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黑龙江植糖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展厅,两瓶盛放着99.99%纯度植物寡糖的透明工业玻璃瓶,在阳光下闪亮。凭借自主研发的技术工艺,公司生产的超高纯度棉子糖、水苏糖植物寡糖产品,填补了国内高端植物寡糖市场的空白,标志着我国在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寡糖领域实现了技术突围。从
在黑龙江植糖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展厅,两瓶盛放着99.99%纯度植物寡糖的透明工业玻璃瓶,在阳光下闪亮。凭借自主研发的技术工艺,公司生产的超高纯度棉子糖、水苏糖植物寡糖产品,填补了国内高端植物寡糖市场的空白,标志着我国在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寡糖领域实现了技术突围。从实验室试验到产业化落地,植糖元公司正在构建起植物寡糖产品的“糖宇宙”,为哈尔滨市的大健康、农业、环保等产业提供关键原料支撑。
瞄准“卡脖子”难题
锁定细分赛道
植物寡糖作为介于单糖与多糖之间的功能性糖类,广泛存在于各类植物体内。它不仅在降血压、调血脂、增强免疫力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生理活性,更是营养免疫产品、健康干预制剂等领域的重要前体原料,可通过水解、发酵、酶解等工艺制备。
“目前,植物寡糖生产已历经四代迭代,其纯度直接决定应用价值。”黑龙江植糖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邵楠介绍,纯度在50%至70%的粗级寡糖产品只能用于工业发酵,70%至90%纯度的食品级产品用于食品添加剂,90%至98%纯度的产品能进入保健品和科研领域,98%至99%以上超高纯级的产品才可以进入高端药用、医学研究等专业领域。
“由于国外技术壁垒,国内企业只能生产纯度在50%至90%的中低端产品,高纯度产品只能从国外进口。”邵楠告诉记者,正是这一行业痛点,促使包括他和研发团队从2020年起投身植物寡糖生产研究。“依托高校科研资源,公司最终锁定生产超高纯植物寡糖这一细分赛道,立志打破国外垄断。”邵楠说,今年5月正式成立了植糖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三大技术创新
构建核心壁垒
从实验室的小试、中试,到如今实现产业化,5年间,植糖元公司破解了植物寡糖生产中的三大痛点,构建起完整技术体系。
其中,针对生产中“缺乏工具酶”的基础难题,研发人员基于植物寡糖分子结构,通过纳米材料修饰优化酶活,大大缩短了特异降解酶的挖掘生产周期。
生产不可控是制约植物寡糖纯度提升的关键瓶颈。技术团队创新采用特殊纳米材料固定工具酶,确保其精准到达反应位点,实现可控制造。“过去生产高纯度植物寡糖就是碰运气,不同批次的纯度存在波动。现在通过固定化技术,我们的植物寡糖纯度可以稳定在99%以上。”公司技术负责人潘晓婷说。
为解决传统工艺繁杂、成本高企的问题,团队将原有四步制备流程简化为一步全酶制造。“我们的工具酶循环利用技术更是实现重大突破,在三至四次重复使用后仍保持高效活性,而酶的使用量减少了33%,大幅降低生产成本。”邵楠补充说。
产业化路径清晰
打造植物寡糖“糖宇宙”
让邵楠和团队欣喜的是,5年的研发终见成果:经2024年、2025年的科技查新确认,超高纯植物寡糖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公司主打产品——99.99%纯度棉籽糖和M段水苏糖已进入产业化阶段,实现量产。其中,棉子糖在护肝方面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国际市场上同纯度产品售价每公斤约1.7万元,而公司产品每公斤售价在2000元以内;水苏糖具有增强神经调节、抗氧化等功效,目前市面产品为G/M段寡糖混合物效果有限,而公司技术则实现了效果最好M段水苏糖的大规模生产。邵楠告诉记者,公司产品已供应省内多家生物制品企业,累计签订采购合同1400余万元。合作伙伴反馈,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公司生产的超高纯植物寡糖价格降低了约40%,纯度反而更高,尤其在护肝、心脑血管保护等功能性测试中表现优异。
在邵楠看来,高纯度寡糖产品陆续投入市场只是公司发展的第一步。未来,公司正规划构建涵盖六大类功能性植物寡糖的“糖宇宙”产品线——除已落地的医药、保健品领域,未来将向化妆品、高端科研甚至环保农业领域延伸。“国产超高纯植物寡糖的产业化,不仅为相关产业提供了质优价廉的原料选择,更在生物制造领域探索出一条‘从跟跑到领跑’的技术突破路径。相信植糖元的经历,可以为更多领域破解‘卡脖子’难题提供借鉴。”邵楠说。
哈尔滨日报记者节永志
本文来自【冰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