人名将人物。
在湘西凤凰古城的青石板巷深处,在川北阆中古城的威德牌坊街道上,流传着一位清代名将的传奇与爱情故事。
蒙应瑞,这位从四川阆中古城走出的筸军将领,可以说是筸军之魂,以其非凡的军事才能和开明的治理理念,和缔结情缘的爱情故事,在康乾时期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连接川湘两地的重要历史名人名将人物。
寒门子弟的军功传奇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大清王朝西征之役中,一名普通士兵蒙应瑞的横空出世。凭借非凡的军事才能和英勇表现,他创造了清代军功晋升的奇迹——被康熙皇帝特旨直升15级,从普通士卒擢升为署副将衔的湖南镇筸总兵。赏赐顶戴花翎及黄马褂。这些殊荣彰显着他收复疆域的不世功勋。
更令人称道的是,蒙氏家族三代忠勇。其祖父蒙顺(赐名蒙善宇)、父亲蒙元亨虽为川陕商贾,却深明大义,行走天下商帮为年羹尧西征大军保障后勤,因蒙应瑞战功贵赠骁骑将军一品衔,直升17级,赏赐顶戴花翎及黄马褂,成就"一品大商"的佳话。
虽然蒙应瑞西征战功显赫,但由于镇守经验不足,在川北镇驻阆中城待旨,加之多种原因,未到镇筸凤凰城。蒙应瑞实授川北镇署副将(从二品),差点与凤凰古城擦肩而过。
美女汉将凤求凰的浪漫佳话
蒙应瑞的威名远播苗疆,当地苗族长官赵氏的千金对他心生敬仰,最终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缘。这位苗族夫人成为他的第二夫人,他们的结合不仅是个人情感的融合,更是汉苗文化交流的象征,成为"凤求凰"的生动注脚。这段姻缘也让蒙应瑞更深理解苗汉文化,为他后来的治理苗疆提供了独特视角。
故事要从康熙六十年,凤凰古城苗族长官赵氏一家,听闻蒙应瑞荐升镇筸总兵的消息,与乡民等待迎接这位传奇人物,却等来的是蒙应瑞不到凤凰城,而镇守家乡阆中。苗族长官于是常常在家中谈起与蒙应瑞无缘。
可赵氏爱女一天天的长大,对蒙应瑞历史故事的好奇和敬仰,产生了非他蒙应瑞不嫁的情结,赵氏大小姐最后为追求蒙应瑞,从家乡湖南凤凰到直隶马兰,最后到江西南昌。
终于在乾隆五年,蒙应瑞把此事上报,得到乾隆帝的层层考验,赐婚蒙应瑞第二夫人,赵氏与蒙应瑞短暂相处后,赵氏回到四川川北镇保宁府阆中城,与蒙应瑞长夫人李氏共同养孕后人。赵氏也成为少数民族移住阆中古城的引领者之一。
凤凰古城的治世良臣
乾隆十年,湖广总督奉内阁上谕,在总兵官之内,练选一员,当时蒙应瑞刚从广东广州营副将,升任湖北宜昌镇总兵半年有余,期内治理和政务,勤劳显著,可能是乾隆帝有意,想把蒙应瑞调回凤凰城,一来加强地方军民共建,二来蒙应瑞夫人李氏和赵氏,可以名正言顺的在家乡镇筸凤凰城陪伴。
蒙应瑞在湖广镇筸总兵任上长达六年,其两位夫人只是两次探望凤凰古城和夫君蒙将军。蒙应瑞也成为凤凰古城历史上任期最长的大区级总兵官。这位"上马管兵、下马管民"的封疆大吏,推行了一系列开明政策:开放边区贸易、减免盐税推动经济发展;倡导汉苗通婚、促进民族融合;兴修水利书院、保护文物古迹,甚至定期上奏辖区雨水量和粮价收成,体现了他治世安民的细致入微。
历史长河的永恒印记
今日凤凰古城内的南方长城、黄丝桥古城、奇梁洞、朝阳宫等名胜古迹,依然回荡着蒙应瑞与夫人赵氏当年的足迹。他她们的故事不仅镌刻在古建筑中,更融入两地人民的文化记忆里,成为湘西凤凰与四川阆中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蒙应瑞大将军的一生,既展现了清代军人"建功立业"的价值追求,也体现了一个传统士大夫"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情怀。他跨越巴蜀与苗疆的人生轨迹,不仅是个人奋斗的传奇,更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体现,见证着中华文明兼容并蓄的磅礴力量。
来源:大青讲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