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大家来到展厅,映入眼帘的是一眼望不穿的鸿蒙五界,它们一字排开,具有极高辨识度的"六边形"战士的图标给人最直白的感觉就是震撼。华为说好的不造车,现在给人的感觉怎么到处都是华为的车?实际情况是华为确实没造车,可是这些车给人的直觉就是华为造的车。这种比较奇特的感受
在成都车展中,最令人惊叹的不是比亚迪包下了整整一个展厅,也不是奇瑞、长安包下了整个展厅,而是鸿蒙智行携手"五界"包下了半个展厅。
当大家来到展厅,映入眼帘的是一眼望不穿的鸿蒙五界,它们一字排开,具有极高辨识度的"六边形"战士的图标给人最直白的感觉就是震撼。华为说好的不造车,现在给人的感觉怎么到处都是华为的车?实际情况是华为确实没造车,可是这些车给人的直觉就是华为造的车。这种比较奇特的感受并不别扭,更不矛盾。华为确实没亲自下手制造,可是这些车中哪款车没有凝聚华为开发者的心血?说白了是华为给了这些车以灵魂,这里面不单单是令人骄傲的 ADS 自动驾驶技术,关键是这些车凝聚了华为几十年来积淀下来的技术以及对于品质的近乎苛刻的要求。如果这些车没有华为品质的影子,我想消费者不会那么傻,愿意为这些新鲜事物买单。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为华为打造品牌的能力感到惊叹。想当初,当华为决定进入汽车市场的时候,绝大部分企业,当然也包括绝大数的汽车制造公司,对于华为从事这项业务持严重怀疑的态度,他们不相信没有任何汽车设计制造经验的科技公司能够进入这个全新的领域。他们不是在观望,而是多少有点嘲讽的意味。在那个时候,华为需要的是找到一家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可是绝大部分汽车公司选择了拒绝,只有重庆的小康不嫌弃,愿意屈尊下嫁,不但愿意屈尊下嫁,还愿意做上门的女婿。于是,毫无意外的,小康成功了,便有了后来的赛力斯,有了现在红透世界的"问界"。
当大家本能的认为华为的实力仅能支撑起问界的时候,其他几个界陆陆续续的赶了过来,大家看到了享界、智界、尊界、尚界,几乎囊括了所有的价格区间,尤其是在高端市场上将传统豪华品牌打得满地找牙,几乎所向披靡。华为赋能下的"五界"为何能够获得极大的成功?我们先把技术放在一边,单看理念设计和品牌形象就够其他厂家研究个一年半载。五界意味着五家不同的企业,可是五界都具有"六边形"战士的轮廓,尽管细节稍有不同,可是对于广大的消费者而言,单单通过五界的标识就能看出他们具有共同的成长基因。如果仅仅是华为强,其他合作厂商不强,这种基因的传承度还可以怀疑,可是大家是强强联合,相当于优秀的基因聚在了一起,诞生的产品自然不会差。如今华为带领着五界掀起了汽车市场的革命,华为不再是那个令人看不起的汽车小白了。
在中国,甚至在世界上,搞新能源车的大有人在,为什么华为引领了行业的发展,挑起了汽车革命的大旗?我觉得这得益于华为对于技术的深刻的理解和多年的市场耕耘积累了太多的经验。汽车工业发展了一百多年,传统的燃油技术在信息革命到来后势必面临着巨大的变数,令人失望的是绝大数厂家没有看到,就连我国的很多新能源车企也没有看到,只有华为看到了,抓住了,将汽车一下子带入了车机互联的技术赋能时代。技术赋能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巨难,只有那些在技术上舍得花钱,而且不计后果的公司才能做得到,华为具备这样的性,所以他们做到了,自然也就成功了。"产品的极致体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这样的理念一定要站在客户的角度上来思考,从公司的长远目标出发才有可能达到。华为的优点是"打磨产品"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背后是巨额研发作为支撑,如果一家公司仅仅局限于眼下,单看当下是否盈利,这样的公司根本支撑不起这样的远期规划,也就达不到华为的效果。华为的成功其实是技术赋能的成功,如果没有智能时代的来临和技术革命的支撑,华为造车的难度肯定比登天还难。令人高兴的是我们迎来了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已经厌倦了传统技术曾经带来的感动,人们渴望新技术带来的新体验,于是华为的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技术应运而生。这些技术生在了最应该有的时代里,自然水到渠成。华为的处境其实很艰难,外面是美国的联合打压和制裁,国内面临着同行的激烈竞争,还有数不清的公知的诋毁。在这样极不友好的境况下还能保持研发的进度和强度,创造出让世人刮目相看的技术,这样的科技公司真的强得可怕,怪不得美国不惜血本的打压它了。
汽车的未来一定是电动汽车的未来,如果多年前怀疑还情有可原,现在如果还持怀疑态度就是鼠目寸光了。电动车的未来就是自动驾驶的未来,就是向着无人化方向发展的未来,就是智能网联的未来,这是历史的大势,任何人也阻挡不了。华为已经走在了世界的最前面,身后跟着中国的整个汽车制造行业。中国不强谁能强?现在仅仅是个开始,好戏还在后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来源:驾车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