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鲁大学新发现:血糖高或许不一定要治疗,建议了解!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9-07 09:41 3

摘要:听着挺新鲜,但细想想就有点悬。问题是,很多人就吃这一套——特别是一些不想吃药的中老年人,听见这类说法,立马感觉找到了“理论依据”,甚至比听医生的话都管用。

说到血糖,估计不少人脑袋里马上就冒出几个词:糖尿病、忌口、胰岛素、老年病。

有些人一听“高血糖”,就恨不得立马吃素、戒糖、天天跑步;还有些人,则耸耸肩,觉得“血糖高点不碍事,反正身体没啥不舒服”。

甚至还有人听信“某某大学”的说法,说什么“血糖高不一定要治,自然调节就好”,听起来好像还挺科学的。

确实,现在网上流传着各种“养生经”,有些“研究”被传得神乎其神,比如“秘鲁某大学发现:血糖高不一定需要治疗”。

听着挺新鲜,但细想想就有点悬。问题是,很多人就吃这一套——特别是一些不想吃药的中老年人,听见这类说法,立马感觉找到了“理论依据”,甚至比听医生的话都管用。

但事情真的是这样的吗?血糖高,真就可以啥都不管,等它自己“调回来”?还是说,这其实是个看起来温和,实则暗藏杀机的“养生误区”?

其实这事儿,要真讲明白,还得从一个“常见误会”说起。很多人把“高血糖”当成“糖尿病”,觉得这俩是一码事。其实不是。

就像体温偶尔升高不等于发烧,高血糖也不一定就是糖尿病。但问题是,高血糖如果长期存在,的确有很大几率发展成糖尿病

而一旦进展到糖尿病这个阶段,再想“自然调节”,基本就是做梦了。

有些人觉得,“我血糖高,但是没症状啊,身体挺好”。这就像汽车仪表盘亮黄灯,不理它还能跑一阵子,问题是——油箱真见底了,车就熄火了。

高血糖的早期,确实可能没有明显不适,但身体内部其实早就开始“悄悄出问题”了。比如,血管内皮的功能开始变差,胰岛细胞负担加重,脂肪肝、高尿酸、高血压也可能悄悄跟着上门。

还有人会说,“我血糖在正常值上限,医生也没说啥,我就不管了。”这就像说,“我体重刚超一点点,还能穿下裤子呢。”

但事实上,大量研究都发现,即便血糖还没到糖尿病标准,只要偏高,就已经在增加心脑血管疾病、视网膜病变、肾功能减退这些问题的风险

比如,有一项涵盖十几万人、追踪超过十年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餐后血糖超过7.8毫摩尔的人群,哪怕空腹血糖还正常,未来发生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也显著上升。

这个数据,已经被世界多国卫生组织引用,用来提醒公众早期关注血糖波动。那为啥有些“研究”却说血糖高不用急着治疗呢?这事儿真要说清楚,也得分场景。

确实,有部分研究发现,对于一些年龄较大、身体基础条件差的患者,如果轻微的高血糖没有症状,过度干预反而可能带来低血糖等副作用。

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可以“血糖高了不管”。人家研究说的是一种特殊情况,不是给大家开绿灯

更别提有些所谓“国外大学”的研究,其实压根没通过专业医学期刊发表,只是在某些网站、短视频平台被断章取义地传播。

连研究对象是人还是老鼠都没说清楚,就敢拿出来吓唬人、误导人。这就像拿别人家喂狗的粮食,说能治人胃病,听着是个“理论”,实则是个大坑。

从西医角度来看,血糖升高不是“一个点”的问题,而是一整套代谢系统出问题的表现。胰岛素分泌、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肝脏的糖储存能力、肠道菌群的变化,都是一环扣一环。

就像一个锅炉系统出了故障,不能光看水温好不好,还得看管道、阀门、压力表都正常不正常。而中医也早就有“消渴”这个说法,意思是身体津液被耗,脾胃虚弱、肾气不足,导致口干、多饮、多尿、体倦。

听着是不是和糖尿病的症状有点像?中医讲究“未病先防”,其实也就是强调早发现、早调理,不要等到症状明显才开始管。

所以从中西医两个角度看,“血糖高了不治”这说法都站不住脚。问题不在于有没有症状,而在于身体内的“隐火”已经点燃了

如果只盯着症状,不看指标,就像只管房子外墙好不好看,不管里面已经着火了。

但这时候又有个问题来了:是不是一旦血糖高了,就得立马吃药、打针、做各种检查?也不见得。关键看血糖高到什么程度,是不是持续升高,是不是合并其他代谢问题。

有些人血糖只是轻度偏高,通过改善饮食、增加运动、调节作息,是有机会“拉回来”的。但这需要有计划、有监测、有坚持,而不是“一拍脑袋决定自己调”。

而真正的风险在于那种“拖着不管”的态度。有的人觉得身体没啥事,就不测血糖;有的人知道血糖高,又不愿改变饮食。

还有的人干脆听信“天然疗法”,吃些没经过验证的所谓“降糖食物”,结果几年下来,肾功能坏了、眼睛模糊了、脚底溃烂了,才知道后悔

这时候再来看“血糖高要不要治”的问题,就不只是“治不治”的事了,而是“还能不能治”。因为一旦出现并发症,很多损伤是不可逆的,就像一棵树根烂了,再浇多少水也救不回来。

所以,说到底,血糖高不是一个“等着看”的问题,而是一个“看清楚再决定”的问题。

要不要治疗,怎么治疗,不是一句“某大学研究”就能拍板的事,而是要结合个人体质、血糖变化、家族病史、生活方式综合判断。

真正靠谱的做法,是定期体检,了解自己的血糖趋势,出现问题及时干预,不盲目、不恐慌,也不懒得管。

有些人可能会问,那是不是血糖一高,就得天天测、顿顿算、啥都不能吃?其实也没那么极端。生活还是要过得有滋有味,不是过得像实验室的老鼠。

控制血糖,不等于剥夺快乐,而是学会在“会吃、会动、会放松”中找到平衡点。比如饭后散步二十分钟,比吃三颗保健品都管用;一碗杂粮粥,比一堆“降糖秘方”都踏实。

血糖这事,说实话,短期看没啥大不了,长期看却是一地鸡毛。它不是立马让人倒下的猛兽,而是慢慢把人拖垮的温水。真正危险的不是血糖本身,而是对它的忽视。

所以,别再拿“研究说血糖高也不用治”当借口了。真正聪明的人,是在没出事之前就把隐患掐灭,不是等着病倒了才去追悔莫及。

血糖高这事,别怕,也别拖,该查查、该动动、该管管,身体比谁都诚实,骗不了它。健康,不是看一时的感觉,而是看一生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李晚兰. 怎样避免餐后血糖升高[J]. 糖尿病天地(教育刊),2006(10):15.

[2] 王燕芳,吕蕾. 2型糖尿病患者气阴两虚证与肠道菌群的关联性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2022,14(22):85-88. DOI:10.3969/j.issn.1674-7860.2022.22.024.

[3] 刘月姣.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发布[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20,26(12):封2. DOI:10.3969/j.issn.1006-9577.2020.12.001.

来源:朱大夫健康科普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