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凡人修仙传》真人剧以“凡人流”叙事打破仙侠剧套路,在豆瓣斩获7.5分、优酷站内热度破万时,其动画版也因“硬核动作设计”与“道法自然的美学”再度翻红。这部讲述山村少年韩立以凡人根骨逆袭修仙界的作品,用“藏锋守拙”的生存哲学与“餐风饮露”的道家意象,为仙侠题材
当《凡人修仙传》真人剧以“凡人流”叙事打破仙侠剧套路,在豆瓣斩获7.5分、优酷站内热度破万时,其动画版也因“硬核动作设计”与“道法自然的美学”再度翻红。这部讲述山村少年韩立以凡人根骨逆袭修仙界的作品,用“藏锋守拙”的生存哲学与“餐风饮露”的道家意象,为仙侠题材注入久违的“人味”。而同一平台B站上,另一部现象级动画《牧神记》正以“暗黑国风美学”与“硬核文化解构”掀起东方玄幻新浪潮——两部作品虽题材迥异,却共同指向国漫工业化进程中的关键命题:如何用技术赋能叙事,让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
一、《凡人修仙传》:动画基因反哺真人剧的“破局样本”
《凡人修仙传》动画自2020年开播以来,便以“动作戏的写实美学”打破国漫“光污染”窠臼。总导演王裕仁将动画经验深度注入真人剧创作:动作设计融合武术、舞蹈与游戏技能,特效团队沿用动画班底,镜头语言借鉴动画分镜逻辑,甚至演员表演也参考动画分镜进行无实物训练。例如剧中“矿洞之战”长镜头,杨洋的舞蹈功底被转化为飘逸的战斗轨迹,形成“稳准狠”的独特美学。
动画版对原著的“克制改编”同样值得称道。面对忘语笔下“利己主义”的韩立,动画弱化了其理性算计,强化了人性温度:当韩立识破墨大夫阴谋后,仍选择守护其家人并继承遗志,这一改编让角色超越“算计机器”,成为有血肉的“真实的人”。这种“去脸谱化”的叙事策略,与真人剧“做大事前先吃饱饭”的凡人信条形成互文,共同构建起“仙侠版职场”的现代隐喻——修仙界的资源争夺与权力博弈,恰似当代年轻人的职场生存法则。
二、《牧神记》:玄机科技用“三绝”重构东方玄幻美学
如果说《凡人修仙传》是“技术赋能叙事”的典范,那么《牧神记》则是玄机科技“文化解构创新”的集大成者。这部自2024年10月登陆B站的作品,凭借“琴音破境”“医道博弈”“千里江山”等众多名场面,将东方哲学转化为视听语言:
“琵琶破境”:视听双修的沉浸式修炼
第38集中,秦牧以琵琶演绎《天魔霓裳曲》,将神音的清越、魔音的诡谲、禅音的空灵融于一曲。制作团队通过“指尖拨弦的震颤感”与“音符流动特效”的同步,配合镜头从全景到特写的无缝切换,让观众仿佛置身“声波化形”的修炼现场。这种“五感通联”的设计,将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学转化为可感知的视听体验。
“医道博弈”:智斗太医的权力解构
面对挑衅的萧太医,秦牧以“毒入肺腑”反将一军,在对方怒不可遏时淡定计算其剩余寿命。动画通过“暴跳如雷”与“冷静狡黠”的对比、“肃穆问诊”与“市井插科”的反差,既强化了秦牧“草根天才”的魅力,又暗讽了权贵阶层的虚伪。这场被观众誉为“国漫最带感智斗”的戏码,本质是对《黄帝内经》“上医治未病”理念的现代演绎。
“千里江山”:青绿山水中的文化符号
当秦牧踏入太学院,制作团队以北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为灵感,将青绿山水与玄幻建筑融合:背景是灰黄云雾,中景是青色山峰,近景是朱红楼阁。更令人惊叹的是细节处理——屋檐的鸱吻、窗棂的冰裂纹、台阶的青苔,均参照《营造法式》还原。这种“以画入景”的设计,让太学院成为承载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的符号。
三、玄机科技:用“时尚科技”传播中国文化之美
从《秦时明月》首创“卡通渲染+动态捕捉”技术,到《斗罗大陆》构建“魂兽生态”世界观,再到《牧神记》以“非遗苏绣联动”破圈,玄机科技始终走在国漫工业化前沿。《牧神记》的成功证明:当技术力与文化力形成共振,国漫便能突破“叫座不叫好”的怪圈。
在作品层面,玄机科技拥有完整的3D动画生产线,涵盖模型制作、动作捕捉、特效渲染等全流程。制作团队不仅技术实力过硬,同时还深谙传统文化,并拥有多年积累的独特审美,频繁将青铜器纹样、敦煌壁画色彩、传统武术招式等具有浓厚底蕴的元素融入动画。例如《牧神记》中“司婆婆破牛肚”的血浆美学,灵感源自《本草纲目》对人体经络的描绘。
在品牌运营策略层面,玄机科技通过“动画+同、异业合作+衍生品”的IP运营模式,构建起完整的商业闭环。其旗下《斗罗大陆》、《秦时明月》等IP影响力经久不衰,且市场反响热烈,证明“文化价值”可转化为“商业价值”。
国漫的“匠心时代”正在到来
从《凡人修仙传》的“凡人突围”到《牧神记》的“文化破圈”,两部作品共同揭示:国漫的崛起,既需要《凡人修仙传》般“技术赋能叙事”的工业思维,也需要《牧神记》般“文化解构创新”的艺术追求。而玄机科技作为这一进程的主要推动者之一,正用“时尚科技传播中国文化之美”的理念,为全球观众献上一场场震撼的美学盛宴——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动画的进步,更是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自信与重构。
来源:娱乐讯界