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高四”后想通过参军入伍找条出路,不曾想在乡里就被刷掉了!

摘要:1989年我们国家征了两次兵,一次是春季兵,一次是冬季兵,但我都没去应征,为啥?因为那年9月家里找人把我送到了一所城里的一所中学复读了。那年头很兴这个,大家戏称这叫读了个“高四”。“高四”那年我异想天开想报考北京广播学院,失败后有同学劝我再复习一年,说什么只要

1989年我们国家征了两次兵,一次是春季兵,一次是冬季兵,但我都没去应征,为啥?因为那年9月家里找人把我送到了一所城里的一所中学复读了。那年头很兴这个,大家戏称这叫读了个“高四”。“高四”那年我异想天开想报考北京广播学院,失败后有同学劝我再复习一年,说什么只要不停地复读下去,“高五”“高六”“高七”一直坚持,总有考上的时候,范进不就是四五十岁才中的举嘛!

我有一个同学小名叫刘二毛子,他爸爸是我们学校的教导主任,家境也不错,刘二毛子一连复读了四五年才考上大学,后来还到美国留学,取得了博士学位,现在在南京某大学当教授哩。当时的我考虑到这几年家里的哥哥们陆续结婚,把家里的财产耗费得差不多了,为了不再给父母添麻烦,我决定去当兵,到部队寻找一条跳出“农门”的路。

我决定当兵的1990年,我们国家只征了一次冬季兵,那年分到我们乡的招兵名额只有10个,但前来报名应征的青年有上百人,竞争非常激烈!可是我做梦也想不到,我一个高中生,身高一米八,没疤没麻没毛病,但竟然在乡里体检时就被刷掉了!

应征青年在体检

当时的各位应征青年那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求亲戚托朋友找关系,只有刚走出校门的我傻傻地谁也不找,以为凭借自己的身体和学历当个兵不成问题。当年的家乡为什么会出现“征兵热”呢?因为在那个年代,农村青年要想跳出“农门”只有两条路,一是考学,二是参军,除此,基本上别无他法,十选一,竞争难度可想而知。

我因为没找关系在乡里就被刷掉了,连参加县里复检的机会都没有,这个打击对于我来说不啻于晴天霹雳。后来才知道乡里那个负责征兵的人绰号叫“某一瓶”,意思是白酒一顿可以喝一瓶,每年都会在征兵季发点小财。你如果不主动给他送,他就开口索要。那时候农村人都非常穷,哪有什么钱?他就跟应征青年要大米、要花生,甚至连红薯、粉条、黄花菜什么的都要。

沭阳特产黄花菜(烧小公鸡顶好)

就在我心灰意冷的时候,一个亲戚得知情况后为我指点迷津:“解铃还须系铃人,你赶快找某人去!”胳膊拧不过大腿,我一个农民的儿子又能如何?无奈之下,我从大舅手里借了点钱,厚着脸皮找到他。

“您需要什么?我去给您置办!”我问道。

某人似乎还缺心眼,怕我记不住,居然大大咧咧地给我写了张纸条,上面有地址、品牌、数量,让我到县里的东关大街为他家买“三得利”牌煤球炉和煤球。这张纸条一直夹在我的日记本里几十年,那是他索贿的如山铁证,也是反面教材,警示我几十年来特别是当了领导干部后如何做人做事。

当时一个煤球炉就三四十块钱,煤球也是几毛钱一个,但是为了省钱,我没有雇车,自己用家里的平板车从县城步行15公里左右把炉子和煤球送到了他们家,终于过了乡里这一关!

若干年后,我在部队已经做到了团政委,有一次回乡时问起此人近况,乡贤们告诉我这个人可能是做了太多的缺德事,刚刚50多岁就得病去世了。所以说,人在做,天在看,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人生如梦,弹指一挥,当雁过留声,人过留名。

沭阳县人武部的领导们非常正派,从体检到政审我都没有受到过任何刁难。定兵的前几天,接兵干部张排长在某人的陪同下到我家里进行家访。

家访是政审的一个重要环节,家访不过关孩子照样当不了兵,因此,父母亲高度重视,那天中午在我们家堂屋的“当门地”摆了一桌,请了村干部等几个大酒量之人陪着。“某一瓶”果然名不虚传,白酒喝了足有一斤多,这才打着饱嗝,摇摇晃晃地离开了我家。

欲知后事如何?请继续收看燕幕散人的回忆录《我的前半生》之《我的军旅生涯》#冬日生活打卡季#

来源:燕幕散人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