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创新基层宣讲形式凝聚发展共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9-07 10:45 2

摘要:如何让“百千万工程”从“书面语”变成“家常话”,让基层干部群众愿意听、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近段时间,潮州市“聚焦‘百千万工程’ 推进高质量发展”基层宣讲深入各县区,持续掀起学习实践热潮。一批来自科技、文化、农业、志愿服务等领域的百姓宣讲员奔赴全市基层一线,

兴潮有“理”,“理”响潮州。

如何让“百千万工程”从“书面语”变成“家常话”,让基层干部群众愿意听、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近段时间,潮州市“聚焦‘百千万工程’ 推进高质量发展”基层宣讲深入各县区,持续掀起学习实践热潮。一批来自科技、文化、农业、志愿服务等领域的百姓宣讲员奔赴全市基层一线,以“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将“百千万工程”的政策理念与鲜活案例相结合,推动高质量发展理念浸润人心、落地生根。

“小切口”诠释“大主题”,政策宣讲接地气、有温度

自今年8月起,宣讲活动先后走进湘桥区凤新街道、磷溪镇,潮安区江东镇、龙湖镇,饶平县柘林镇、钱东镇等地。每场活动聚焦“科技赋能、文化铸魂、人才兴乡、产业振兴”等主题,来自不同行业的宣讲人结合一线实践,娓娓道来投身“百千万工程”的探索与感悟,让宏观政策通过真实故事变得可感可触。

“粿条的魂在米里,米魂要靠人气养……”在高厝塘村,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潮州分中心技术人员王浩楠以《守正创新 “粿”敢突围——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潮州实践》为题,分享了用科技手段改进传统粿条生产工艺,推动潮州美食突破地域限制、走向更广阔市场的实践,探索“老传统”与“新质生产力”融合共生的新模式、新思路。

潮安区制陶技艺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邢利祥则在《千年龙窑 陶然新生》的讲述中,分享了自己通过创设“缶谣咖啡”文创空间,以陶瓷、音乐与咖啡为媒介,吸引年轻人体验“可触摸的历史”,推动潮州非遗年轻化传播与文旅深度融合的探索历程。

一线故事汇聚奋进力量,多元实践激活乡村发展引擎

在潮安区廉政教育馆、磷溪镇溪口村和钱东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宣讲点,宣讲现场反响热烈。乡村振兴志愿者韦自强讲述了青年在“百千万工程”中的志愿青春;浮山镇五联村村干部陈媛分享了村庄通过“小田并大田”模式推进农旅融合、实现美丽蜕变的历程;柘林镇宣传干事许嘉婉以“一尾鱼苗撬动蓝色变革”为引,展现出海洋牧场建设的生动实践;潮州菜文化研究会名厨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张来得则以《让世界“品味潮州”》为题,讲述了他与潮州菜的不解之缘;三饶镇溪西村党总支书记刘维才分享了溪西村依托自然优势发展香米产业,让荒田变良田、村庄焕新颜、群众增收入的奋斗历程。

潮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凤泉湖高新区分局执法大队队长钟馨动情讲述了全国先进工作者林伟秋28年如一日扎根茶田、推广单丛茶种植技术的感人事迹,彰显基层农技人的匠心与奉献;官塘镇商会秘书长杨杭则以“一头牛”的故事为切入点,揭秘“官塘牛肉火锅”如何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为“百千万工程”注入强劲的“舌尖力量”。

宣讲员的故事里,有奋斗的足迹,有创新的火花,更有为民的初心。

推动“人人参与”,勾勒高质量发展实景图

“聚焦‘百千万工程’ 推进高质量发展”基层宣讲不仅精准解读政策,更着力凝聚基层共识、激发参与热情。多位与会村干部表示,宣讲内容真实鲜活、贴近地气,让人深刻体会到“百千万工程”并非遥远的口号,而是每个人都能参与其中的生动实践。

“这些案例让我们看到,基层发展不能‘等靠要’,而要拼思路、拼实干”,龙湖镇农业农村办公室工作人员杨苗感慨道。柘林镇内里村第一书记欧少川也表示,将充分吸收他村成功经验,立足本村资源禀赋拓宽发展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听了宣讲,我深感触动。”柘林镇柘中社区干部张秋燕表示,宣讲员向我们分享了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实践经验,为社区治理提供了宝贵借鉴。作为一名社区干部,将把“高质量发展 人人都是主角”理念融入日常服务,引导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建设者”,推动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一场场宣讲,恰似一次次思想播种。潮州通过创新基层宣传形式,将政策语言转化为百姓故事,把典型经验拆解为可行路径,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人人都是主角”的理念向下扎根、向上生长,为“百千万工程”在潮州大地落地见效注入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来源:潮州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