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实际上,若关注国家大政方针(如新闻联播报道),不难发现国家已陆续围绕“反内卷”召开多场相关会议。例如2025年6月底,国家工信部及相关行业协会组织了14家光伏行业龙头企业召开会议,核心议题便是“反内卷”——这也拉开了光伏行业反内卷的序幕。
做股票投资的朋友或许都听过“反内卷”这一概念。进入2025年下半年,尤其是7月之后,反内卷相关资产已成为整个市场韧性最强的大类资产之一。
对于投资者,尤其是经验尚浅的投资者,有必要了解在此背景下哪些资产受益更显著,接下来将用几分钟时间和大家探讨这一话题。
实际上,若关注国家大政方针(如新闻联播报道),不难发现国家已陆续围绕“反内卷”召开多场相关会议。例如2025年6月底,国家工信部及相关行业协会组织了14家光伏行业龙头企业召开会议,核心议题便是“反内卷”——这也拉开了光伏行业反内卷的序幕。
此前,光伏行业虽销量较高,但受供大于求影响,企业竞相降价,陷入“价格内卷、无人盈利”的困境,而此次会议后,这一局面开始出现向好转变。
继光伏行业后,2025年7月中下旬召开的全国煤炭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煤炭行业需“反内卷”。其核心背景是:煤炭企业同样面临供大于求的问题,企业竞相降价导致销量可观,但收入与利润表现不佳,尤其是利润出现大幅回落。
需注意的是,煤炭涵盖范围较广,既包括用量最大的动力煤,也包括冶金用的焦煤,这类煤炭资产(尤其是焦炭、焦煤)均有望受益于反内卷政策。
第三类值得关注的是工业有色金属行业。此前工信部门已针对该行业召开反内卷相关会议。有色金属范畴较广:从广义上看,黄金、白银、铂等贵金属也属于有色金属(因贵金属具备货币属性,通常被单独划分);从狭义工业属性来看,工业金属主要指铜、铝、铅、锌、锡等大金属(广义工业金属还包括黑色金属、稀有金属)。
此外,小金属与稀有金属领域也需关注,例如市场关注度较高的稀土,以及钼、钨等;还有用于三代化合物半导体的镓、锗,以及用于四代半导体的硬质材料(非金属)——如金刚石,此处需特别说明:金刚石虽不属于金属,却属于这类受益于反内卷政策的硬质材料。
能源金属方面,主要包括锂、钴、镍(其中锂占比最高),虽可将其归为锂电池相关行业,但此处统一纳入有色金属大类分析。需纠正一个概念:黑色金属主要包括铁、锰、铬等,而钴、镍实则属于有色金属,此前分类有误需明确区分。进一步来看,大宗商品中的热轧卷板、线材等均属于黑色金属系列。
综上,金属类资产(包括有色、黑色、稀有、小金属及能源金属)均将受益于反内卷政策,这是第三大类受益资产。
第四大类是与大宗商品相关的其他化工材料,既不属于前述金属或光伏领域,也不属于锂矿等范畴,具体包括玻璃、纯碱及其他化学原材料。这类资产过去长期面临供大于求问题,价格持续处于低位,未来有望陆续受益于反内卷政策。
从2025年7月以来的资本市场表现看,反内卷相关资产中,新能源领域表现最为强劲:一方面,多晶硅等光伏相关资产的商品价格大幅上涨;另一方面,锂电池上游资产(如碳酸锂)的价格也显著上涨。
此外,焦炭、焦煤价格虽出现一定反弹,但对应板块股价表现尚未完全释放。不过这一过程可理解为“量变到质变”的积累阶段。
不少投资者会关注“反内卷的终点是什么”,对此可从两个目标判断:第一,让相关资产的商品价格回升至企业“不亏损”水平,确保企业通过销售实现盈利;第二,对于以稀土为代表的战略性稀有金属,推动相关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实现“全球盈利”——本质是改变过去“高销量、高加班却低工资奖金、低税收贡献、低股东回报”的内卷局面,真正提升企业效益。
来源:道哥道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