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如水、明如镜的秋天真的来了。作家说:白露是整个秋天最好的时辰,在这样的时辰里,秋才有了诗的味道。可不是吗,金风起,白露降,夜微凉,月如霜,渐知秋日美。
9月7日17时51分,正式迎来白露节气。
清如水、明如镜的秋天真的来了。作家说:白露是整个秋天最好的时辰,在这样的时辰里,秋才有了诗的味道。可不是吗,金风起,白露降,夜微凉,月如霜,渐知秋日美。
白露,愿你丰盈明亮,心上无忧。
白露 · 玉露生凉
白露气候以平均状态而言,大体上北方在立秋、南方在处暑时节,高温终结。白露之后,即使在南方,也很难热播高温“连续剧”了。剩下的,只是少数继续冲击“高温锦标赛”奖牌的运动员。正如古诗所言:“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但到了白露时节,人们已将凉爽视为理所当然,不觉得它有多珍贵。偶尔高温再现,人们倒会认为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白露之后,渐渐迎来“华西秋雨”,正是“巴山夜雨涨秋池”的时节。“山中一夜雨,树杪(miǎo)百重泉。”雨、云忙活一晚上,大家清晨起来一看,每个树梢都滴滴答答地水珠坠地,如同千百道水泉一般。
以前我最喜欢的白露谚语是:“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可是,蚊子们似乎并不在意这则“古训”,把人折腾得不行不行的,看来还是另一个谚语更靠谱:“白露蚊,咬(烦)死人。”还有一则谚语,乍读起来令人窃喜:“白露后,不长肉。”但它指的是荞麦。白露后,反倒是很多人秋膘上身的时节。很多谚语,也反映着白露时节各地的物候特征和农事次第。“白露天晴稻像山,白露雨来苦一路。”《农政全书》解释道:“白露雨为苦雨,稻禾沾之则白飒,蔬菜沾之则味苦。”“白露打枣,秋分卸梨。八月连阴种麦好,只怕淋烂柿和枣。”不同的果儿,对于雨水多寡,有着不同的好恶,正所谓“旱枣子,涝栗子,不旱不涝收柿子”。还有一些谚语,则是出于养生的角度,比如,“白露不露,长衣长裤。”“白露身勿露,着凉易泻肚。”“白露身不露,露了没好处。”“白露白茫茫,无被不上床。”好吧,白露时节,从不露做起……
白露 · 絮语
白露,清润洁白,自带诗意,这样的节气,当然应该做一些有诗意的事,比如:
海报设计:何瑞
来源:小晓谈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